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語文教育論文

高中語文教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8-07 17:18: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語文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中語文教育論文

篇(1)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情感因素

情感屬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疇,它能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現代教育學研究表明:情感與認知相互影響,同時與非智力因素的其他方面,如興趣、信念、內驅動力等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學生的個性發展過程中,情感起著一種偵察機構的動力功能,監視著信息的流動,喚起主體對信息的追求。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且更是貫徹情感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充滿積極情感的和諧的語文教學情感氛圍,師生雙方才能融洽,語文課堂教學才能順利有效地進行。因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重視激感因素。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情感”,筆者提出以下看法:

一、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情感

高中語文教材內容是語文教育的客觀依據,其中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新課標下的現有的眾多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注重了文學藝術品質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更多地體現了時代精神。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悉心鉆研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并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思想實際,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它們轉化為自己的情感。再通過創設情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把自己體驗過的情感傳達給學生。這樣,才有可能選擇適宜的教育教學方法,創設出一種極富陶冶力量的情境,通過引導和培育,潛移默化地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展示情感過程,保證教材內容的引人入勝。因此,我們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常常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創設情景的教學方法,輔以聲情并茂的朗讀、烘托渲染的背景穿插等手段,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引發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達到文意的理解與情感體驗的統一。例如,在講授《歸去來兮辭》一文,教師可以采用朗讀引發先聲奪人,再補充人物介紹及背景材料,放圖片和錄像,讓學生增進了解,有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講解《滕王閣序》一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一幅海天一色的壯麗秀美的風光圖景,并讓學生聽錄音,看課件,通過渲染氣氛,以強烈的感情引發學生的興致,自己疏通文章的內容。這樣在生動形象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既學到了相關知識,又得到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升華。

二、充分調動教師自我的教學情感,以情帶情,激發學生的情感

如果教師把對事業的愛與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那么,他的教學一定是充滿激情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人的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教師的情感是學生情感培育的催化劑,教師應該用他深刻的思想內容,豐富的情感世界,飛揚的激情,感染學生,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從而使枯燥的語文教學成為一次學生的情感體驗之旅.要做到這樣,首先,教師必須摯愛和尊重自己的學生。愛這種情感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學生最能敏感體會的,學生對老師也因此更尊敬,更喜愛,并且,還常常會因為愛老師而愛上老師所教的學科。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沒有情感、沒有愛,也不會有教育。語文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情感,需要語文老師付出赤誠的愛心,才能以情動情,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語文老師的愛,首先是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和教學工作。以充沛的精力、忘我的工作、滿腔的熱情投入教學工作之中,才能使學生對老師及其事業產生敬佩之情進而喜歡上語文課。其次,教師應深入體驗教材蘊涵的情感。要想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感染學生、打動學生,自己首先要被課文中的情感所感染和打動。因此教師首要的是練好內功,不斷夯實思想內涵,提高文學藝術修養,豐富人生閱歷,深刻領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如是,教師以愉快的心情,和藹的表情,親切的語言,充沛的情感,飛揚的激情,必能造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快與情感激蕩的海洋里暢游,讓語文學習回歸到它應有的要義。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若能以真心熱愛學生,以真誠的自我對待學生,坦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學生就會向老師敞開心靈的大門,愿意和老師保持心心相印的關系,向老師傳達出自己真實的思想和感受。師生這種真誠相待是建立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營造情感氛圍的基礎,從而能使學生感到自己的人格被尊重、被欣賞,那么他們就會全心全意地與教師配合上好語文課,也樂于接受老師的教育、忠告與批評,使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能夠在良好的情感氛圍中活潑、生機盎然地開展,以達到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全方位營造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

教學實踐證明,語文閱讀教學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是激發學生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在語文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借助網絡下載軟件、網上查尋資料等與學生相互交流等方法來完成語文的自主性學習。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盡可能地揚長避短,而不能不顧教學內容是否適合運用多媒體的情況而一味地配上多媒體課件。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選文,既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學生從認知入手,借助形象,引感,在情感的陶冶下,展開想象,啟動思維,從中感受、體會、感悟、理解并獲得一定的語文能力,此類選文就不宜用多媒體課件從頭到尾講解,而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在品讀中領悟,在情感的浸潤下獲得新知和美的享受。而相反,有些知識的學習就必須借助一定的教學手段,才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在科普類文章的閱讀教學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更生動,而且還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采用討論式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且討論式教學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情感。此外,啟發式、辯論式、對話式等教學方式以及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搞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寫小論文等有趣的教學方式,都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促進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引導和培育學生情感世界,重視情感因素的激發和體驗,對于活躍語文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貫徹素質教育原則,提高語文閱讀教學實效,回歸語文學習根本目的,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篇(2)

陳勇老師出生于上個世紀的饑餓年代,成長于動亂的歲月,1982年二年制高中畢業,屬于“早產嬰兒”。在家干了二年木工活。1984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比武招親”,17歲的他就嫁給了教育,實現了自己心儀已久的教育夢。自知“先天不足”的他只好“不待揚鞭自奮蹄”,刻苦自修完專科、本科到研究生課程。對語文,他情有獨鐘,人生風雨幾十年,一直以書為伴。每當夜闌人靜,他常獨坐窗前,借著一盞孤燈,拜謁孔子、莊子、屈原、司馬遷……;也曾迎著晨光,享受過唐詩宋詞與《古文觀止》;也曾潛心拜讀過杜威、蘇霍姆林斯基、葉圣陶、于漪、李鎮西等大師的論著,也曾在自己自費訂閱的10多種教育雜志中廣泛涉獵。這些閱讀,豐富了他的人生,厚實了他的基礎,啟迪了他的智慧,使他不滿足于現狀,立志做一位語文教學的探索者。

