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教育機制論文

教育機制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10-05 13:27: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機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育機制論文

篇(1)

1.1加強醫院文化和人文知識的教育和培訓

醫院文化可以振奮員工精神,發揮文化的保障功效,是對醫院進一步革新體制的添加劑、劑。因此,多開展醫院文化方面的教育活動,不僅可以讓職工具有更強的敬業精神,讓他們更具參與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還可以在整體上提升醫院素質與管理層次。所以,建立員工業務培訓的教育體系之外,要不斷以醫院精神文化來啟迪、激勵、引導職工為醫院目標之實現做出貢獻,這不僅可以完成對生命意義與人生價值等的實現,還能推動醫院更好發展。

1.2創建職工培養新機制,建立約束機制

對人才加以培養,讓醫院在當前知識經濟環境下提升核心競爭力。知識經濟絕不僅僅是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科技為基礎之經濟,歸根結底,它更是一種人才經濟,它對人才素質十分重視,不斷優化人才知識、智力、專業等的結構,無論如何,人才是核心,關鍵在于人才素質通過教育來獲得提升。醫院管理要具備約束機制,堅持先培訓再上崗,不培訓不上崗、不提拔,貫徹好技能人員再教育、持證上崗等制度,將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教育結果同崗位晉升、年度考核等掛鉤。解決好選人、育人、用人問題,讓員工進行分工協作,明確職責范疇。把好用人關,任用職工要采取考查、考試兩種方式結合法,以學歷標準來推動干部素質提高。

1.3建立健全職工培訓新制度

1.3.1上崗前培訓

醫院對新職工實施崗前培訓是弘揚醫院文化、履行工作職責的體現,使新員工可以對崗位職責有個更清晰把握。新員工上崗后仍需要對其進行不定期培訓,保證工作效率能從培訓中獲得提升。在試用期過后要對員工加以考核,合格后方可繼續留用。

1.3.2醫療培訓

有效醫療培訓必須是醫院對工作任務進行明確分析,再結合員工需求,進行專業知識、技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培訓。醫院組織技能測試、病歷評選、操作競賽等均能提升員工積極性。

1.3.3外派培訓

為了讓員工的培訓效果更佳,醫院會采取外派培訓,讓員工加入研討會、培訓班,組織到其他城市進行管理知識的學習、進修,進行繼續教育來提升員工素質。從獲得成效的培訓案例得出結論,注重員工培訓、單位發展才能創造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動力,讓醫院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1.3.4職業生涯規劃培訓

今年,醫院將職工教育的培訓工作劃分成三個層次、四個方面:注重全面性、注重差異性,從高級管理層、中層干部和普通職工這三個員工層次上展開全面培訓,針對員工的基本素質、政治理論、業務知識、管理知識這四大方面展開系統教育培訓。要求各層次員工都能制定自學計劃,推進提升職工素質。

篇(2)

(一)辦學收益向上流,基層電大收益低

在整個電大系統中,中央電大、省級電大辦學資金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課程費,其中60%的統開課程歸中央電大收取,40%的省開課程由省級電大收取;下一級電大上繳的管理費,按下一級電大的學員人數乘以一定的標準來收取;中央或省級政府的撥款。而作為基層電大的地市級電大、縣級電大及教學點辦學資金主要來源于四個方面:收取學員學費中留下的一部分;下級電大向上級電大繳納的管理費(僅指地市級電大);相應基層政府部門的撥款;上一級電大的獎勵。在系統辦學的支持下,中央電大、省級電大提供的網絡教學資源不但可以使基層電大節省很多教學成本,而且資源共享能夠最大程度提高教學資金的使用效率。但目前電大系統學員規模大,上繳的收入在資源建設之后還能為上級電大留有可觀的收益;而基層電大上繳費用幾乎占到了學費收入的一半,越是最基層的教學點上繳費用就越多,這就影響了基層電大的辦學積極性,不利于開放教育的發展。

(二)開放教育各類費用都比網絡教育要高

開放教育實施的是網上自學與面授導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中央電大在提供網絡教學資源的同時還要求基層電大組織多種輔助學習活動,比如說小組學習、實時交流、課程實踐、實踐基地等,因此開放教育的教學費用要高于網絡教育的教學費用。在教務方面由于電大系統規模龐大、多級管理,而且中央電大沒有下放辦學自,基層電大開放教育辦學的教務費用(包括教務人員工資、差旅支出、考試支出、會議支出等等)也比網絡教育要高。另外在管理方面由于開放教育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均高于網絡教育,因此相應的管理費用也比較高。這些都增加了開放教育的辦學成本。

(三)開放教育前期的固定投入大,達到一定規模才有收益

開放教育雖然是以遠程網絡教育為主,但基層電大必須要有多媒體教室、網絡機房、雙向視頻課堂等硬件設施來保證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開放教育辦學的前期投入非常大。在目前的收益分配機制下很多基層電大由于規模原因得不到足夠的資金支持其發展,這反過來又影響開放教育的招生規模,形成了惡性循環,阻礙了開放教育規模的發展。

(四)開放教育收費高于網絡教育,學員負擔較重

開放教育由于教學模式不同于網絡教育,需要開展更多的輔助學習活動,導致學費要高于網絡教育。另外在教材方面,開放教育的很多課程都有與教材配套的輔導書以及形成性考核冊,在學習過程中還向學員收取了試卷費、補考費等費用。這些在網絡教育中都是沒有的,直接削弱了開放教育相對于網絡教育的競爭力。

