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書籍印刷工藝

書籍印刷工藝精品(七篇)

時間:2022-09-27 06:20: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書籍印刷工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書籍印刷工藝

篇(1)

專色意味著準確的顏色和較大的色域,在書籍封面設計時受到很多設計師的青睞。因為專色的印刷是用C、M、Y、K四色外的某種特定的顏色來直接復制原稿色彩,專色的油墨也是指一種預先混合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熒光黃色、珍珠藍色、金屬金銀色油墨等。所以專色的使用也與常規的四色印刷不同,設計師在使用專色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專色顏色名稱要統一。在不同軟件中,相同的兩種套色的名稱可能會有所不同。如FreeHand把PANIONEI1F5命名為PANTONE1F5CVC或PANIONE1F5CVV,而PageMaker中則命名為PANTONE1F5CV。當把FreeHand圖形對象置入PageMaker中排版時,同樣的顏色就會有三種不同名稱,分色輸出時就會產生三塊印版,造成輸出錯誤。所以,如果數據文件需要在兩種以上的軟件中使用,在整合后的分色輸出前,設計師一定要注意:必須統一相同專色的使用名稱。較為常用的方法是以發排軟件中的顏色名稱為準,將相同專色的名稱在各類軟件的調色板中重新命名為統一的名稱。

②專色設置盡量選擇標準。專色選擇的最佳工具是標準配色手冊,這種工具書不但色相齊全,而且配比合理,還可以作為設計師與印刷企業的溝通平臺,也能保證專色墨調配省時、省力、高效率的完成。

③專色與四色的轉換要合理。平面設計師在做圖文設計時,常常會在四色與專色間轉換。此時要特別主要由于色域不同,四色印刷很多情況下不能完全準確還原專色。如在PANTONE專色、TOYOColorFinder及RICColorGuide等系統中,有許多顏色已經超出印刷四域,無法用四色油墨再現出來,系統提供的CMYK組合數值也只是近似值。所以如果您選擇了專色顏色匹配系統中的顏色,而又以印刷四色分色輸出;或者參考了專色在系統中近似顯示的相應CMYK組合數值,并使用這些數值用印刷四色替換了原來的專色,結果肯定會導致色彩的失真。

④對于點陣繪圖軟件,專色需要增設或指定。矢量軟件和點陣繪圖軟件都是平面設計中常常用到的。對于矢量繪圖軟件,若選用或定義專色,則該色一直會以專色的屬性存在,除非專門將此專色屬性改變或轉換成印刷色。但對于點陣繪圖軟件,專色被應用到其他圖像上時,會自動轉換成與應用該顏色的數據圖像相同的色彩模式,所以專色必須增設或指定才行。比如:在Photoshop軟件中增設和定義專色,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將專色作為一種色調應用于整個圖像,這需要將圖像轉換為雙色調模式,并在其中一個雙色調印版應用專色;二是將專色用于圖像的特定區域,需要創建專色通道,并將保存格式選擇為photoshopDCS2.0格式的EPS文件,預覽為Tiff(8位/像素),DCS為多文件DCS,無復合,編碼為二進制。

⑤如果專色采用的是金色或者銀色,一般都需要先鋪底色(印金首選透明黃作底色,印銀則首選鋪設白墨作底色)。對于過分細的陰陽文字與線條不宜采用印金、銀墨,線條不宜小于0.15mm,文字不宜小于四號字,否則不但容易糊版、斷裂,而且體現不出金屬光澤,事倍功半。

⑥專色印刷的成本比較高,一般為四色印墨的兩倍價錢來報價的,所以設計者在使用專色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合理選用專色。

2.鏤空反白文字的設計

現在書籍封面設計中也越來越多的看到反白字效果。鏤空反白文字一般都設計在深色背景下,利用紙張的白度與背景,形成的反差呈現文字。反差越大,反白文字越明顯。如:黑底白字。設計運用反白字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盡量不要大面積使用鏤空反白字。與白底黑字相比,黑底白字更容易產生視覺疲勞,盡量不要大面積的做鏤空反白字設計,只有局部作鏤空反白字設計,才更符合視覺規律。

②盡量避免細線條和小字體的鏤空反白。設計師喜歡在深色背景下,反白細線條與小字體文字,這樣更能體現印刷的質量與紙張檔次,從而顯示其封面的檔次。但是這樣做需要充分考慮印刷材料與印刷工藝,否則會造成字跡模糊、部分筆畫中斷等問題。

篇(2)

關鍵詞:宋代;印刷工藝;商業美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8-0085-01

一、宋代印刷工藝的技術和文化價值

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已經相當發達,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的偉大意義不僅在于對印刷工藝的技術革新,也包括了對印刷過程中的工作流程的規范和管理,從制版、版面的編排、印刷、再到書籍的裝訂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從目前已知的宋代的書籍插圖和雕印的版畫中可以看出雕刻技藝的精良以及對制作工序的考究。說明了宋代的印刷工藝已經可以滿足大幅量印刷的需要,雕版印刷工藝趨于成熟。

宋代在書籍的版面裝飾上也產生了新的變化,從版式看,北宋刻本大都是白口,左右雙欄或四周雙欄,也有一些早期刻本采用四周單欄。南宋中葉開始流行黑口,多見于建本。版心中往往標出書名、卷次、頁碼及刻工姓名,有的還標出字數。官刻本卷末一般鐫有校勘人銜名,坊刻本則多有書耳和牌記。

