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土地科學論文

土地科學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11-12 01:56: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地科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土地科學論文

篇(1)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認為,企業家精神的本質就是創新。這種創新既包括生產上的創新,也包括經營理念、經營思想上的創新。因此,企業家應具有豐富的專業技能和經營管理才干,具有創新意識,要善于制定正確的市場戰略,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新產品能夠占領市場。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關鍵是把握市場的脈搏,依靠不斷的科技創新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無論是提高產品質量,還是實行產業升級、培育優勢產業,除了要依靠制度創新外,還需要狠抓科技創新。我國企業的競爭力弱,主要在于產品質量差、技術含量低、新產品開發慢。而這一切的原因又在于企業的技術創新滯后。

面對國際國內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展的潮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形成新認識,開辟新境界。

一、我國企業的科技創新

近年來,我國在科學知識生產數量方面增長很快。從科學論文在國際三大權威索引――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文獻索引(EI)和國際科技會議論文索引(ISTP)所占總數的世界排序來看,20世紀90年代前5年我國一直在15名左右徘徊,之后穩步上升,到2002年已躍居第6名。從國內專利申請受理量和授權量來看,我國2001年分別達到16萬余件和近10萬件,分別比1991年增加了263%和364%。近些年來,一批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的原始性創新成果相繼涌現,如水稻基因組精細圖繪制成功、13.1萬億次并行機研制成功,TD-SCDMA被確立為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之一、10兆瓦高溫氣冷核反應堆并網發電成功等。這些成就表明,我國在當今國際許多科學前沿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部分重點和關鍵領域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雖然通過技術引進等方式,促進了產業的技術改造,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對外技術依賴的程度較高等問題和矛盾在近年來開始凸現。這種現象不盡快解決,必將使得我國眾多企業未來不僅面臨發展權問題,還將面臨生存權問題。盡管我國近年來科研產出數量增加很快,然而與主要發達國家的科學論文產出比較,占世界科學知識生產數量的比重仍然較小。從占世界SCI論文數量的比例上看,美國基本穩定在30%左右,英國、日本也都在8%左右,而我國僅占3%左右。更重要的是,從衡量科學知識生產質量的論文引用率來看,我國在國際上發表科學論文的引用次數與美英德日等國相比距離較大,只與我國臺灣和韓國接近。按照自然科學、工程科學與生物醫學的不同領域分析各國科學論文的影響力,得出的結論類似。這些數據顯示:我國的科學研究還沒有走出許多發展中國家基礎研究所共同存在問題,即模仿跟蹤多,創新突破少。在關鍵領域原始性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科技發展的突出矛盾。

技術知識生產的最重要指標是專利數目及其類型。專利是由各個國家自主授予的,很難進行全世界范圍的比較。但我們可以從我國和美國專利申請和授予情況進行比較分析。隨著近年來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和專利戰略的實施,我國專利申請量從2000年起大幅增加,2001年比1999年增長51%,從1999年的近11萬件猛增到2001年的16萬余件,在高技術領域內我國機構和個人發明專利的申請尤其活躍。但從總體上看,我們的發明專利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能令人滿意。據有關資料顯示,自1985年我國實施專利法以來,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累計申請量約為2.2萬件,而外國企業申請了14萬件,是國內申請量的6.4倍。在目前近5萬件我國授權的發明專利中,國外公司占了60%。2001年,外國人在華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占總數的52.5%和66.9%。特別是在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的核心專利上,我國基本上受制于人。

我國人口眾多,自然資源相對缺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經濟發展中以科技立國,實施科技創新戰略。要解決這些問題,克服這些困難,只有堅定地切實地實施科學發展、自主創新、科技創新的戰略方針,這是我們解決所有問題、克服所有困難的關鍵。這種戰略的實施已經是我們自建國以來經濟發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是決定我們經濟發展成功的關鍵因素,是決定我們實現強國富民的目標的根本。切實實施科學發展、自主創新、科技創新是我們國家在經濟發展中,實現我們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的保證。

二、科技創新的內涵

科技創新是科學原創和技術創新的總稱??茖W原創是人類在認識自然現象及其運動和發展過程中發現和發明帶有規律性的新知識及其所用的器具;技術創新就是人們為了改造自然而進行制造和操作過程中,總結發明或發現的新知識和發明的新技藝??萍紕撔乱簿褪?科技知識的創新;生產的物質技術條件的創新;以及人力素質和勞動技能的創新。