二、開放教育成本收益機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開放教育的核心價值要求成本收益機制改革

近幾年開放教育學員的年齡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學員大多都是剛剛就業或準備就業的年輕人,收入水平還不高,他們迫切需要通過學歷的提高來為自己贏得更好的發展機會。而廣播電視大學的核心價值是“平民進步的階梯、教育公平的砝碼、學習者充實自我和增進動力的補給站”。這就意味著開放教育辦學是以社會效益優先,關注社會成員整體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單純的辦學收益的多少。

(二)辦學成本的提高要求進行成本收益機制改革

開放教育是電大的主業,一直以來都是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開放教育學員的規模越來越大,同時辦學成本也不斷提高。作為基層電大并不能更多分享規模辦學的益處,辦學收益不斷下降,影響了基層電大的生存發展。

(三)教育技術的迅速發展要求進行成本收益機制改革

網絡技術一直都是開放教育教學的重要支撐,教育信息化技術的迅速發展要求電大系統不斷加大資金投入。中央、省級電大能夠獲得足夠的辦學收入與政府的資金支持,但是基層電大在目前的成本收益機制下不能獲得足夠的資金進行軟硬件的更新換代,導致其跟不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制約了開放教育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四)網絡教育的激烈競爭要求進行成本收益機制改革

目前成人教育市場競爭激烈,而高校網絡教育在辦學形式和過程上都與開放教育大同小異,但是辦學收益比較高,成為了開放教育的主要競爭對手。為了增加辦學收益,很多基層電大都引入了網絡教育作為補充。這也分流了很多開放教育學員,直接影響了作為主業的開放教育的規模。因此只有抓緊進行成本收益機制改革,增加基層電大辦學收益,才能實現基層電大與開放教育的共同發展。

三、開放教育成本收益機制改革的建議

(一)改革收益分配機制,提高基層電大收益

收益分配機制改革迫在眉睫,首先就是要通過改革來提高基層電大收益。具體來說有以下兩點。

1.調整目前的開放教育收益分配機制,提高基層電大在學費方面的分成比例,直接增加基層電大的辦學收益,支持其硬件建設。

2.提高收益“二次分配”的規模與效率。目前中央電大在辦學收益的“二次分配”上應重視對基層電大發展的資金支持,同時引導省級電大加強對基層電大的支持,這樣才能真正為廣大基層電大的發展提供資金。

(二)上級電大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教學資源建設

在改革機制增加基層電大收益的同時,上級電大還應該提高對自身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強開放教育軟件系統的建設。電大辦學的系統優勢在于中央電大和省級電大集中優勢資源建立共享網上學習資源,各地的基層電大不需要重復投入資金。但目前上級電大課程建設資金投入少且效率較低,網上學習資源更新慢且質量不高,這就導致了基層電大必須要投入資金去聘請教學人員自建資源,開展更多的教學活動來保證教學質量,無形中增加了辦學成本。因此上級電大一定要加大教學軟件的投入力度,提高課程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率,才能使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降低基層電大的辦學成本,為其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

(三)優化系統教務管理開支,減少基層電大的負擔

在開放教育四級辦學,多級管理的體制下,傳統的開放教育教務管理體制不但效率低,而且無形中增加了基層電大的辦學成本。為此電大開放教育應該向高校網絡教育學習,加大管理軟件的投入,開發網上教務管理系統,優化教務管理開支,提高多級管理的效率,提高辦學收益。

(四)調整開放教育費用結構,增強辦學競爭力

篇(3)

【關鍵詞】素質教育/教師評價機制/“發展性”轉變

【正文】

一、我國正處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時期

當前,對中小學教師的總結性評價,將評價結果作為判斷教師是否具備獎勵或懲罰的條件,仍然是最主要的評價目的。當然,我們并不否認教師評價的鑒定和區分功能,它是進行教育管理不可缺少的環節,但過于強化評價的鑒定功能而淡化其矯正和激勵功能則是本末倒置的,這不符合素質教育的目標導向。因為“評價的目的不在證明,而在改進。”應是通過評價結果的反饋,指導激勵教師不斷探索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逐步縮小與目標的差距。素質教育下的評價應成為教師改進工作和提高素質的重要手段。

(二)評價指標未能全面揭示教師評價的目標,且可操作性較差

評價就是對被評價對象的價值做出判斷。教師評價就是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及其相關因素進行系統描述,并做出相應的價值判斷。而能否建立起一套科學的、完備的、切實可行的指標體系,則是實施評價的關鍵。所謂指標,即具體的目標,有時也被稱為評價項目。指標體系的完備性,“它要求指標體系不遺漏任一重要的指標,指標系統能夠全面地、毫無遺漏地再現和反映教育目標和管理目標。”一般說來,構建指標體系包括四項具體工作:一是分解評價目標選定指標;二是按照每一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重要程度分別賦予不同的權重,也就是對評價指標進行量化;三是確定評價標準,即對各項指標所應達到要求的程度進行規定,這可以說是評價的最關鍵要素,對結論的科學性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最后,將指標、權重、評價標準按照評價對象的某種邏輯結構排列組合,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