宋代在書籍版面中采用了稱之為“邊欄界”的形式,既是在書籍文本的四周加單邊或雙邊,這樣處理是有其特別意義的。第一,強調閱讀的功能性。中國古代書籍的閱讀方式是從右向左且豎列閱讀,讀者在長期的閱讀過程中容易造成視覺疲勞,邊欄界起到了強化文本和引導閱讀的作用,既是讓讀者保持在一定的視域內閱讀,不會產生錯亂的感覺;第二,突出書籍的規范性。邊欄界使得漢字文本的整體感十分強烈,僅僅通過線性的劃分完成了書籍內頁文字編排的連貫性,使得書籍編排更加系統。第三,強化了書籍的書卷氣韻。邊欄界線性的形式與中國漢字的形態和諧統一,體現了在方形中保持秩序,同時通過漢字字體的不同尋求變化和差異,似乎就像讀君子的氣節一樣——和而不同。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宋代的印刷工藝突出顯示了理性、典雅的特點。理性是綜合了技術上的先進和思想上的嚴謹;而典雅是人文氣質的流露,是一種時代面貌。從藝術審美的角度看,宋代的書籍設計展現出端莊大方、嚴謹古樸的風格,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強化了書籍的書卷氣韻。

二、宋代商業美術設計的市場價值

宋代的商業美術設計,無論在設計的形式上還是產品自身的語義表達上都可見很濃的是商業性。這種商業性集中體現在宋代的商品標記和門面裝潢上。宋代的商品標記出現在陶瓷、漆器、金銀器上較多,通常在底部或刻或寫有作者的姓名和地名,起到商品宣傳之意。在宋代的裝潢中,鋪面幌子獨具特色。幌子是一種廣告形式,形式感十分強烈,起到招攬顧客的作用。宋代還出現了商標廣告。北宋時的“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商標廣告銅版流傳至今。該商標廣告版內容包括了作坊名稱,標志及廣告文字。其標志圖案為“白兔捧針”,廣告文字為“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客轉與販,別有加饒,請記白”。

篇(3)

概念書籍設計理念的前衛性主要通過三個方面呈現:空間形態、材料和工藝、翻閱形式。概念書設計理念的前衛性決定了表現形式的前衛性,即空間形態、材料和工藝、翻閱形式等表現形式的創新。如有的設計師為了傳達書籍是一個立體空間的概念,對傳統書籍空間形態進行改造,在平面的二維空間中創造出形式各異的三維立體場景;有的設計師將材料及印刷工藝作為表達觀念的主要視覺元素,充分利用材料的自然屬性帶來的原始感受,探索最有利于觀念傳達的藝術表現形式,從而觸動讀者的感覺器官,引起內心的共鳴;有的設計師將翻閱的形式作為表達設計理念的手段,通過創造互動性的趣味翻閱形式,使得閱讀過程似游戲般快樂、欣喜。

概念書籍的空間形態不僅是傳遞信息的重要載體,而且也可以作為一件完美的藝術品,供展示、欣賞和收藏。在這類概念書籍中,傳達信息的載體除了其整體的外觀造型外,利用特殊材料和工藝所塑造的局部立體造型是傳達信息的主要載體,更是傳達前衛設計理念的核心所在。如一本用陶瓷材料模仿書籍展開形態設計的概念書籍。其中浮現在書頁上的羚羊頭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殘缺的羚羊角、大面積的釉色構成的紅色血泊,寓意動物生存環境之惡劣。設計師想要告示人們,我們生存的地球環境越來越糟糕,肆意獵殺動物將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如此逼真的視覺、觸覺體驗,勾起觀者心中一系列的聯覺反應,仿佛聽到了羚羊凄慘的哭泣聲。

新型的材料和印刷工藝展現出概念書設計理念的前衛性,如感溫材料的印刷工藝創造出的豐富的視覺變幻。例如《變色書》通過特殊材料和印刷工藝傳達了視覺動態化的前衛設計理念。書籍采用了特殊紙張和特種印刷工藝,印制的文字和圖形的顏色會隨著空氣中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設計這樣的書籍是為了提供給特定環境的讀者使用,比如浴室或桑拿房中的讀者,這本書將帶給他們視覺上的驚喜。

此外,創意的翻閱和編排形式也體現了概念書多元、前衛的設計理念。由于概念書空間形態越來越多元化,除了常規的立方體形態,還衍生出各種異形的空間形態,這些空間形態的變革也使得翻閱形式不斷地創新,多元的翻閱形式也豐富了人們的閱讀方式,不僅使翻閱和品味過程變得更富趣味性,且為書籍前衛的設計理念傳達提供了有力的承載形式。如的作品《天書》,一方面他解構了文字的空間形態,創造了一套抽象的意向文字,并通過特殊的空間編排形式整合而成;另一方面他也提供了新的翻閱形式——仰望式閱讀卷軸。

卷軸上書寫的是他創造的“天書”漢字,利用漢字偏旁與結構進行了解構與重構,這些新的字體仍然是中國漢字構成的,但卻讓人無法解讀文字的意義。設計師利用解構的編排形式來塑造新的文字,意在傳達“文字也是一種符號語言”。由此可見,編排的形式是傳達書籍前衛設計理念的手段之一。概念書籍前衛的設計理念還體現在對書籍“五感”互動設計理念的完美演繹上。如可以吃的海帶書、茶包書、餅干書等,可以發聲的幼兒書籍,可以種花草的書,可以玩的紙牌書等。這類概念書打破傳統思維的限制,宣揚一切形式的異想天開,超越了信息承載的常規表現形態,給讀者帶來多感官的互動體驗空間。