參加教育教學工作30年來,陳勇老師先后在重慶市銅梁縣大廟鎮興復小學、石院小學、大廟鎮中、司馬初中、四合初中、大廟中學任過教,小學包過班,教過初中語文、化學、歷史、政治、地理等學科,1990年開始專教初、高中語文,當過小學、初中、高中班主任27年。

在長期的班主任工作中,陳勇老師一直堅持“以德為先,以理服人,用愛感人”的教育理念,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感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他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當主人翁的自豪觀和責任觀。如教的2008級18班,這個班級由于關系戶多,學生來自四面八方,縣外學生占60%,他創新了工作思路,大膽放權,通過民主選舉班干部,實行班干部輪換制。后又成立了以王恒力等5人組成的“督查組”,負責對班干部的考核、任免。師生共同制定了“人心齊、學習優、班風正、校有名”的目標。針對班上有拉小團伙和各自為政的現象,在班上開展了“講團結、講正氣、講大局”的“三講”教育。通過這些措施,班上班風班紀發生了較大變化,學習成績一直居平行班前列。在班級管理中,他更加注重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和保護。如2005級班上女生肖珊由于生長在農村,長期自卑,加之父親意外傷亡,更加重了她的心理負擔,他通過多次的交心談心,平等對話,在心理老師和他的共同努力下,該同學終于走出了陰霾,順利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學。育人中樹立辯證的師生觀,在班主任工作中,他力求做到“實話實說”,他給學生說自己的家庭,自己的過去、現在以及教學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力求讓學生理解,老師也是一個平常的人,跟學生一樣,也有缺點和錯誤,但老師一直在不斷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行為。對學生老師更應該學會寬容,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去想想,去體驗,重視和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這樣,學生才會和你真正交上朋友。正因為如此,調入銅中13年來,他帶了2004級10班、2005級22班、2008級18班、2009級21班四屆畢業班,每個班在高考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不管是重點還是一般本科上線率都居同類班級前列。特別是2004級10班,該班是理科平行班,高考重點升學率達47.1%,遠遠高出同類其他班。2009級21班參加高考,升學率為100%,重點上線率為67.8%,本科上線率為95。4%。600分以上22人,受高分“二視一”保護的有3人。由于帶班成績顯著,學校德育工作年會幾乎每年都由他去做經驗交流,所寫的德育論文《淺談對高三后期人性化管理》、《讓班主任也擁有詩意的生活》分別發表在《重慶教育論叢》和《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雜志上,《淺談對高三后期人性化管理》獲《班主任》雜志社舉辦的全國《班主任》杯征文大賽三等獎,《讓班主任也擁有詩意的生活》獲中國教育學會舉辦的2007年全國中小學論文賽一等獎。《對高三畢業班級管理的幾點探索》、《怎樣做好新時期的班主任》、《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均獲得重慶市德育論文大賽二等獎。他所帶的2004級10班、2008級18班、2009級21班分獲校先進班集體和縣優秀班集體。

在30年的教學工作中,陳勇老師除了嚴格按照教學常規要求進行教學外,還一直用“興趣為先,學以致用”的原則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上與學生平等對話,在對話中師生常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注重教學過程中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及時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得失,深入到學生中去,隨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法,教學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重視和家長稱贊。如2004級所帶理科平行班,高考平均分為104.51,上110分的有20人,最高分李珂 125分,及格率為97.1%。2008級9班張金莉以語文123分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藝術系。2009級所帶班級高考語文平均分為109.13,及格率為100%。2012級1班語文二診考試,張以126分獲年級第一、六校第二。一班參加高考語文平均為106.6分,16班平行班為100.5分,圓滿完成了學校下達的各項指標。