教師工作具有全面性的特點,因而教師評價必須注意指標的完備性。目前中小學教師評價,基本是按“德”、“勤”、“能”、“績”四方面指標綜合量化進行考核評價的。這種“指標量化”評價模式并不能全面揭示教師評價的目標,且可操作性也較差。首先,從評價標準來看,這種體系所采用的定性語言,對不同程度的標準區分度不夠大,諸如“堅持”、“認真”、“積極”、“努力”等彈性語言由于表述上的含糊和不具體,極易導致參評人員對其內涵或外延理解和把握的不一致,因而難以保證價值判斷的客觀性和評價結論的準確性。其次,從計分標準看,這一評價模式有強行量化的傾向。盡管定量評價能夠大大降低評價標準的模糊性,增大評價結果的區分度,但是并非所有的因素都可以進行量化,在教師的實際工作中,存在著大量不能量化或不易量化的因素。例如,對于“師德”這一評價指標,應該怎樣設計具體合理的量化指標呢?指標的絕對量化并不意味著評價活動的科學性,要知道,離開對事物質的把握而單純追求可操作的量,恰恰違背了科學的基本精神。另外,盡管這一評價體系包含了“德、勤、能、績”四方面的評價指標,但并未涵蓋教師在培養學生過程中所承擔的大量隱性工作。且在“升學率”指揮棒的控制下,教師評價的終極標準還是落在“績”,即“教學成績”上。當前中小學教師評價實質上仍然是一種單項評價,其惟一標準就是學生的“分數”,其它指標都是軟指標。事實上,不少學校都把升學率作為硬指標,如果該教師所教科目成績高,對其綜合評價就高;反之,對其綜合評價就低。可想而知,依據這樣的評價指標體系,不能保證教師評價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三)評價方法不能確保結論的科學有效

應試教育觀下教師評價主要以“他評”為主要方法,如領導評價、專家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等,一般以領導評價最為普遍。近幾年,由于對學生主體性的強調,學生評價又受到普遍關注,不少學校已將其視為考核評價教師的最具說服力的方式。不能否認,“他評”作為教師評價不可缺少的手段,是體現民主評價的一種主要形式,但能否做到客觀、公正、全面,則是保證其評價結果正確性的前提。當前的中小學教師評價,由于對“他評”的過分依賴,難免產生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評價實踐中,很多領導不注意對信息的掌握,常常是道聽途說,主觀臆斷,多憑個人印象行事;違背評價的公平性原則,對評價對象不能一視同仁。同行評價也存在著敷衍、走過場,或由于感情因素而產生的負面影響。較常用的學生評價,也是考核教師教學態度、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筆者認為,這種評價方式更有其適用范圍的限制,在高等院校的學生中尚可進行,但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來說,往往會由于對衡量教師優劣的標準掌握不當,而出現憑個人喜好隨意評價的做法,甚至有些學生會以此作為取悅或報復某位教師的手段,因此也難以保證評價的可靠性。另外,由于“他評”更多地依據對教師工作結果的考察而忽視教師的工作過程,更注意教師的顯性工作而忽略教師的隱性工作,很難對教師的實際工作做出恰當、公正的判斷,結果必然打擊被評價者的積極性,產生一系列的消極影響。

因此,為提高教師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師評價模式,探索新的既有理論指導、又有實踐價值的教師評價方案。

二、構建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評價體系的思路

(一)實現評價目的觀的“發展性”轉變

素質教育突破傳統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弊端,將個體素質的充分發展作為價值判斷的最終標準,可以說這是一種著眼于“發展”的教育。相應地,這種教育觀指導下的教師評價也不應是“鑒定”、“分等”的工具,而應著眼于教師素質的發展,為他們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饋,使其及時發現問題,總結成績,不斷改進、優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也就是說,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教師評價,應成為促進教師發展、提高其自身素質的有效手段。

鑒于此,中小學教師評價應堅持發展性原則,實行對教師工作的動態評價,將平時考核與定期評價結合起來,并要加強平時性考核,把考核結果作為其發展過程中的一次形成性評價和過程評價看待,徹底摒棄那種單純依據考核結果對教師優劣進行總結的靜態評價。從而為素質教育機制的建立定標導向。

(二)突出評價指標體系的完備性和可測性

構建新的指標體系應注意以下兩點:

1.處理好顯性工作和隱性工作的關系,兼顧指標的全面性。從教師的勞動特點和任務出發,全面評價教師,不僅要考核他們在“德”、“勤”、“能”、“績”諸方面的顯性表現,還應該從“使學生獲得發展”的角度,對教師的隱性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例如,教學是否只面對幾個“尖子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是否忽略了學生智力、能力、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的發展;是否注意與學生的交往和溝通,并經常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帶給學生一些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等。教師在培養學生過程中,為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所做的隱性工作,同樣是評價教師的重要因素。為此,學校應考慮如何使教師的平時考核制度化、規范化。

2.處理好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關系,增強指標的可測性。由于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特殊性,要求教師評價既要有定性指標,又要有適當的量化體系。具體說來,在確定評價標準時,對于很難用簡單數量來表示的因素,如奉獻精神、思想觀念等應使用定性的語言描述分析,而且要使用操作性語言來表述,并盡量避免語言的隨意性和模糊性,力求使每項指標都具備較大的區分度。由于定性分析具有不夠明確、缺少可比性的缺點,對于容易進行數量化處理的教師行為,如工作量、出勤量、批改作業量等應盡量以數據形式做出評價,以便于對評價結果進行數量比較。但必須注意到,定量評價的適用范圍較窄,定性評價應居于主導地位,只有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恰當地結合起來,制定的評價標準才能增強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增強評價的可測性與可操作性。