基于已有的書籍形態、閱讀習慣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設計師們開始對概念書籍的未來發展趨勢作出了大膽的推測與想象,比如細菌書、光感書、食物書等。這些猜測帶有理想色彩與浪漫精神,這種烏托邦式的設計構想也許不切實際,但卻是一個好的創意的開端,對未來書籍設計方向有著前瞻性的指導作用。

綜上所述,概念書籍信息傳達具有多維性、多向性特征,不僅表現在空間范圍的延展性上,更重要的是多感官的互動翻閱產生的互動的情感傳達。

篇(4)

關鍵詞 材料; 質感; 書籍; 設計語言

書籍,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狹義上我們說書籍就是裝訂好的印有有文字和圖像的紙冊子,確實如此,但是從書籍的功能和作用來看書籍是傳播知識,傳遞信息和保存信息的一種主要的載體,這樣從廣義上來說書籍就是一種記載和傳播信息的媒體。

綜合來說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 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并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

書籍和人類社會一樣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并且將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一直延續下去,追溯書籍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人類社會發展力的水平決定著材料在書籍上的應用,中國數千年歷史進程中,書籍的形態有著很多的發展。我們就從材料上來看, 殷商時代將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這個時候還沒有形成書籍的形式,到商代的“簡牘”和“木牘”這個時候形成了我國最早的書籍形態。再后來人們用縑帛來書寫,稱之為帛書,自簡牘和縑帛作為書寫材料起,這樣的形式被史學家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書籍。到紙張發明后,紙張的優勢讓書籍產生了很多不同的裝幀的方式,因紙張經濟美觀、易于裝訂成冊和便于攜帶等諸多優點,才使得紙張成為書籍最普及的材料。

在工業社會初期,機器生產技術水平不高,主要是滿足人們對物品的大量需求,因此強調功能的需求,如“現代主義”設計風格強調形式的簡化,突出材料和功能的表現,忽視了裝飾的表現和審美意識,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的一面,“后現代主義”則強烈指責了現代主義忽視產品裝飾表現的理念,極力主張裝飾個性化,審美情趣等。時代向前發展,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的審美需求更加多元化,對書籍裝幀的審美要求也越來越高,于是書籍裝幀在表現形式上,在材料的應用上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了。

在我國過去很長的一個時期,我們對材料和印刷工藝在書籍裝幀中的應用都不是特別的重視,包括現在我們也沒有很好的把材料結合到書籍裝幀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臺灣的書籍在大陸印刷后,封面上所用的一些材料完全被圖片印刷所代替了,我想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外在因素,即我們自身的國情決定,我們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的建筑,我國經濟長期不發達,制約了書籍裝幀設計的發展,生產水平的低下,沒有好的裝幀材料可供選擇,印刷工藝落后,這就直接的限制了設計師對裝幀材料與印刷工藝的追求。況且在人民生活水平較低的社會中,廣大讀者根本沒有經濟實力去購買價格昂貴的書,這都限制了材料在書籍裝幀上的應用。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二是因為內在因素,即我們的思想觀念,在我國的文化精神中隱約包含著“重實用、忌雕琢、倡簡樸、忌奢靡”的哲學思想,這種思想潛移默化的弱化了人們對書籍裝幀材料的重視,這種思想徹底否定了生活品除了實用之外,還具有審美功能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工藝美術的發展,當然也很大的制約了材料在書籍中的應用。

書籍離不開用于記錄信息的材料作為載體,材料對于書籍來說是尤為的重要,是書籍美的第一要素,在書籍裝幀中材料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書籍整體的形態。不同的材料有著各自獨有的屬性,肌理、質地、色彩的不同直接呈現出不同的視覺和觸覺感受,巧妙的運用好不同的材料就可以讓讀者在觸摸翻閱之間,產生不同的心里反射,給讀者帶來情感的變化,當人們在翻閱書籍的過程中,能很明顯地獲得接觸紙張時所帶來的諸如光滑、細膩、柔和或是粗獷的肌理感受,不同的紙張具有不同的肌理,藝術紙張肌理變化則更為豐富。

在書籍設計中,材料的肌理也具有一定的審美意義,紙張肌理在形態、走向以及密度上的特征衍生出了細膩、柔和、質樸和粗獷等不同的視覺心理,適合的紙張肌理可以使讀者獲得與書籍本體相呼應的微妙的觸覺感受。在現代書籍設計中,材料經常被設計師用于信息的分類,將書籍中不同的信息印刷在不同的紙張上,這樣裝幀材料就做為一種有效的設計手段安排著信息的分類和書籍結構以及書籍的節奏和整體形態。除了紙質材料以外,金屬,木材或者纖維織物等非紙類材料在書籍中也能夠得到很好的的運用。

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紙質書籍在肌理上的“同質化”現象,增強了書籍局部的肌理變化,豐富了書籍整體的肌理內容。非紙類材料在書籍設計中的運用,不僅能為書籍帶來色彩和肌理上的變化,另一方面,它們各自具有的特殊的物理屬性。在塑造形態等方面有著紙張無法比擬的優越性。金屬的柔韌性和硬度、塑料的易成型和易加工的特點等等,這些材料的特殊屬性都可以通過適當的加工,使書籍呈現與眾不同的形態外觀,這種形態是傳統的紙張書籍無法實現的。

所以說書籍的材料不僅僅只是作為承載文字、圖片,它應經成為了一種設計語言,無論是設計思維、創作手段還是各種材料和印刷工藝,都要體現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強調運動材料思維,材料即設計語言,已經是現代書籍設計中一個創作思路,

隨著印刷技術和紙張等各種材料的不斷發展變革,我們應該在書籍裝幀的材料上更好的選擇和應用,以此來提高書籍形態之美。同時我們也不能一味的追求材料的運用,現實中確有眾多華而不實的圖書,無不顯露出裝飾過度后的輕浮與淺薄,昂貴材料堆砌出的奢華與虛偽,使書籍裝幀失去了原有的本能。我們要合理的運用各種材料,要善于發展材質的美,讓材料能夠很好的體現書籍的功能性和表現性,將材料作為作為現代的一種設計元素體現在書籍裝幀之中。

參考文獻:

[1]呂敬人.呂敬人書籍設計教程[J].湖北美術出版社,2006:34.