在搞好常規教學工作的同時,陳勇老師十分注重對學生課外興趣的培養,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如利用語文課前三分鐘開展了“閱讀經典”、“佳作欣賞”、“海闊天空”、“課文質疑”、“故事接龍”、“新聞聯播”等欄目,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班上還辦起了“雛鷹文學社”,成立了閱讀、寫作、書法、演講、研究性學習等興趣小組,學生多次在各種活動中獲獎。如蒲小齡、李珂等分別在《語文報》、《學語文》上發表過文章。指導學生多次參加全國中語會會報《語文報》舉辦的“暑假讀報知識競賽”,指導學生分別參加了中國報刊協會、、全國中語會等6家單位舉辦的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作文大賽,其中劉澗瑤的《淚水》一文獲重慶市唯一的全國特等獎,郭博、黃雁、高瑯等20人分獲省級一、二、三等獎。他本人5次獲優秀指導獎。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帶來樂趣,使教育工作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研究的這條幸福之路。”近年來,陳勇老師一邊抓教學,一邊積極的投身于教研教改的時代洪流中,反復閱讀教育大家如葉圣陶、于漪、李鎮西等的教育教學專著,也從自己自費訂閱的10多種語文類報刊中汲取營養。這些閱讀豐富了他的人生,厚實了他的基礎,啟迪了他的智慧,使他不滿足于現狀,立志做一位語文教學的探索者。于是,他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近年來先后參加了三個國家級課題研究。“優秀電影促進高中生德商提高的實證研究”、“《劉雪庵音樂作品選》校本課程開發研究”這兩個課題分別于2005年12月和2007年10月結題,其中“優秀電影促進高中生德商提高的實證研究”獲國家優秀子課題獎。《新課改下重點高中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已于2013年12月結題,市級重點課題“區縣市級重點中學爭創示范高中,實現持續發展的研究”于2007年5月結題,市級課題“高中語文寫作能力知識化研究”已于2011年12月結題。課題成果影像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和論文《優秀電影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思考和實踐》都獲中央電教館課題研究成果二等獎,論文《電影與語文學科整合初探》獲重慶市第四屆優秀電教科研成果二等獎,研究報告《優秀電影促進高中生德商提高的實證研究》獲第五屆優秀電教研究成果一等獎,《追求的腳步―銅梁中學示范高中建設與研究》獲市教委研究成果一等獎,還有多項科研成果在縣內得到推廣。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陳勇老師積極參加課題研究之余,將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教學反思述諸文字,近年來也小有收獲:在《語文報》、《中國教育科學》、《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科學咨詢》、《師資建設》、《電教世界》、《重慶教育論叢》等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類文章10余篇,論文《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課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等12篇獲得全國一、二、三等獎,論文《對高三畢業班管理的幾點探索》等8篇獲重慶市等級獎。參編課輔讀物《高考個性作文》、《中學生報》、《鳳山駝鈴》等6種。

正因為教研教改成績突出,陳勇老師2005年12月獲第四屆“語通杯”全國“教改新星”提名獎(重慶市高中組最高獎,全市僅2名),2007年12月獲全國“教改新星”稱號,2010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2013年被聘為西南大學兼職副教授,2014年被語文出版社聘為“全國語文名師成長大講堂”客座講師。

篇(3)

一、“講座”的實踐探索回顧

眾所周知,力圖破解“少慢差費”,致力于提高語文教育效果,成為改革開放初期語文教育探索的主旋律。“當代文藝講座”的探索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啟的。

“當代文藝講座”是基于對新時期中學生語文學習規律的深刻認識而開設的。章熊認識到,語文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思想材料和語言材料,就必須引入當代文藝作品。“講座”自高中一年級起,每三周兩節課,定期向學生介紹當時的報紙雜志、電影電視中優秀的或有爭議的作品。在作品的選取上,嘗試“講座”與統編教科書的結合;在作品的介紹上,堅持重點介紹與一般介紹相結合;在活動的設計上,做到課堂學習與社會活動相結合;在教學的方法上,實現學生討論與教師講授相結合。

“當代文藝講座”取得了顯著成效。學生在閱讀文藝作品過程中提高了文本解讀能力和鑒賞能力;豐富了自身的語言材料,間接提高了寫作能力;課堂的討論活動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年后,要求學生寫簡單論文,“他們論文的題材十分廣泛,題目也各種各樣”,“無論是從選題上還是從內容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講座’所推薦作品的影響”。[1]

二、“講座”對語文課程觀的啟示

“當代文藝講座”積累了寶貴經驗,對于進一步認識語文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等關鍵問題,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語文教什么——“語言與思維的訓練”

“講座”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指向,彰顯了章熊對語文課程任務的認識。章熊說:“我始終認為中學語文課是綜合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同時我也始終認為,不管你怎么說,中學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教育。”[2]章熊認識到思維是有效進行語言訓練的重要基石,因此尤為關注如何激活學生的思維。章熊強調:“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開闊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感情,積累豐富的思想材料和語言材料,在此基礎上,進行語言與思維的訓練。”[3]

“語言與思維的訓練”是章熊對語文課程任務認識的集中概括,是“講座”在“教什么”問題上的思想基礎。長期以來人們對“語文涉及什么”的認識遮蔽了“語文該教什么”的問題。語文涉及人間萬象,“綜合性”自然就容易被作為語文課程性質的標簽,但這只意味著“語文涉及什么”。如果“涉及的”都教,這種“大語文”很可能最終什么也教不好,這是語文獨立設科以來被反復證明了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4]我們絕不能因強調“綜合性”而忽視“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要想真正使語文教學的內涵不斷豐富,真正使語文教學抗拒著非語文化的影響,真正走屬于語文教學本身的正路子,就必須走‘小語文’化的科學之路。”[5]所謂“小語文”,說到底就是以語言與思維訓練為核心的語文。

(二)語文用什么教——“必須有一個通道”

名家名篇是人類文化遺產的精髓,是學生必不可少的思想和語言的營養,但畢竟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在章熊看來,“中學語文教學,無論你怎么安排,都必須有一個通道,通向學生課外聽說讀寫的大海”[6]。這個通道,就是當代作品。章熊強調當代作品的重要性,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思想活躍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條件,“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是不可缺少的思想養料,但它們只記錄了我們的‘昨天’,而要讓學生思想真正活躍起來,還要讓他們面對‘今天’”;另一方面,從語言學習的規律而言,“我們的母語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于同一事物,在不同時期,表述它的語匯、句法、篇法和技法都是不同的。時代會在語言運用上刻下深深的痕跡”。[7]