(三)強調“自我評價”為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法

素質教育尊重人的主體性,強調個人的素質的主動發展。素質教育觀下的教師評價亦應突出被評價者的主體地位。反映在評價實踐中,教師應該既是評價的客體,更是評價的主體。因此,教師評價應該強調以“自我評價”為主體的多元化的評價方法。

所謂自我評價,是指教師按照一定的評價目的和評價標準,對自身工作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通過自我評價,評價對象由被動接受評價變為主動參評,這有利于發揮其主體作用,形成自律機制和激勵機制。因此,中小學校應將教師的自我評價作為其自我認識、自我改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重要環節和手段。積極采取自我評價,一方面能增強教師的自我激勵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大大提高評價的民主性,增進評價內容的客觀真實性。絕大多數教師會因為受到尊重和信任而客觀、公正地評價和分析自己的工作。當然,自我評價難免有時也會出現自我夸大的現象,因而有必要和“他評”結合起來綜合分析。進行“他評”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評價者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即評價者要堅持綜合性評價原則,把教師評價作為一個整體,在各項指標逐項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評價,徹底摒棄“惟教學能力和教學成績是取”的價值觀念。

2.評價者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教師評價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復雜工作,要求評價者不但要懂得本門學科的知識,而且還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評價學方面的知識,并且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主觀因素造成的評價誤差。

3.評價者要有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立場。評價過程是否客觀、公正,直接關系著評價結果的正確性。這就要求評價者對被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時,要核實情況,盡可能多地收集第一手信息資料,切忌主觀臆斷。必須堅持公正的立場,不徇私情,不帶偏見,對每位被評價教師都要做到一視同仁。

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調控和改進功能,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證。只有突破“應試教育”觀念的羈絆,對傳統的教師評價模式進行徹底的反思和改革,才能真正發揮素質教育下教師評價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肖遠軍.學校人員評價[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9.

篇(4)

(一)心理健康程度關乎大學生成長成才與終身發展

心理健康的狀況對于個人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只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念才可順利的完成既定人生發展規劃。對于當代以90后為主力的大學生群體,他們的生活成長有著更為特殊的境況,其心理教育機制、受挫能力以及社會適應性強弱對于以后的發展更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所謂心態決定一切,雖沒有這么絕對,但是如學生整天以自卑、嫉妒、苦悶、孤僻、焦急、不安的心態進行學生生活,那么其要是想取得既定的成績獲得良好的發展是不可能的。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和社會未來發展的主力,他們承擔更為繁重和艱巨的學習與發展任務,整個社會公眾之于大學生的認可度和期待度亦是十分高遠的。但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現狀是,目前青年大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偏低,加之自我的要求與規劃和家人老師社會的高期待度,使其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價值實現認知。有很多的例證可以證實,沒有健全、良好的心態對于自身發展與價值實現層面上的實現是無意義和渺茫的,甚至其會做出一些極端、報復社會、對他人不負責任的舉動。出現這樣的情形,應該說是教育的失敗,更為具體的是從事高等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人員在學生心理機制引導和紓解的不對路與失敗。可知大學生良好的心理認知狀態和調節機制對于其個人發展成長成才有著切實和真切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機制引入是學生管理教育工作的應有之義

目前的一個狀況是,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從業者都十分頭疼對于學生心理健康與思想狀況的把握和引導,更談不上與學生認知、心理思維進行同步交接或者提前預防了。伴隨互聯網的發展、新興媒體的出現、管理的日趨專業化與從業管理者素質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深度、廣度、力度進一步加深,但是作為被管理的學生群體在反感度、消極認知上亦有相當程度的提升。這樣的狀況和現象的出現使得學生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面臨嚴峻的新境況,如果這種態勢不及時扭轉將會產生長遠不良影響。如何切實將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引入學生管理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眾所周知,高校的教育管理宗旨即“自立、自強”,而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導入是與此相契合的。應該來說,心理教育機制對于學生自主、獨立開展學生生活、學習、工作以及教育管理工作是大有裨益的。結合中國應試教育的傳統,學生從幼兒園至高中從沒有真正實現和落實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功效,基本上都交給了老師和家長進行包辦。這種一以貫之的培養模式使得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受到極大打壓,他們自認為自己只要學好習,其他的方面自然會很順利,其實不然,這樣從側面使其養成了定性的依賴感和沒有主見。在其一進入高校這種自由放任的學習環境中,他們便會驚慌失措,不知道怎么處理自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狀況以及身邊的人際關系,更別說自我心態的調整與生涯的規劃。面對這種情形,高校的學生教育與管理部門需要切實發揮功效,要進入學生思想、心靈的深處,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只有懂得學生的需要和困惑才能對癥下藥,為外部的行為和打算做好積淀。心理教育機制的導入會在無形中指導、緩解學生的焦慮與迷惑,對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生積極的效用。應該說心理教育機制的嵌入,使得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出現柳暗花明的境況。因為,傳統的固定化、模塊化、灌輸化的教育機制較為僵化、形式化,而決定個體之種種行為的終極因素是個體的心理認知和決策。所以,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和路徑成熟化、體系化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作思路。應該來說,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機制的深入導入是學生管理教育工作的應有之義。