篇(5)

關鍵詞:鏤空設計;層次;互動;書籍;剪紙

鏤空技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一種技術,他的應用領域比較廣泛。

“鏤空”一詞是很好理解的,其實就是在平面或立體的空間內進行挖透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會使得平面的東西增加空間感,讓立體物體的空間層次更為強烈,讓人們在這種空間層次中能夠獲得樂趣和某種驚喜。

一、鏤空技術逐漸應用在書籍裝幀設計中

鏤空技術最早在材料上的應用是中國的剪紙,經過長期的發展,鏤空設計逐漸應用在包裝設計中。隨著印刷技術的提高以及各種印刷工藝的發明,如今很多高端的印刷工藝走進了書籍裝幀設計中。在十幾年前,書籍裝神往往以精美的印刷和色彩贏得人們的眼球,如今各種印刷工藝的使用,使書籍增加了更多的樂趣,提高了書籍的自身價值,不再是單純的文字色彩了,特種紙特種工藝的使用另讀者耳目一新。

其中,鏤空這一技術也從單純的兼職上轉移到了書籍設計中,為書籍的發展開創了一段新的歷史。

二、鏤空設計在書籍中的應用

鏤空技術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應用,對書籍的影響很大,主要表現在書籍的層次感、趣味性和互動性上,這些方面都是通過數據的封面設計、內容頁面設計、腰封設計上表現出來的。

(一)鏤空設計對書籍層次的影響

前面講過一些有關鏤空設計在建筑、家具、服飾、包裝等方面的運用,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種技術,使得設計的物體在空間中的層次更加豐富,內容不再單一。通過不同的材質、不同的圖形、不同的色彩的相互作用,相互生輝,體現除了鏤空的層次美、技藝美、裝飾美,以及強烈的空間感。

首先從書籍封面設計來講,鏤空設計的運用直接賦予了書籍層次的美感。書籍的哦封面往往會與書籍內頁采用不同紙材,一般都比較厚實,或者是采用特種紙張,甚至是除了紙材以外的其他材料。鏤空技術在封面上運用后,讀者就會通過鏤空的圖形看到內頁的內容。封面與內頁的顏色不同也會造成一種正負形的對比和反襯,這不僅達到了裝飾效果,還讓人們在平面的紙張上找到了空間的層次,通過材料、色彩、圖形來體驗這種技術帶來的美感和興趣。比如圖1《北京民間生活百圖》這本書,書籍的封面通過鏤空的一個長方形,里面透出的是彩色的民間生活圖,而書的封面則是用深灰色的硬質紙材,紙材上面采用的是把各種生活動態的人們進行了凹凸的工藝,兩種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光的照耀下,鏤空的部分又出現了陰影,這樣使得輸得封面更有立體感,封面紅色、單一的深灰色再加上鏤空部分顯示出來的色彩的圖案形成對比,增加了書籍封面的空間層次,讓書籍看起來更精致更具有收藏價值。

在書籍內容上采用鏤空技術往往是受內容的影響,這需要與內容相互應的圖形和鏤空技巧,這樣往往會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內容更加豐富,層次更豐富。比如德國書籍《Visuelle-instrumente》,這本書的內容采用了很多的圓形鏤空,大小不同,位置不同,這些都是根據書籍的內容進行設計的。兩張內容疊加的時候,鏤空的部分就會顯示出本頁所需的內容,連續幾頁的圖形通過錯位疊加,形成一個多層次的鏤空圖形,這樣在一個平面的書籍內頁之上又增加了更加豐富的空間層次,讓書籍脫離了那種乏味的文字說明。

(二)趣味性和互動性

自從剪紙出現以后,各種趣味性的剪紙藝術也就出現了,并且隨著鏤空技術的發展,這

種技術部不斷地應用在包裝上,不僅豐富了包裝的層次而且還增加了趣味性和與消費者的互動性。漸漸的這種技術也被聰明的設計師們應用到書籍裝幀設計中,讓書籍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更為親密,更為快樂地機型閱讀和獲取所需知識。

在書籍的內容設計中,與讀者的互動采用的比較多,鏤空技術在這一方面的應用為書籍增加了很多樂趣。比如《手》(川音成都美院的學生作品),這本書的設計,內容中采用了圓形的鏤空,這種鏤空與內容圖案巧妙結合將書與讀者的手做了一些互動,用以手的視角去詮釋這本書的人生,這不僅增加了書本的趣味性,而且還讓讀者親子參與進來,這樣書籍的互動性更好,鏤空技術在此的運用著實巧妙。

中國的民間剪紙正是鏤空技術的效果,這種剪紙的技術也不斷運用在書籍裝幀設計中,書籍自身的色彩、圖案、肌理、材料若隱若現,使得每一張平面的內容層次變化都豐富了起來。

結語: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時代下,書籍裝幀設計方式越來越多,各種工藝的運用使得書籍的內容豐富多彩,采用恰當的鏤空設計在書籍中的應用,簡單而單純,親切又自然,不但豐富了平面設計的空間層次和內容層次,而且還容易與讀者產生共鳴,拉近與讀者的距離,這樣都會為現代的書籍裝幀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四川;成都;610000)