“通道說”體現了章熊關于語文課程資源開發的思想,是“當代文藝講座”在“用什么教”問題上的思想基礎。經典作品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應作為學生閱讀的重要內容,同時,反映社會現實的時文也具有激活學生思維的重要價值,應成為學生閱讀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學生閱讀當代作品應是有選擇性的,如何選擇合適的文本,如何安排閱讀的序列,如何設計精讀和泛讀,這些問題還需要繼續探討。

(三)語文怎么教——“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讀寫實踐”

“講座”遵循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心理規律,反映了章熊注重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理念。我國歷來有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優良傳統,葉圣陶更明確地提出了“教是為了不教”的觀點。如何才能實現“不教”,或者說如何才能破解學習內容的無限性與教學時間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章熊認為:“語文教學不是‘教’而是‘引’,語文課也不能僅僅是‘講’和‘聽’,而應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讀寫實踐,在讀寫實踐中學會讀書和思考。”[8]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讀寫實踐”成為語文教學活動的基本方式,是“當代文藝講座”在“怎么教”問題上的思想基礎。當前的課程改革高度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強調語文課程的實踐性。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當然,不能因強化學生的主體性而弱化教師的主體性,要防止片面強調學生的主體而忽視教師指導的必要性。

三、“講座”對教師教育的啟示

“當代文藝講座”必須隨著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它無法預先編入教科書。教師要有能力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歷史長河中,在浩瀚的文藝世界中,篩選出與學生現實基礎與發展需求相適切的作品,要有能力帶領圍繞這些作品進行解讀和鑒賞,要有能力引導學生思維走向縱深,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葉圣陶就表示“當代文藝講座”難以推廣,他說:“現在極大多數語文老師最要緊的是自己能讀能作,不至于讀而不懂,作而不通。”[9]實際上具備這種素養的語文教師確實為數不多,“講座”隨著主講教師的人動就“煙消云散”了。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教師不是既定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而應成為課程的積極開發者。當前,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正積極推行,教育類課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要警惕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防止因強化教育類課程而弱化中文專業課程。在語文教師教育中,中文專業知識與教育科學知識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我們要努力尋求二者的深度融合,培育具有更高素養的語文教師。語文教師能夠將中文專業知識與教育科學知識進行深度融合,才能在語文課程改革中游刃有余。

四、“講座”對課程管理的啟示

語文教學改革要健康發展,就必須不受外界諸多因素的干擾。“當代文藝講座”的探索實踐處于改革開放初期,這也是章熊個人“教學生涯的黃金時期”[10]。從中國20世紀后期以來語文教育發展的歷程看,這個時期可以借用“軸心時代”的概念。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斯提出,世界史有個“軸心時代”,“這個軸心要位于對于人性的形成最卓有成效的歷史之點”[11],“直至今日,人類一直靠軸心期所產生、思考和創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并被它重燃火焰”[12]。對于當代中國語文教育史來說,改革開放初期即可謂“軸心時代”。相對寬松的外部環境,為語文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空間。“當代文藝講座”這種“離經叛道”[13]的舉動,得以付諸實踐(盡管也曾遭遇波折),就得益于這種外部環境。章熊后來指出:“我們要吸取的教訓是,任何時候,都要為非主流派留下寬松的環境,不要用行政的手段強行統一。”[14]

語文教師往往不善于積極主動地探索課程改革,與長期以來形成的課程管理文化有很大關系。一些基層的課程管理者習慣于墨守成規,偶有“創造”,即強制一線教師全面推廣,卻壓制了一線教師自身的創造性。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但實際上,很多“學校課程”淪為“校長課程”,教師缺少充分的課程建設自,喪失了教學的主體性。要推進課程改革,使教師真正成為課程的積極開發者,就應尊重一線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維護一線教師開展教學實驗的權力,為教學改革營造寬松的外部環境。

“當代文藝講座”隨著人遷未能繼續下去,章熊遺憾地稱之為“沒有得到充分開采的礦山”[15],要繼續探索如何把這種超越常規得到的發現納入教學的常規。“用科學心理學的知識、技能與能力觀和現代教學設計原理來分析我國優秀語文教師的經驗,使之與科學心理學和科學取向的教學論相溝通,是我國語文教學科學化的一條捷徑。”[16]我們期待語文教育界的同人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3][8][10][15]章熊著,張彬福編.思索·探索——章熊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5、13、28、4、9.

[2]章熊語文教育思想研討會在京隆重召開[J].中學語文教學,2005(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管然榮.語文學科的核心能力究竟應該是什么——質疑課程標準的“綜合性”理念兼談“小語文”觀[J].中學語文教學,2013(1).

[6][7][13][14]章熊.我的語文教學思想歷程[J].課程·教材·教法,2011(10).

[9]葉圣陶著,葉至善編.葉圣陶答教師的100封信[M].北京:開明出版社,1989:134.