二、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心理教育的路徑與舉措

多數高校在學生工作部門都設置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科室,他們一般是由專門從事心理學、教育學的老師從業,而且具備長期的一線經驗,對于各種類型心理問題的學生有過接觸,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著相對獨到和特質的解決模式和路徑。在心理學中有很多的療法和治療機制,而具體到學校結合大學生的年齡閱歷實際境況,可采取的療法和教育機制有認知學派的相關理論、行為學派的相關理論、人本主義學派的理論等等,這些理論大多是健康的、正向的、充滿活力和希望的,能夠給學生帶來正能量和希冀。綜合采取這些理論所對口的療法和引入教育機制,能夠激發大學生健康向上、追尋夢想的潛能,能夠使其積極面對人生,對生活充滿向往和期望,加強挫折承受能力。而在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相關心理疏導機制的引入,能夠產生豐富和積極的內在驅動力,使學生與環境在自主接觸過程中形成有機的互動,再配合相關思想政治教育便會達到良好的效用,能夠真正實現學生自理、自強的大學培養理念。同時對于學生管理工作擺脫過去生搬硬套、僵化、灌輸模式的刻板形象有著積極的作用,更可以提供新型的學生培養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工作的水準。心理教育機制引導的最為有效和明顯的方法即是心理健康沖突矛盾分析法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引入。雖然上文已經提及到很多心理學流派和發展脈絡,并且現實中有相當多的已采用路徑如:辯證法分析法、行為療法等,但是行為歸因于思維和心理、心理問題歸因于矛盾沖突無法化解,因此從此路徑切入對于學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有著更為深刻和顯著的意義。在心理學的理論看來,內心看待事物角度的矛盾與沖突導致心理問題的顯現。當個體在面對紛紛對立、相異和相排斥的現象,并產生相關的心理映射時,從內心感知而得到矛盾的結論,這樣心理問題會伴隨而至。具體到學生的心理和思想而言,學生在應試教育下看待學習往往當成唯一的目的和結果,認為學習不好,其余的一切都發展不好,將高中以來的慣性思維帶到大學中去。而實則不然,在大學是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盡情展示自我的特質和發展特長,只要自我有相對突出的地方就是成功和優秀的。但是好多同學不能夠邁過這道坎,在取得的成績不甚理想時就心灰意冷,對未來充滿不確定和失落感,導致一些心理問題。這可以通過心理矛盾沖突的方法進行分析:學習僅僅是一個過程,是實現人生目標的一個路徑和手段,但他并不是唯一的和確定的,這樣想的話,可以將學習當做一個過程、一次經歷,一種樂趣,不要將其放在遙不可及或者十分高遠的地位。從源流上解決學生態度和認知的狀況,關鍵是要理順其矛盾沖突的認知,讓其覺得不是純粹為了學習而學習,要使其在學習中感到相對的快樂和滿足,把它當做自我實現個體價值的路徑,主動的提升他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感、效用感。用矛盾沖突法同樣可以分析學生自卑的問題,在進入大學之后,因為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家庭境況各異,不同個體的認知、教育、視野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比較而產生差距,因差距而產生自卑感。個體原本的優越資本經比較后的喪失,會使個體的自卑感強化和放大。面對自卑感,自我心理是矛盾的,可能認為一件事或者一個學生工作自己能力與別人有差距,無法勝任或者無法做好,這個沖突的心理是可以分析的,那就是沒有經過嘗試和經歷而下結論是唐突的,即使經過經歷和嘗試之后,也只能說明在特定的階段或者某一方面自己有所欠缺,但不是可以完全否定自我的綜合能力和個人發展。所以這時,學校教育管理部門的相關從業者就可以先行肯定學生個人的自我成績和價值發展;同時交代他們要辯證、全面的看待問題、他人的能力以及個體的發展,要經得起考驗和挫折的磨礪。

三、結語

篇(5)

內容回顧-高等教育機制是高等教育發展的保障,碩士論文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制約因素。保持合理的高等教育結構,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證高等教育資源流向活力和最率的高等教育活動中,不斷提高高等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從源

《怎樣寫基于資源配置引導機制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革新深思》由會計整理提供,轉載請保留地址: 繼續閱讀:怎樣寫上市公司管理層股權激勵與績效關系實證探討論文范文

三、革新制度推進高校學科發展

(一)現有制度的【

篇(6)

認定獎勵的問題

參加大學生藝術展演并獲得獎項是所有參賽單位和參賽者的夢想與追求。本文僅就藝術展演中的音樂表演和音樂科研論文獲獎在基層學校的認定、獎勵談談相關問題。

藝術表演包括聲樂、器樂、舞蹈、戲劇類的表演節目,主要是學生參與表演的賽事。雖說從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獲得的只是一紙獲獎證書,但證書的背后卻有諸多利益關聯。因此,訪談各校在藝術表演獲獎認定獎勵方面不僅予以認定,而且予以表彰和不同程度的獎勵。

指導教師本不是藝術展演獲獎的主體,有的指導老師并沒有獲得展演獲獎的證書,但訪談的十所音樂院校中,有六所對相關指導老師予以認定和給予不同程度獎勵;有兩所學校雖不認定,但根據獲獎級別分別予以指導老師一次性獎勵金;有兩所院校前兩屆對指導教師不認定、不獎勵,第三屆開始予以認定并獎勵。

科研論文評比與報告會是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與其它賽項并重的賽項,訪談的十所院校中有五所對參加展演的藝術論文獲獎均予以認定和獎勵;一所學校予以認定,但不給予獎勵;一所學校教育部獲獎論文予以認定獎勵,但省教育廳的獲獎論文不予認定獎勵;一所學校不予認定,但根據獲獎級別給予一定金額的獎勵。一所學校第一屆不認定、不獎勵,第二屆起視為教學成果獎予以認定獎勵,但低于科研獎勵;一所學校至今既不認定,也不獎勵。