參考文獻:

[1] 呂敬人•書籍設計-書藝問道•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2] 鄧中和•書籍裝幀•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篇(6)

[關鍵詞]印刷工藝;印刷成本;優化設計

一、合理降低成本的方法

目前市場競爭激烈,在無法提高售價的情況下,盡量降低成本才可以為企業謀得更大的利益,如何降低成本是現在印刷公司普遍關心的問題。降低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實現企業規模的專業分化;擴大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增加業務量,以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產量,也就是降低產品的成本;提高管理水平,采用精簡模式,控制企業的各種開支;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提高生產效益。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根據以上四點尋找適合自身的途徑,但是又因為各種產品的種類、材料、生產結構的不同而使得變化莫測,因此上述的幾個方法中用在印刷工藝路線上恐怕是不夠用的,所以應該優化印刷工藝線路,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降低印刷成本。

二、合理科學的設計可以優化印刷工藝

在印刷制品中,紙張的成本要占到總成本的六成,因此在保證了視覺上的美觀之外,如何合理地設計紙張空間、大小、材料是節約紙張成本的關鍵,設計師必須明確國內常見紙張的尺寸和印刷方式。

(一)紙張開度要合理

如果紙張開度選擇得不合理,使得邊料增加,這樣紙張的利用率降低,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就拿市場上常見的32開本來說,如果切口上有很大的空白,那么就是個不小的浪費。這樣的情況可以選擇紙張稍微小一點的36開,盡量減少不規則紙張的使用。

(二)合理地選擇紙張是優化工藝路線之一

紙張材料的成本在印刷成本中也占據著很大的比重,因此合理地選擇紙張材料也是優化印刷工藝的方式之一。普通圖書、嬰幼兒圖書、文藝類讀物、教科書的材料都是不同的。同一種材料的紙張,克數越高,紙張的厚度就越厚,成本就越高。保障印刷的質量,不偷工減料,如果選擇不合適的紙張,可能導致印刷模糊,那樣就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比如說讀物等需要長期保存的書籍就不能選擇類似報紙一類的材料。

(三)裝訂是一門學問

有關圖書的裝訂方式有很多種,不同的圖書種類有不同的裝訂形式,可以把中心跨頁的地方空白留得少一點,首先是為了保證裝訂的美觀,再者也是為了避免版面過大的浪費。

(四)合理設計文字大小

在印刷之前需要合理設計文字的字體、字號、行間距等,這都直接和印刷相關。比如說原本排版為26字×25行=650字,24萬的稿子就需要370面,如果改成是26字×27行=702字,只需要340面,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的成本。但是這并不代表紙張行間距越小越好,字數越多越好,一定要保證讀者的閱讀質量,要在保證這一前提下做好節約紙張的設計。

(五)合理設計封面尺寸

根據圖書的尺寸和厚度來設計封面,在不浪費紙張的前提下可以把勒口設置得稍微大一點,因為在制作的時候不符合紙張參數的就會造成浪費,圖書印刷之后還有一個貼膜的步驟,這樣也提高了貼膜的成本。在印刷行業,量極其重要,只有到一定數額的銷量才有利潤。

三、優化印刷工藝的步驟

印刷質量的好壞集中體現在印刷工藝的優劣中,印刷是油墨、紙張的一個良好的結合。

(一)操作人員設定好油墨用量

印刷機器的操作人員應該設定好油墨的用量,根據紙張材料及版面設計對印刷機進行調節。只有結合好這幾個因素,才可以使印刷達到最好的效果。應該將工藝變量降低到最小,注意色彩的平衡,這樣才能有效果良好的印刷品。而這樣的印刷品提高售價,間接地降低成本。

(二)避免印刷機弊病

控制好印刷的過程。印刷機一定要保證在相對長的時間內工作而不會經常性地出現故障,因為印刷機產生一點點的偏差可能就會導致印刷偏差。常見的印刷問題有粘連、色彩變化不穩定、圖像部分著墨、蹭臟陰影等,為了控制好印刷質量,應該了解常見的印刷機故障,保障產品的穩定性。在印刷過程中有幾個常見的變量,如油墨溫度、紙張厚度、紙張的pH值、印刷速度等,因此可以看出印刷機工作時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出現問題時對變化量進行判斷,然后根據不同的情況給出一定的解決辦法。優化印刷工藝路線也是對企業管理的一個要求,這對于全線的經營都是一個良好的約束。特別是對于印刷企業來說,質量要求包括了很多個環節,如產品的設計、生產準備、生產過程,一直到印刷之后的產品檢驗,在每一個環節上都要求嚴格認真,并對印刷工藝有一個良好的優化,這樣才能保證最后的印刷品質量。長期以來,由于在產品加工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很多印刷企業覺得利潤小,一味追求薄利多銷,重數量不重質量,因而在各種環節上出現問題,造成企業損失。為了讓企業在行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適應印刷技術的發展,要提高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充分利用各種科學設備和測量儀器,減少主觀判斷失誤,這樣才能保障印刷產品質量。

四、檢查抽樣

為讓印刷機工作保有最佳的狀態,在測試時需要工作人員用相關的儀器測試盡可能多的變化量,樣本就極為重要。在印刷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一旦發現產品出現了偏差,就應該開始控制和調節,確保最后出來的產品不產生特別大的誤差。在印刷操作過程中,需要不斷調整偏差,因此印刷員工在具體操作時必須耐心和細心,并提前評估變化量的影響。

五、結語

對于印刷企業來說,印刷的成本直接關系企業的基本利潤,關系到企業今后的發展。印刷的成本包括印刷的費用、人工費用還有機器損耗等,所以在印刷的過程中應該優化印刷的工藝路線,盡量節約資料,降低成本。同時,印刷工藝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印刷過程中應該注意操作,及時糾正偏差。

【參考文獻】

[1]查青青,于文.我國織物洗滌劑行業現狀及發展[J].日用化學品科學,2010,33(5):4-8.