篇(4)

關鍵詞: 高中課外閱讀 現狀 對策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課外閱讀活動則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學生學習、思想和生活狀況的窗口。廣泛和深入的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升境界,而且能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美國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在《作文:研究,理論與應用》一書中指出:“學生自發的課外閱讀興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發展,增加課外閱讀比增加經常性寫作訓練對幫助發展學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古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①、“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②,簡明扼要地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了,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自然就會寫得好,妙筆生花。由此可見,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語文水平和文學素養的提高,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關鍵所在。

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比而言,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和隨意性。筆者對三個層次六個對象班級的學生作了有關課外閱讀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46份,收回有效問卷325份(多選或漏選的作廢)。

統計結果顯示,學生的閱讀動機不同、層次不同、方法各異,閱讀內容良莠不齊,有好有壞。大部分學生以通俗、娛樂、快餐式書籍為主,閱讀經典著作和嚴肅讀物的少之又少,有的學生甚至閱讀不健康的書籍。基于這一現狀,筆者試圖從實際教學過程中,深入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對課外閱讀教學所遇到的若干問題進行歸納分析,以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并對今后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1.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結果分析

結合調查問卷的問題設計,主要從學生、教師和家庭三個角度進行深入分析,找出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不盡如人意的癥結與問題所在。

1.1學生。

學生作為課外閱讀活動的主體,其自身的閱讀積極性與主動性是影響課外閱讀有效進行的重要因素。但同時,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的閱讀“自由性”亦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制約。此外,作為未成年人的中學生,其心智與心理均不成熟,閱讀質量與閱讀品位表現差強人意。

1.1.1課外閱讀時間短,數量少。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在必修課程的“閱讀與鑒賞”板塊對閱讀目標有明確的表述:“具有廣泛多樣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自己的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內課外自讀五部以上文學名著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此外選修課程板塊及新課標的附錄均對課外閱讀有詳細的目標要求和閱讀建議。

通過調查問卷第1題“每周課外閱讀的時間”的結果分析發現,有38.2%的學生課外閱讀時間“不到1小時”,3.1%的學生根本“不讀”任何課外書籍,僅有3.1%的學生每周看書“6小時以上”。

表 1

與很少的課外閱讀時間相對應的則是更少的課外閱讀量,這種狀況不僅不符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閱讀要求,長此以往,反而會使大多數學生缺少主動閱讀的習慣,缺乏思想的深入思考與積極的思辨能力,不利于個人素養的培養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

1.1.2課外閱讀質量差,能力低。

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文學素養與審美品位的重要途徑,課外閱讀的質量高低直接關系到課外閱讀的價值與否。新課標要求“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形成高尚的審美理想和高雅的藝術趣味”。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低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大多數學生所喜歡的閱讀材料偏向于通俗、淺薄的“快餐式閱讀”;其二,以輕松、快捷、注重感官體驗的“淺層次”閱讀為主,與“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目標要求背道而馳。

在調查問卷第3題“你喜歡閱讀哪種類型的課外讀物”中,能帶來強烈感官刺激的“恐怖、靈異小說”占27.7%,選擇“搞笑、無厘頭”類型的學生占17.5%,有11.7%的學生選擇“動漫卡通”;24.6%的學生選擇“武俠小說”,占男生總數的57.5%;24.9%的學生選擇“言情小說”,占女生總數的63.2%;而選擇“中外文學名著”、“歷史人文”、“地理科學”等類型書籍的學生只占總數的3%。

從上述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對文學經典名著,以及富有審美價值和深刻教育意義的課外讀物不感興趣,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娛樂為主”、非嚴肅性的課外讀物,追求感官刺激而忽略精神享受。課外讀物的選擇本無嚴格意義上的對與錯,但是現階段這種閱讀傾向對于處在成長期的青少年來說,是極其不利于個人思想與整體素質的健康成長。

表 2

閱讀是一項需要深入“品讀”,需要進行積極情感交流的復雜心理活動。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對閱讀能力的要求:“發展獨立閱讀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對閱讀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

因此,課外閱讀不僅要求增加閱讀量,更要求進行“有質量”的深度閱讀,這就要求廣大學生不僅多讀書,還“會讀書”,要有自己獨到的閱讀體驗,而不僅僅是“淺嘗輒止”的應付式、打發時間的閱讀。

調查問卷第14題“你有被課外讀物打動或要寫讀后感之類的時候嗎?”中,有11.7%的學生選擇“沒有”,71.1%的學生選擇“偶爾有”,僅有17.2%的學生會被自己閱讀的內容打動(且這部分的學生大多是女生)。

這種閱讀作品過后卻無法產生心靈共鳴的現象令人擔憂。沒有共鳴談何興趣?沒有興趣談何喜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亦是一種無形的動力,當我們對某件事情或某項活動感興趣時,就會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而現如今大多數學生跟所讀的作品沒有情感溝通,不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內涵,何談人格的完善、素質的提高?