不難看出,藝術表演類的項目獲獎在認定獎勵上不存在不一致的問題,即便是非獲獎主體的指導教師也能獲得認可或獎勵。但藝術科研論文的獲獎在認定獎勵方面就沒有那么幸運,盡管獲獎認定獎勵的占多數,但卻亂象重重。尤其值得深思的是,個別學校甚至出現參加同一賽事的藝術表演獲獎予以認定獎勵,而藝術科研論文獲獎卻既不認定,也不獎勵的歧視性現象。

認定獎勵的依據

教育部第 13號令《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第五章獎勵與處罰第十七條之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于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 [1]應該說,藝術展演獲獎認定獎勵工作除個別學校外在基層學校還是得到了較好的落實,但也存在一些著實令人不解的問題,如基層學校在表演獲獎與藝術科研論文獲獎認定獎勵上的差異;論文獲獎的校際差異;同一學校有的認定獎勵有的不認定獎勵等。其原因何在?透過各校的認定獎勵機制可見一斑。

藝術表演的實踐性決定了藝術表演的各種賽事獲獎是衡量其藝術教育成就的重要標志,各校對各類表演賽事的獲獎認定及獎勵都有一套明晰的認定獎勵機制。十所院校中,有七所院校只認定政府部門組織的賽事,校外行業協會(學會)的比賽獲獎一律不認可、不獎勵;兩所學校對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組織的賽事都予以認定并給予同等獎勵;一所學校都認定,但不獎勵。各校做法雖不盡相同,但對政府組織的賽事獲獎都予以認定獎勵,且多數只認定政府組織的賽事,充分說明了政府賽事的影響力;兩所學校對校外專業機構組織的賽事獲獎也予以認定獎勵,甚至對教師個人在國家及省、部級場所舉辦的個人作品及獨唱音樂會也予以認可獎勵。

在科研興校的今天,訪談的院校均十分重視科研論文的發表,無一例外地制訂有各種明晰的分級認定標準和獎勵細則,以鼓勵和促進教師從事科研的積極性。但作為藝術領域最薄弱最需支持的藝術科研論文并沒有象藝術表演那樣幸運地擁有獨立的認定標準機制,也就是說,各校實行的是只要在學校認定刊物上公開發表的各種論文學校都予以認定獎勵的制度,科研成果的獲獎獎項僅指獲得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優秀成果獎等科研項目性的獎項,而藝術展演各種賽事的獲獎論文卻均不在各校的科研成果獲獎認定獎勵的范圍。

縱觀各校的認定獎勵機制不難發現:各校制訂的藝術表演賽事認定獎勵機制使得各類表演藝術類獲獎在基層學校的認定獎勵都順理成章,而藝術科研論文獲獎認定獎勵機制的缺失使得藝術科研論文獲獎在基層學校的認定獎勵難以落實;一些落實較好的學校正是制訂了相關的條例才及時彌補了這一缺失,避免了獲獎認定獎勵上存在的尷尬與歧視性對待。

認定獎勵的本質

長期以來,音樂教育只重視技能課程的教育與學習,輕視理論課程的教育與學習,嚴重忽視音樂教育的科研工作,衡量教育教學成就也以藝術表演水平為主要標準。音樂教育的過程與學生的學習一直以來保持著重技能傳授、輕理論學習的傳統,音樂科研更是被嚴重忽視,甚至被擱置在被人遺忘的角落。基層學校只有藝術表演獲獎認定獎勵機制,沒有藝術科研論文獲獎認定獎勵的機制,并引發了種種問題及亂象,都是表演至上傳統意識的真實寫照。

基層學校表演藝術獲獎認定獎勵的順利實施與藝術科研論文獲獎認定獎勵的重重困難及實施中的種種亂象表明,獲獎認定獎勵機制在獲獎認定獎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教育部《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中第三條第四點科學研究與國際交流中明確提出:“科學研究與國際交流是不斷提高藝術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也是目前學校藝術教育中急需加強的薄弱環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對藝術教育的科研工作應給予充分的重視。 ”[2]和其他學科相比,藝術教育的科研是薄弱的環節,而藝術教育中音樂教育的科研又是更薄弱的環節。藝術科研論文評比及報告會的舉措正是教育部為改變藝術教育科研落后薄弱的現狀而專設的賽事,應該說,這一賽項的設置,改變了音樂只有表演賽事一統天下的傳統,在科研興教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但藝術科研論文獲獎認定獎勵在基層學校的問題也清晰地表明了當前藝術教育科研的尷尬地位與遭遇忽視的嚴重程度,認定獎勵中重藝術表演獲獎的認定獎勵、輕藝術科研論文、甚至漠視藝術科研論文獲獎的認定獎勵,重教育部獲獎論文的認定獎勵、輕省教育廳獲獎論文的認定獎勵,重期刊的認定獎勵、忽略獲獎論文的認定獎勵,一方面認定政府級的賽事、另一方面又不認定政府級的賽事等,諸多有失公平、公正的種種問題,無一不反映出藝術教育科研的薄弱地位和藝術教育科研工作的任重道遠。亂象的背后投射出的是基層學校如何切實貫徹教育部的文件與學校自身制訂的文件精神、如何體現藝術教育自身的公平與公正、如何定位藝術科研論文的獲獎、如何界定藝術教育的科研成果、如何體現藝術教育科研的特殊性等深層次的問題,這些都將是基層學校今后必須面對且需要克服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教育部第13號令.2002年7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年―2010年).教育部[2002]6號