科技以知識為本,知識本質上是人的智力活動的成果,人的智能具有汲取原有知識和創新知識的神奇的功能。盡管信息經濟時代的智能機也擁有不斷增大的知識生產能力,但它永遠不能取代人的高級智能功能,和取代人的智力源的地位與作用??梢?知識為本,知識以人力為本,決定了科技創新首要的是掌握科學與技術知識和進行知識創新的智力勞動群體的培育及其積極性的調動。

科技創新,關鍵在一個“創”字,去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以達到另辟蹊徑、縮小差距、后來居上的目的。這就是科技創新應遵循的原則。我國的資源有限,事事都創新,既無必要,也無可能,因此弄清楚為何創新,怎樣創新,創什么新,就顯得非常必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需要有明確的政策規范。

科技創新也要有風險意識。有沒有風險意識取決人們對事物有多少了解。知道風險有多大,風險在何處,才能決定自己敢不敢冒風險。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家少一點書生氣,企業家能多一點書香氣,情況就會有一個根本的轉變??萍紕撔虏皇请S心所欲,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在發掘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中逐步完成的。我們在進行任何一項科技創新時,首先需要了解前人做了哪些工作??萍紕撔碌倪^程就是不斷對比、不斷修正的過程。

三、企業科技創新的必要性

在發達國家,90%的跨國公司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戰略的主體內容,80%建立了研發中心,大多數企業至少把銷售額的5%投入到研究開發當中。而在我國,2.8萬家大中型企業中,擁有研發機構的僅占25%,超過半數的中央企業科技投入不足主營收入的0.5%,許多企業的核心技術和裝備基本上依賴進口。另有資料顯示,2001年,我國全部國有企業和有一定規模的非國有工業企業研究開發經費的總和,還不如一個福特汽車公司當年研究開發經費的一半多。

可持續發展的實質是不搞短期行為,不僅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且為滿足子孫后代的需求,留下充分的資源、空間和條件,只有這樣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發展。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持續優化是基礎,經濟持續增長是條件,社會持續進步是目的。這三大持續的實現,都離不開科技創新。

我國的科技研發和高技術產業發展之間存在一個鴻溝――科技研究與開發與企業聯系不緊密:一方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遠離企業和市場,研究的許多項目目標不明確,甚至不符合市場需要;另一方面,企業缺乏強有力的研究開發機制。近20年,我國企業的進步非常大,但這個進步基本上是靠引進成果。引進是要受到限制的,靠引進推動我國的科技產業發展,不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企業最強的生命力,就在于科技創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產業層次必須依靠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加快科技創新,增強競爭能力,必須以企業為主體,以企業家思想創新為先導,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構建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引導企業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著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產品,實現企業發展由單純的技術引進、加工組裝向自主創新、自主制造轉變。

四、企業科技創新的戰略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已形成世界性潮流,勞力、土地、資本等傳統的生產要素已逐漸失去主導地位,知識資源成為科技創新的戰略性首要因素,前沿科技成為創新競爭的主要焦點,攻占這些科技高地的競爭已成為創新的主要焦點??萍技沙蔀閯撔碌某S眯问?當前面臨的許多科技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集成現有的技術加以解決,公司并購成為重組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以“引進”、“跟蹤”、“模仿”為主的對策型發展方式,不可能使企業在此創新時代獲得必要的競爭優勢??萍计髽I必須根據科技創新的發展趨勢,制定科學的科技創新戰略。

科技創新的戰略既要遵循科技發展的一般規律,也要遵循一些創新的邏輯。比如,原創優先問題、常規擴張與突變革命交替發展問題、路徑依賴問題、知識的非線性迭加問題,等等。在創新的實踐中要有所綜合,有所創造,有所集成,有所超越。

加強科技創新,必須大力推進體制上的創新。創新更需要科學的態度??茖W的東西,來不得半點浮躁和虛妄,科技體制的創新和良好科技創新文化氛圍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我們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而決不能以創新的名義,行主觀意志辦事之實,切忌盲目性、隨意性和片面性。如果說,“創新”是科技發展的生命力所在,那么,“科技創新”則是生產力發展,進而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生命力所在。