篇(7)

[關鍵詞]印刷史;出版史;圖書館學家;印刷工業;中國

伴隨著電子書媒介與“無紙閱讀”方式的盛行,基于紙質媒介的印刷書與紙本閱讀方式本身則成為了一種傳統的文化現象逐漸引起人們的研究興趣。作為造紙術和印刷術發明國的我國,對于印刷史的研究一直在不溫不火地進行著,其中,圖書館界的研究者和印刷界的研究者成為兩大學術主力。

1圖書館學界的“印書史”研究

圖書館學家們關注書籍的印制與形成是自然發生的研究緣起。以曾經在北京圖書館工作多年的張秀民(已故)老先生和錢存訓博士為代表的一些學養深厚的圖書館學者們,把對印書史的研究擴展到對印刷史的研究,分別著有傳世的關于印刷史研究的代表作。正如錢先生所說:“現代印刷并非單指印書,除用紙張印刷的紙幣、紙牌等以外,還包括在紡織品、金屬、塑料、皮革、木版、玻璃、陶瓷等表面上的各種印刷。但是一般學者對印刷術的研究,主要對象是書籍,因為文字和圖畫的復印乃是人類文化交流和知識傳播的一種重要媒體,在文明史上自有其特殊的意義和影響。”…所以,被譽為“文明之母”的印刷術的發展歷史在圖書館界的研究者們看來,就是一部書籍圖文的印刷史。

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為中國印刷史研究的成長時期,這個時期的書史研究與教學開始興盛,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的圖書館學系都開設了中國書史課程,書史內容中融合了印刷史(主要是印書史)的內容,所以可稱之為以圖書出版印刷史為主流的研究階段。

1956年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兩校圖書館學系都給新招收的一年級本科生開設中國書史課,并編出了新的書史講義,其中以北京大學劉國鈞先生的《中國書史簡編》影響最大。

武漢大學皮高品先生也于1956年推出《中國圖書史講義》油印本,書中提出按社會發展的五種形態對中國書史進行分期,故在材料和觀點上都有所創新和突破。1964年修訂增補后鉛印,1986年又以《中國圖書史綱》為題由吉林省圖書館學會出版發行。

專門研究印刷史的當數北京圖書館張秀民先生于1958年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影響》一書。作者在廣泛收集古今中外有關印刷術的文獻資料和實物例證的基礎上,提出雕版印刷發明于唐初貞觀年間之說,論述了印刷術對亞洲與非洲、歐洲的影響,編制了“世界印刷術發展年表”,“朝鮮金屬活字史料”等。

張靜廬先生(1898—1969)歷時20年苦心收集、精心整理、輯注,推出了七部專題出版史料,全書共250萬字,收錄了自1862年創立至1949年87年間出版事業的重要資料。

除上述有影響的學術著作和大型史料集之外,這一時期還出版了一批有關中國出版史的通俗性普及性讀物,如劉國鈞著的《可愛的中國書》(1952年)、《中國書的故事》(1955年)、《中國的印刷》(1960年)、《中國古代書籍史話》(1962年),陳國慶著《古書版本淺說》(1957年),阿英著《中國年畫發展史略》(1954年)、《中國連環畫史話》(1957年)等。

這個時期突出的特點是出版史、印刷史的研究互相交叉融合,由于研究者都來自圖書館界、出版界等文史領域,所以印刷史研究實際上是著眼于圖書文獻范圍,書史、出版史、印刷史研究融為一體。

20世紀60年代中至70年代是我國印刷史研究的蕭條時期。除劉國鈞、張秀民等又編寫出幾本有關書史、印刷史的通俗小冊子,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內部編印幾本“中國書史”講義外,幾乎沒有出版印刷史學術新著發表。尤其是1966年至1976年間大陸內地的出版印刷史研究基本陷入停滯狀態。

就在內地處于停滯狀態之時,港臺及海外學者沒有停止出版印刷史的研究工作,編輯出版了一批著作和論文集,這一時期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及圖書館學研究院的名譽教授、兼東亞圖書館館長錢存訓先生撰寫的《中國古代書史》一書。該書原名《書于竹帛》(WtittenonBambooandSilk)英文本完成于1957年底,1962年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

20世紀80年代為復蘇壯大時期,五年內出版了三部以出版史、報刊史、印刷史為名的通史著作,各具特色,均有建樹,標志著這一階段的高起點,也預示出版印刷史研究經長期蓄積、準備,盛期將臨。這一時期國內也是以出版史研究為主流,但海外的錢存訓博士為印刷史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錢存訓的《紙和印刷》(PaperandPrinting)是英國學者李約瑟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第五卷“化學及相關技術”(ChemistryandChemicalTechnolo-gy)的第一分冊。該書出版后在海內外影響巨大。

1987年,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在中國圖書史研究上又邁出新的步伐,鄭如斯、肖東發編著了成套的教材,即《中國書史》、《中國書史教學參考文選》、《中國書史教學指導書》由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這三本書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圖書館專業教材,故發行量較大,被多次印刷,廣泛流傳。

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的教授謝灼華主編的《中國圖書和圖書館史》注意從廣泛的文化領域去說明圖書出版、編纂和圖書館發展軌跡及相互關系,分析中國圖書對世界文明發展史的貢獻,局部理順典籍發展的線索。