3.教育部關于舉辦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的通知.教體藝函[2004]6號

4.教育部關于舉辦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的通知.教體藝函[2007]17號

5.教育部關于舉辦全國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的通知.教體藝函[2010]8號

篇(7)

由于發展時間不長,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還屬于我國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種比較新的類型,這幾年國家對其大力發展,招生數量逐年大幅增加,在如火如荼的發展形勢下,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的發展等原因,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還存在著一些不適應當前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地方。培養質量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中心,也是其健康發展的生命線,如何將沒有或缺少工程經驗的生源培養成為應用型的研究生是擺在培養工作中的最主要的問題。

1當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目前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效果與預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從筆者調研結果來看,主要歸納為:①課程結構不夠合理,專業學位特色不夠;②教學內容缺乏工程實踐知識,應用性、跨學科性、前沿性明顯不足;③校內導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缺乏工程實踐背景,調查發現,近40%的教師沒有實踐經驗,近半數的教師實踐時間少于5年。④缺乏完善的學位論文標準,論文內容缺少實踐性和應用性。⑤專業實踐質量難得到保證,產學研結合培養研究生規模不大,合作效益不夠明顯。

筆者調查顯示,在影響全日制專業學位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中,認為是實踐環節的占到了39.4%。從企業對工程碩士畢業生認可度的調查來看,企業認為工程碩士畢業生基礎知識掌握的尚可,而在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方面存在較大欠缺,等等,這些問題和不足都是在工程碩士教育教學中逐步顯露出來的,伴隨著對工程碩士教育規律的逐步認識,有必要對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實施深層次的系統改革,對這些問題和不足需要盡快加以厘清和解決。

2以工程應用能力為主導,構建科學完善的課程結構體系

2.1以符合企業需求為第一標準構建工程碩士合理的知識結構,首先要結合工程碩士的素質要求、思維特點,建立適合他們的課程體系。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因生源中沒有實踐經驗的應屆本科生較多,因此在課程設置中,應強調專業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應針對工程特點和企業需求按領域設置,由過去的以“學科為中心”轉變為“以工程為導向”,突出“厚基礎理論,博前沿知識,重實際應用”的特點,把培養目標牽引和適應企業需求作為工程碩士課程計劃應堅持的基本原則,課程設置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又以符合企業需求為第一標準。

2.2突破學科界限拓寬專業口徑全日制工程碩士領域的課程應按一級學科甚至跨一級學科來設置,以體現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和綜合的特點。設置寬口徑課程,不是簡單地進行學科專業的“拼盤”,而是以某一專業為主,向鄰近學科、專業拓寬,并按主體專業授予學位。拓寬培養口徑的核心問題是依據學科、專業的內在聯系,堅持以綜合為主的原則,重新組織課程體系,著眼于為學生構建“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高素質”的知識結構。根據相應職業崗位對人才規格和口徑的要求,不僅要掌握本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要掌握跨學科領域的相關知識,強調復合性、應用性、創新性。

2.3構建“模塊式”課程結構體系為了防止全日制工程碩士生成為學術型研究生的“翻版”,應圍繞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職業性、實踐性,將行業組織、培養單位和個人職業發展要求有機結合起來,把“模塊式”課程體系作為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設置的主要方式,構建具體職業要求所需的知識系統。要根據工程問題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分模塊化開展教學,可將全部課程分為基礎模塊、專業模塊和實踐模塊,而把實踐模塊作為其中的建設重點。采用模塊化課程具有如下優點:首先模塊化課程體系通過整合不同學科課程來實現對學員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全面培養。其次可以靈活的增減設置課程,根據實際需要來不斷的引入最新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能。

3加大工程素養培育力度,努力搞好“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3.1大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師資和導師的工程背景和素養是保證全日制工程碩士實踐教育水平的關鍵因素。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必須要針對性的加強“教師-工程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要堅持校內選拔、兼職選聘、人才引進相結合的原則,突出工作背景、項目研究背景,高標準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方面可以選拔校內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工程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進行授課,另一方面,應主動與企業建立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從實踐工作部門引進一些高水平專家、聘請兼職教授等方式,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工程碩士教育師資隊伍。此外,還應積極探索全日制工程碩士指導老師的準入制度,改變以往按照教學課時數、論文數、得到的科研經費數、獲得獎項數等的教師考核模式,在指導教師應聘過程中注重對實踐能力的考核,實施競聘上崗、定期評估制,綜合專家評估組、學生、院系、教學點的意見,給與綜合評價,提高全日制工程碩士指導老師的準入門檻。

3.2構建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導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和分析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這正是長期在高校里從事教學與科研的教師所缺乏的,所以建立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非常重要。建立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通過新教師崗前培訓、在崗教師繼續教育等師資培訓渠道不斷提高其工程素養;二是針對工程碩士教師的實際狀況,每年有計劃的選拔一批年輕教師走出學校,參與企業工程實踐,通過科研合作了解行業的新技術、新標準等,從而豐富實踐經驗,提高工程教育水平和應用技術能力;三是在產學研聯合培養機制的建立和運行過程中努力提高教學師資和導師的參與度,通過這些措施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1]。