這種“淺嘗輒止”式的快餐閱讀,追求短暫的視覺和心理愉悅,在閱讀結束之后,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沒有對內容的深度理解,長此以往,將導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評價鑒賞能力的下降。

表 3

1.2教師。

1.2.1教師對課外閱讀指導的缺失。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起到重要的指導與引領作用。而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補充,理所當然地需要有教師積極恰當的指導介入,給處于成長階段的中學生提供必要的閱讀建議和價值導向,使課外閱讀有針對性、按質按量地完成。

從調查問卷第16題“你的老師是否提供有關課外閱讀的相關知識?”看,雖然82.5%的學生都選擇“是”,可仍有占一定比例的學生選擇“否”。此外,在調查訪談中發現,能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指導與幫助的基本上都是語文學科的老師,而數學、地理、生物、化學等學科的老師則鮮少有關于課外閱讀方面的建議。這導致學生在課外閱讀書目選擇領域上有局限性,本就極少的閱讀量也是以語文學科老師推薦的文學類著作為主,對其他專業領域的資訊與常識知識等了解甚少,這種閱讀傾向是極不“健康”的。

作為即將面臨高考的高中學生,各學科老師更多地將教學的注意力投向與考試息息相關的“備考知識點”,而向來與“不務正業”掛鉤的課外書籍閱讀必然受到忽視。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開展,這方面的呼聲越來越得到重視,但是在高考的“重壓”下,具體的落實仍然大打折扣。

表 4

1.2.2教師自身閱讀素質低。

在與學生的訪談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對于語文課的評價都持“枯燥”、“無聊”、“沒意思”、“從頭誰到尾”等消極看法。這不禁引起筆者的思考,本應該很有意思的語文課,奈何成為“眾矢之的”?總結原因,除了考試重壓下采用“滿堂灌”教學方式以外,與大多數老師自身素質、人格魅力等因素有不可忽視的關聯。

在與各科教師的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多數老師都以工作太忙、生活壓力大等緣由解釋讀書越來越少的原因。白天上課、晚上備課,以及現今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能潛心讀書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南京師范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特級教師王棟生老師曾說:“當前不少中小學教師由于缺少大量的閱讀,對本專業的宏觀了解甚至不如學生,無法適應已經開始的教改。”

學生素質背后往往折射反映出教育者自身的問題,“所謂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生”,處于人格與認知不斷成長階段的中學生,其認知能力與判斷能力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學校老師的影響。因而,教師閱讀素質偏低這一事實,一方面是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不力,另一方面會給學生的閱讀判斷與閱讀傾向帶來消極影響,這一因素必須得到足夠重視。

1.3家庭。

1.3.1家庭氛圍對學生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生活氛圍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重大。家長的業余休閑娛樂方式與持續學習的意識對學生有不可避免亦是無法忽視的影響。此外,作為學校教育基礎與補充的家庭教育,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然而,調查問卷第7題“周末以及休息時間,你會和爸爸媽媽共同做的事是”的結果表明:超過大半比例的學生選擇了“看電視、上網”,僅有11.7%的學生選擇一起“讀書”。

從中可以總結出,家庭業余生活的匱乏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嚴重的阻礙作用。在高速發展的網絡信息化時代,大多數人傾向于選擇能直接帶來感官刺激與享受的娛樂方式,而電視與網絡的快速發展正迎合了這種“淺層次”的娛樂需求。與深層次的精神閱讀相比,這種快餐式的娛樂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進而削弱了個體對文字的理解、分析與表達能力,久而久之將導致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理解能力不強。

此外,父母對待生活、工作、學習等的態度都會在子女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影響他們的認識和行為,這就是父母的表率作用。在娛樂活動單一、沒有課外閱讀的家庭氛圍中,學生受到的課外閱讀熏陶微乎其微,對課外閱讀相當不重視。

表 5

1.3.2家長面對升學考試的閱讀“功利性”。

雖然“素質教育”一路搖旗吶喊闖入人們的視野,似乎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應試教育”仍然是籠罩在廣大學生與家長頭上的烏云。在升學考試的重壓下,大多數學生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將有效的時間投入“無限”的學習中,為取得更高的分數、更好的成績,進入更好的大學做奮斗。因此,大多數家長在對學生課外閱讀資料的選擇上帶有明顯的“功利性”色彩。

調查問卷第9題“平時父母更多地給你買哪一類書籍”中,有一個看起來很樂觀的數據,70.8%的家長會為孩子購買“中外文學名著”,但在后期的訪談過程中得知,這里的“中外文學名著”基本上都是語文書后和高考考試大綱規定的必讀名著篇目,會直接以考試試題的形式出現在考試中,影響學生語文學科考試成績,因而得到家長額外的“重視”。這種與考試分數直接掛鉤“逼迫式”的被動式閱讀絕不是長久的閱讀,相反只會引起大多數學生的反感。

此外,為孩子購買“教輔資料”的家長占23.4%,從直觀的數據上看,似乎為孩子購買“教輔資料”的家長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在后期的訪談中發現,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在于大多數的“教輔資料”是由學校統一征訂的,平均每個學科都有2~3本練習冊,家長為學生選擇的“練習冊”則是額外針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增加的作業罷了。在這種無休止的“題海戰術”轟炸下,一方面占據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與精力,另一方面極大地降低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與積極性。

表 6

2.改善課外閱讀現狀的對策和建議

通過實際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法對現在高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現狀進行了解和分析,我認為,改變這種局面勢在必行,必須由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各方通力合作,協同起來發揮作用。