1989年最突出的成果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張秀民的又一鴻篇力作——64萬言的《中國印刷史》。該書詳細、全面、系統地論述了自唐初貞觀年間印刷術發明后,迄清末1300余年的印刷事業的源流演進。不僅廣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更有許多新鮮資料和獨到之處,被美國印刷史專家錢存訓稱為“劃時代的作品”。

20世紀90年代為中國出版印刷史研究的豐收時期。研究的深入還表現在一些學術專著視野開闊,角度新穎,富有論辯性。如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教授曹之先生的《中國印刷術的起源》一書是中國出版印刷史專題研究的新成果,開拓了研究印刷術起源的新思路,其方法是通過對各種文化現象的多角度掃描,全方位、多學科地論證“唐明說”。

220世紀后期“大印刷觀”的印刷史研究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印刷工業界的一些學者專家們在對印刷史文化積累與保護措施的關注、印刷史知識的教學普及方面也有新動向,如1982年6月、王仿子先生聯名提出《關于建立印刷技術博物館的建議》,經過各方面的長期努力,1993年底舉行了中國印刷博物館奠基典禮,1996年6月舉行了隆重的中國印刷博物館落成典禮。1985年9月,北京印刷學院首次開設《中國印刷史》課程,由張樹棟、張耀昆合編教材《中國印刷史(講義)》。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印刷科技界專家對印刷史研究領域的加入,倡導“大印刷觀”、從科技史角度研究印刷史問題的觀念逐漸彰顯,成為與傳統的圖書出版印刷史研究的觀念相并列的另一流派。

1976年后,、王仿子、范慕韓等先生倡導建立“中國印刷博物館”。在鼓勵學術研究之下,印刷史學研究成果迭出,先后出版了多種重要的印刷史書,1993—1999年舉辦了6次印刷史學術研討會(北京5次,臺北1次)、百余篇,出版5冊論文集等。

1991年6月南開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隋唐史方向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中國印刷術的起源》,趙永東著,作者從雕版印刷術的定義、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物質條件、古代社會技術發明的一般機制和雕版印刷術發明的技術背景等方面全面探討了雕版印刷術的起源問題。1998年4月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史方向方曉陽的博士畢業論文《中國古代特技印刷工藝研究》,從印刷工藝角度研究了古代的特技印刷。

1999年出版的張樹棟等印刷科技專家合著的《中華印刷通史》填補了印刷史上的大部分空白,贏得了業界同行專家的高度贊譽。如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的肖東發教授盛贊該書是用大印刷史觀、橫跨中華各民族、縱貫歷史五千年,視野開闊、有史有論、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該書后來又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簡明濃縮的版本。

以上約10年之間,印刷史學之研究成果遠勝往昔。呈現如下突破:①由書史、印書史向印刷文化史轉進;②由印刷文化史向印刷科技史轉移;③由傳統印刷史觀向大印刷史觀轉移;④由爭論“發明”年代向探討“起源”時間轉進;⑤由唐初向上延伸至隋代、南北朝、新石器時代;⑥由清末向下延伸至當代;⑦填補歷史空白的《中國印刷近代史》及《中華印刷通史》問世;⑧中國印刷史由1300年往上延伸5000年,往下延伸百年。由雕刻凸版延伸到雕刻孔板、由漢民族延伸到各少數民族、由印紙延伸到印織物;⑨確認了與韓國的雕版紙上印刷品的發明先后之爭,及多項模糊不清的史實結論。

3印刷史研究的認識觀和方法論

如前所述,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出版印刷史研究的學者大都來自圖書館界、文化學術界,對印刷史的研究其實是關于印書史的研究。錢存訓《紙與印刷》、《書于竹帛》,從書名就可顯示圖書館界的學者將印刷史視為印書史。張秀民、曹之等先生的研究也關注的是印書史。研究者們在歷史唯物論認識觀與方法論指導下,注重實物考證與史料查證,這也是出版印刷史學領域通用的研究方法。90年代后,隨著“大印刷觀”的推行,研究界開始擴展史料考證范圍,并進行了工藝史、專題史研究。

1993年在全國第一次印刷史研討會上,鄭如斯教授《書史研究與印刷史研究的聯系與區別》一文辨析了兩門獨立學科的相互聯系與區別。她認為,書史與印刷史是交叉學科,兩者研究的內容都涉及到圖書的印刷。當然,兩者研究的角度和側重點是不相同的:在書史研究中,圖書是主體。對印刷的研究是第二位的。在印刷史研究中,印刷術本身的發展變化是主體,圖書只是印刷品成果之一種,對圖書的研究是第二位的,透過圖書探索印刷技術發展的成就和水平。

印刷的起源,歷來是中外學者研究的重點。諸多論斷,大都根據文獻上的記載加以解釋。大部分意見分歧,只是由于對早期文獻中鐫刻或印刷的關鍵名詞解釋不同。研究的方法在突破了印書史的套路后,強調探討“起源”。中國是世界上發明印刷術最早的國家,但無法確切知道中國的印刷術是何時由何人發明的。它是一種經驗的長期累積,是一種源流的演進發展。從橫的方向看,是相互重疊、綜合應用的工藝。所以,探討中國印刷史的源流演變,可將其看作一條光譜的譜帶,李興才先生更確切地比喻為一條調子豐富的連續調灰色尺,它可以概分為暗部、中間調、光部三大部分,但無法截然地明確分界。張樹棟先生在《試論中國印刷史的歷史分期問題》中,主張將中國印刷史分為四個時期:準備與發明時期;手工刷印的發展與繁榮時期(古代史);近代印刷術的傳人與發展時期(近代史);現代印刷術的興起時期(現代史)。