3.3充分發揮“雙導師制”培養方式優長雙導師制是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的一大特色,在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雙方導師在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指導上的特長,落實好專兼職導師的崗位責任,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校內專職導師除了要具備較高學術水平,還要具有豐富的實際工程經驗,工程碩士在校內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理論上的問題可以請教校內導師加以解決。校外兼職導師一般是長年工作在工程一線具有豐富工程實踐和工程管理經驗的工程科技人員、企業高管、技術精英,如果在遇到工程實踐上的問題,可以向校外兼職導師請教研討,幫助解決。通過這種雙方導師制的培養方式,共同保障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2]。如我校近幾年就根據合作培養協議,聘任了145名工程碩士校外兼職導師,他們在我校工程碩士培養中的工程實踐指導、論文環節、課題具體實施過程中把好技術質量關等方面都發揮著重大作用。

4創新工程實踐培養環節,建立常態化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

4.1制定明確的專業實踐目標和規劃由于全日制工程碩士大多是應屆本科畢業生,欠缺對企業運作方式的了解和工程實踐鍛煉,因此專業實踐的根本目標就是通過深入企業開展專業實踐,加深對企業文化的體驗,增強對工程的感性認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在實踐前制訂專業實踐計劃;實踐過程中深入企業,體驗企業的文化和運作方式,同時解決主題明確且有一定難度的實際問題;實踐結束后再企業實地考評,并進行總結。專業實踐一般與論文撰寫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專業實踐中切實結合企業需要,應用專業理論、先進方法和新技術,逐步深入地去真正解決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學生通過這樣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由淺入深的系統培養,提高了認識和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4]。

4.2建立常態化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常態化的產學研結合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可彌補培養脫離工程實際、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等問題,可有效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和學科建設水平。對于進一步促進學科融合,實現資源整合,打造實訓平臺,拓寬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聯合基地建設及校企合作的深層次融合也對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提高市場競爭力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結合專業學科背景,選擇就業發揮更大作用。基地的建設應以企業為主導,讓學生在企業中將所學直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生產實踐訓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建立反饋機制,學校根據反饋調整教學,從而將教學機制和創新實踐機制有機連接起來,并形成良性互動。

4.3我校在產學研聯合方面的實踐探索我校在市教委專項資金支持下,圍繞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控制工程四個主干學科的相關領域分別與北京市相應知名企業和研究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密切合作關系,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完善配套實驗條件的、內容和任務密切關聯、相互支撐、總體目標相統一的集成化產學研聯合研究生培養基地。學校和企業通過合作承擔的科研項目共同培養研究生,雙方一方面共同申請國家、省部和北京市縱向科研項目,另一方面針對企業技術需求合作橫向課題立項研究。工程碩士的論文課題則主要來源于這些共同承擔的科研項目。我校基地建設成果表明,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對提高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也為企業技術攻關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例如:我校與北京賽科希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和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雙方共同建立了“非牛頓流體流變學特性測試系統研究及應用”科研平臺,通過對該平臺的應用開發,完成了19類產品研發和生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8年該項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9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5雙導師分工合作共同指導,實現學位論文關鍵環節有效控制

5.1選題應有工程背景和實用價值首先可結合實習單位或預就業單位,本著來源于生產實際和具有實用價值的原則進行選題,論文應能應用學科前沿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去解決企業在工程技術中的急需難題;應結合企業單位的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生產關鍵,或開發出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特別注重研究成果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突出論文選題的應用性、現實性和經濟性;論文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專題研究、案例編制、工程設計、調研報告等。選題時除了研究生必須撰寫文獻綜述及選題報告外,應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成工作評議小組對選題是否科學,有無研究前景,依據是否充分,研究方法、工藝流程是否合理進行審議,然后就開課是否通過給出結論性意見[5],這都對提高學位論文選題質量起著非常重要作用。

5.2雙導師密切配合做好論文指導在論文指導方面,為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要充分發揮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下實行密切配合的雙導師制的指導優勢,加強校內外導師的合作。學校導師主要從專業理論的高度提升論文的水平,并且按照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規范來進行要求;企業導師主要負責幫助和引導工程碩士的學位論文與企業的生產、工程實際密切結合起來,把好應用關[5]。這種基于校企聯合的相輔相成、互相取長補短的雙導師制的確對工程碩士做出較高質量和較高水平的學位論文大有裨益。

5.3建立科學的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應樹立以人為本的質量觀,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全日制工程碩士論文評價體系,而不能照搬學術型碩士論文的評價標準。論文質量應以“研究項目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研究成果的先進性,獨立的研究開發能力”,“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來評價,同時重視應用價值和學術價值的綜合。校內評價應與企業、社會等外部評價有機結合,以起到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的有效監控和督促作用,通過建立這樣的論文質量評估反饋機制,可以更好地促進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健康和諧的可持續性發展。

綜上所述,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是一種特殊的學位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必須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實踐環節、論文撰寫等方面充分體現出工程碩士教育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健康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媛,羅瓊.淺議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機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3):46-47.

[2]祁保華(導師:余達淮).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河海大學碩士論文,2005(12):24-25.

[3]王鈺,康妮,劉慧琴.清華大學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5-6.

[4]虞翔.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實踐階段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1(5):200-201.

[5]李成峰.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2,33(3):336-3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国产香港明星裸体xxxx视频|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 欧美肥妇多毛bbw|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美女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成全动漫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丰满少妇高潮在线播放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欧美肥婆性猛交xxxx|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又黄又硬又湿又刺激视频免费| 男人把大ji巴放进女人免费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精品人妻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视频| 国产精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高潮喷沈阳45熟妇高潮喷|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精品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天天综合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毛卡片| 美女裸体自慰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欧美疯狂做受xxxx高潮小说|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网|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抽插丰满内射高潮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无广告|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