2.1徹底轉變語文教學理念,從根本上重視課外閱讀的實踐。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學校和社會必須首先改變落后的、功利性的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高度出發,認識到課外閱讀對于高中生終身發展的意義,認識到課外閱讀能促使學生收集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以提高自身能力,從而拓寬知識視野,啟迪思維,形成良好的閱讀品質,具備會讀、會說、會寫的綜合能力,深厚文化底蘊,提升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只有先從理念上真正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家庭、學校和教師及學生本人才能真正認識課外閱讀并規劃課外閱讀,形成合力,而不是將課外閱讀當成外在的壓力,疲于應付。

2.2學校和老師要采取措施,提供條件,切實有效地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

2.2.1學校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努力為學生營造更好的課外閱讀氛圍。

學校在日常管理中應充分利用晨會、班會、校園櫥窗、宣傳欄、班級黑板報、墻報等形式,多途徑、多方面、多角度地向全校師生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創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使全校師生及家長明白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達到共同重視課外閱讀的目的。

此外,學校還應充分創造條件供學生閱讀,如加強圖書館的建設管理、班級圖書角的建設等,切實強化對學生和教師的課外閱讀考核,盡可能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將閱讀指導納入教學計劃等,從而從物質上和制度上“雙管齊下”地支持課外閱讀。

(2)老師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以身垂范,與生共讀。

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身作則,帶頭讀書,勤奮讀書,給學生樹立愛讀書、好讀書的榜樣,努力提高自身的課外閱讀素養,擴大閱讀面,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并時刻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讀一些學生真正關心的作品,既要讀好經典作品,又要關注當代作品,從潛移默化中對學生言傳身教。

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之前或之中,語文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跟蹤指導,合理安排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比例,適當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給學生一定的課外閱讀空間;有針對性地推薦相關書目,書目中要有適當的覆蓋面,既要有知識性,又要兼顧趣味性,既要有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又要有人文教育方面的書籍;指導學生科學地閱讀,比如引導學生哪些內容可以精讀、哪些可以速讀、哪些可以略讀、哪些要背誦等。又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他們合理安排時間,勤記讀書筆記等。

2.3家長要加強對孩子課外閱讀的督促,創造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

家長作為學生成長期的監護人,在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有至關重要的表率與監督義務。因而,家長對于課外閱讀的重視與形成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關系。

家長要改變觀念,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給孩子準備一些適合身心發育特點的書籍,創造輕松、愉悅的環境,對孩子做出積極的暗示和科學的指導,讓孩子可以隨時隨地自然、自覺、自主地閱讀。同時,學校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老師家訪等方式,向家長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改變部分家長的陳舊觀念,并取得家長的支持,保證家長愿意給孩子提供課外讀物,并監督孩子讀書。同時提倡家長與孩子共同讀書,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條件的家庭還可指導孩子上網瀏覽有關書籍,開通多種渠道讓孩子有書可讀,為其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在家庭環境上,家長需時時刻刻注意生活細節。例如,在孩子讀書的時間,家長將電視的聲音調小些,等等,為孩子創造安靜的讀書氛圍。

2.4教育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有關制度和機制,從宏觀上促進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很大程度上和現階段“應試教育”帶來的升學壓力有關,“素質教育”在很多時候都成了應付性喊喊空口號的“雞肋”。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必須努力改革教育和教學評價機制、升學招生錄取方式,真正做到“素質教育”,而不是形成“素質教育走過場,應試教育扎實搞”的虛假局面。只有切實改變“應試教育”重壓下急功近利的教育心理,學校、老師和家庭包括學生才有可能排除干擾,抓好課外閱讀。

同時,要想進一步擴大學生閱讀知識的范圍,增加課外知識儲備,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政府必須在經費上保障添置配套的教學設備、充足的書籍資料,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著名教育家呂叔湘說:“課外閱讀對語文課來說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課外閱讀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掌握讀書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并開發智力,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因此,高中生課外閱讀必須得到社會、學校、家長、老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

注釋:

①[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②[清]孫洙.《唐詩三百首》自序.

參考文獻:

[1]柯漢琳主編.語文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集[C]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美國]莫提默·J·艾德勒等著.郝明義等譯[M].如何閱讀一本書.商務印書館,2004.

[3]錢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談[M].廣西師大出版社,2003.

[4]錢海榮.語文教學中的尷尬及其思考.中學語文教與學[J].2005,(1).

[5]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6]肖川.教育的智慧與真情[M]湖南:岳麓書社,2005.

[7]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湖南長沙:岳麓書社,2002.

[8]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9]于漪.語文教學談藝錄[M].上海教育版,2000.

[10]葉圣陶.葉圣陶論語文教育[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11]朱永新.閱讀經典是與過去的教育家對話[N].新華網,2004年2月9日.

[12]朱紹禹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4]趙志偉.談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中學語文教與學[J].2007,8.

[15]鄭國紅.個性化解讀:語文閱讀教學的靈魂.中學語文教與學[J].2007,(7).