印刷史研究中觀點的歧義,往往源自技術分析的差異。由流溯源,使得近年來的印刷史研究更加傾向于技術的分析。如周廣學、宋青梅整體勾勒出活字印刷的技術演進過程及變化的原因,并首次對不同階段泥活字印刷技術進行了類型分析;而楊玲通過對宋代雕版印刷的基本要素紙、墨與基本工藝的考察,結合文獻與考古資料,揭示宋代雕版印刷業繁榮背后的物質技術原因。

在實證研究方面上,北京印刷學院尹鐵虎先生對畢升泥活字的仿真復原研究,是近年來我國在印刷史實證研究方面的一次方法創新。

從大印刷史觀研究中國印刷史,即從整體的、全面的、全程的、全方位的角度來研究。

1996年6月1日中國印刷博物館落成典禮之時,召開了第二屆中國印刷史學術研討會。落實論文49篇。論題進一步深化、細化、方位更廣闊。會上延續了對印刷史研究的歷史觀、方法論的探討。自然地顯現出圖書館界與印刷科技界專家學者們研究的著眼點差異。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的曹之教授《關于印刷史研究的幾個問題》探討了印刷史研究的關于“印刷術”的概念問題。曹教授列舉古今中外的例子說明,認為印刷術不是印染術,適宜采用約定俗成的“印字術”、“印書術”。錢博士也認為,一般學者對印刷術的研究,主要對象是書籍,因為文字和圖畫的復印乃是人類文化交流和知識傳播的一種重要媒體,在文明史上自有其特殊的意義和影響。

關于印刷術的起源問題,曹先生認為其發明時限范圍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不可能有千年之久。不能把印刷術的發明時間同應用時間混為一談。印刷術就是印書術,但在研究印刷術起源的時候,就不能從研究印刷圖書開始。

對于“大印刷史觀”,曹先生認為要從造紙史、制墨史、制筆史、藏書史、目錄學史、教育史、抄書史、書業貿易史、圖書亡佚史、佛教史、石刻史、外交史、篆刻史、拓印史、文字演變史、印染史、貨幣史等多方研究,全面考察。印刷史研究是一個巨大的綜合工程,需要由一支考古工作者、印刷工作者、文獻工作者等組成的一支“大”的隊伍,要努力改變各自為戰,信息閉塞的研究現狀。

印刷工藝界人士與圖書館界人士的認識觀與方法論各有特點。海外與內地的觀點也略有不同。范慕韓先生的“大印刷觀”和李興才、張樹棟先生的“大印刷史觀”大同小異。“以印刷為伍,著眼點自然是印刷”,“對中國印刷歷史的研究,理應、也只有沿著印刷工藝技術的發生、發展這條主線,順藤摸瓜,才能逐步接近歷史的真實,再現中國印刷術的發展過程。”印刷工業出版社的黃浮云、張子謙在《用大印刷史觀研究印刷史勢在必行》一文中指出,“印刷雖是以新聞出版為中心的文化事業的組成部分,但從根本上講,它是工藝技術,是工業,它的起源和發展,是沿著印刷工藝技術發展這條主線進行的。”

印刷工藝界人士認為,印刷術的導源和歷程,織物印刷的起源,套印術的肇始和發展,近代印刷術的傳人和發展,以及印刷設備、器材、科研、教育等一系列與印刷相關的領域的研究和考證,都是印刷史研究的內容和對象,一個全面、系統、全方位多視角的研究中國印刷史的局面將會展現在世人面前。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圖書館學界“大印刷觀”的重點是強調方法論體系的博大,印刷工業界“大印刷觀”的重點是強調研究對象范圍的擴大延展。

4印刷史研究的現狀和未來態勢

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出現了“盛世修史”的繁榮氣象,印刷史研究也得到新的發展。筆者曾在2005年通過對國家圖書館的文獻資料檢索,得知館藏現有關于印刷史方面的各類圖書資料近30種,其中部分在2000年以后出版的專著舉例如下:①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錢存訓著,鄭如斯編訂.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②簡明中華印刷通史/張樹棟、龐多益、鄭如斯著.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8;③插圖本中國圖書史/蕭東發、楊虎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④近代西歐印刷媒介研究——從古騰堡到啟蒙運動/項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⑤古代版印通論/李致忠著.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11;⑥中國版本文化叢書/任繼愈主編.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12。

近年來的研究成果頻出。由北京方志編撰委員會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印刷志》(2001年),該書史料詳實,生動準確地反映了北京印刷業漸進的演變過程,從而也折射出中國印刷業的發展脈絡,為后人研究北京乃至中國的印刷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國家設立了多項印刷史研究的項目來鼓勵開展印刷通史的深入系統研究。以中國印刷博物館為基地的印刷史研究活動也在我國印刷工業界的一些老專家的堅韌努力中得到持續進行并發揚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草草地址线路①屁屁影院成人 | 乳乱公伦爽到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永久免费看|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久久|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人妻被黑人粗大的猛烈进出|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2021| 9 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 婷婷亚洲五月|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 av午夜久久蜜桃传媒软件 |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天堂资源最新在线| 女人与公拘交酡全过女免费|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日本无卡码高清免费v| 亚洲av日韩av无码污污网站| 1区2区3区产品乱码免费| 国产熟女乱子视频正在播放| 亚洲色www永久网站|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性色强伦免费视频| 亚洲 一区二区 在线| 性色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v网站|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sv|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按摩| 一个人看的免费视频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