篇(5)

關鍵詞: 高中作文 評價主體 多元化 實踐 反思

當前,在高中作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學生和教師都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可是對作文教學的現狀,師生并不滿意,主要表現為:首先,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采取全批全改、精批細改的方式,既費時又費力,但是學生作文的效果讓教師難以接受;其次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不高,隨便應付,甚至編造成風。我在學習了新課程理論,研讀了語文新課標后,在作文評改方式上進行探索和嘗試,運用多元化理論評價學生作文。發現采用主體多元化的策略評價高中學生的作文成效十分顯著。

一、作文多元化評價的依據

傳統作文評價是教師一人的“獨角戲”,學生就像是被動接受信息的看客。在作文評價中,教師一人獨攬大權,學生基本沒有話語權,作文評價的主體是由教師主導的“一元”主體。長期如此,學生就會對作文產生反感情緒,失去積極主動性,逐漸對作文失去興趣。根據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和多元評價建構理論,新課標建議:“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的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我在分析了造成作文評價現狀的深層原因后,依據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多元評價理論,在作文評價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探索、嘗試,將評價主體由“一元”發展為“多元”,讓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到作文評價中。

二、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實踐

新教育形勢下作文評價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因此,我在作文評價過程中,為每一位學生創造了評價自己和同學作文的機會,從而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把作文評改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主體”,使作文評價的主體多元化,建立多元化主體作文評價的教學模式。

1.學生自我評價。

葉圣陶先生曾說:“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呢?假如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成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1]葉老再三強調要把“改”的優先權交給學生本人,應努力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引而不發,躍如也”,教師決不能越俎代庖,代學生加以修正,[2]這樣教師與學生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教師提出的建議才可能真正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寫作實踐。[3]作文教學要重點培養學生“自己作文自己改”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評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認真細致地指導學生學會評價、學會修改,讓每一位學生用獨特的眼光發現,用自己的見解評價。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練習,養成深入思索的習慣,一定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有尋找差距修改作文的機會。

2.生生相互評價。

學生的自評自改能力提高之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互評互改。學生在讀文、評文的過程中,生生之間進行探究合作交流,通過評判其他同學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寫作視野得以開闊,欣賞作文的能力得以提高。被評的學生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和接納其他同學合理的建議,所有學生既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又可以借鑒他人的長處。在取長補短的過程中,每位學生的作文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生生互評作文的過程中,教師不可以對學生放任不管,但是也不可過于強制、主觀,要把握一個恰當的“度”。無論學生自評還是生生互評,都不能離開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因此,教師必須在學生互改活動實施之前,精心安排,周密計劃,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可操作、能達標,保證活動順利進行。

3.師生互動,重在激勵。

教師對學生作文的示范評價意義巨大,因此在多元化主體評價中,教師仍要做好作文的評價把關工作,尤其在實驗剛剛進行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學生寫完作文后進行瀏覽式評閱,寫出評閱意見,對全體學生的習作整體上做到心中有數,把握全局。也可以在學生自評互評之后,再做總結性全面評價,總之,教師的“主導”責任不能因主體多元化就消失了。

教師示范評價可以讓師生對作文評價達成基本共識,不會感覺老師讓學生評改作文是偷懶,這樣學生接受評價意見也就會容易一些。同時,教師通過評價學生作文對學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對學生以后的指導就會更有針對性、實效性。師生互動評價還避免了傳統教師精批細改的弊端,為學生以后能積極有效地參與評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促進了下一次作文自評互評工作的開展。另外,由于教師評改作文的任務被多方面分擔,吸收了多方面的意見,教師更有可能跳出就文論文的怪圈,給學生更多的交流、指導。[4]

4.家長評價。

目前新教育形式下作文評價的發展方向是希望學生家長也能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因為家長也有了解關注自己孩子的責任。家長與學生之間心靈相通,讓家長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改,學生會較容易地接受。通過作文評價,家長對孩子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真正知道了孩子的習作能力等情況,可隨時針對情況給學生以鼓勵和指導。家長參與的寫作形成性評價可以幫助教師更全面地對學生的寫作過程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5]

家長參與作文評價以簡單、可操作性強為標準,但在采用此方式前,教師要對家長的文化水平展開調查,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避免出現因家長的文化水平不高無法對作文評價,而使學生、家長出現尷尬的情況。我所在的學校是縣城高中,家長素質普遍較高,所以,我鼓勵家長參加到作文評價的行列中。學生每次作文完成以后,把作文帶回家,請家長先評價。家長可以就錯別字、書寫情況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見,意見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家長通過讀孩子的作文,透視孩子的心靈,了解孩子的習作情況,能及時有效地給予孩子建議。總之,作文評價要把了解學生、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作為核心要素。

三、反思

新教育形勢下作文評價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因此,我在作文評價過程中,為每一位學生創造評價自己和同學作文的機會,從而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把作文評改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主體”,從而使作文評價主體多元化,建立多元化主體作文評價模式。

總之,教師應調動學生、家長等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到作文評價中,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56-158.

[2]盧巧玲.從作文評改角度滲透情感教育.[J].現代語文,2006,12:115.

[3]孫健.作文批閱:應盡可能與習作者展開對話[J].語文教學之友,2009,(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 麻豆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 日本大片免费观看完整视频|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公布| 中文字幕乱码人在线视频1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在线|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国产盗摄xxxx视频xxxx|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美女裸体a级毛片|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xxx|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 巨人精品福利官方导航| 人妻聚色窝窝人体www一区| 51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乱码网站导航|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肥臀浪妇太爽了快点再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