科技創新離不開繼承、科技創新離不開堅持、科技創新離不開積累,科技創新離不開借鑒,最重要的是科技創新還離不開落實。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創新是繼承的最終目的。勇于堅持才能有所創新,不能堅持就難以創新??萍紕撔?謀求的不是表面的華麗,而是一種實質性社會進步與企業發展。

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科技價值觀,將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觀念貫徹于科技政策的各個方面。堅持以人為本,主張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倡導天人互惠共生的意識,把人與自然的和諧作為規范人與自然關系的科技價值準則,在科技政策中充分體現生態思維互利的科技政策價值取向。

篇(2)

1985年,顧永平從江蘇靖江中學考入南京醫科大學,打下了扎實的醫學基礎。5年大學生涯彈指而過,顧永平即將被分配到南京市的一家醫院,但是只能從事CT影像之類工作。為了學以致用,他主動申請前往郊區六合人民醫院工作。在那里做了3年普外科醫生后,為了在醫學殿堂里“再上一層樓”,顧永平毅然決定考研。

1993年,顧永平報考了南京鐵道醫學院(現東南大學醫學院)研究生,主攻心臟外科方向。天資聰穎的顧永平,為了確??佳谐晒?,每晚埋頭苦讀,最后竟然將一本英語詞典全本背了下來。

當年研究生英語考試成績40分即為達線,分數公布的時候,顧永平的成績73分,竟然整整比分數線高出33分。于是他信心滿滿去找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胃腸外科專家、醫學教育家黎介壽,想投其門下就讀醫學研究生。黎教授是顧永平十分崇拜的教授,他不但是著名普外科專家、腸外瘺治療的創始人、臨床營養支持的奠基人,還是亞洲人同種異體小腸移植的開拓者,在靜脈營養學方面有著非凡建樹,曾于1994年完成了亞洲第一例人同種異體移植術,在國內外普通外科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學術地位。

當顧永平站在黎教授面前,遞上自己的研究生考試成績時,黎介壽也對面前這個成績優異的小伙子一見如故,不但答應讓顧永平跟隨自己做研究生課題,還主動提出每月支付1200元工資給他。顧永平非常開心,于是按黎教授的囑咐,去找黎教授的一位秘書安排具體報名事宜。

當顧永平興高采烈地找到黎教授的秘書時,秘書卻一臉茫然地告訴顧永平“黎教授并未安排,不知道要幫你做什么”。聽完此話,顧永平一籌莫展。因為當時黎教授正出差外地,研究生錄取工作接近尾聲,如果不敲定一家醫學院就讀,自己將面臨無校錄取,這年的辛苦備考也功虧一簣。

沉思了兩天的顧永平為了穩妥起見,最終選擇了去南京鐵道醫學院就讀醫學研究生。這一讀,就與著名的外科專家黎介壽教授失之交臂3年。

事后顧永平才知道,當初黎教授有好幾位秘書協助工作,而自己竟然陰錯陽差地找錯人,真正等待為顧永平辦理研究生手續的那位秘書,卻一直沒有見到他。

三年的醫學研究生學業結束后,顧永平決心繼續投到黎介壽教授門下工作,于是1996年,他正式成為黎教授門下的科研工作人員。當年有一個科研項目是做小動物模型,顧永平外科手術精湛、細心穩健,他的工作結果令黎教授十分滿意,因此一項剛開的“小動物模型”課題,便交由他擔當。

顧永平兩年期間在黎教授的指導下專業水平突飛猛進。1998年,韌性十足的他決心再次報考黎教授門下博士生,皇天不負有心人,通過國家博士生招錄考試后他終于如愿以償。

國際科學論文中拋出重磅炸彈

顧永平成為黎教授的學生后,憑著踏實、勤奮、細心的品格贏得黎教授的器重。盡管小動物實驗與普外科有相同的工作內容,但兩者有著本質區別,這種小動物試驗,均要在10倍顯微鏡下進行,技術難度要求非常高。而作為實驗醫生的工作內容又苦又累又枯燥,顧永平很快調整好心態全力應對新的挑戰。他每天早上6點半上班,將一只小白鼠胰腺、腎臟取出,移植到另一只200克的小老鼠的腹部動脈、靜脈上,同時還要將很多的細小血管都一根一根接好,最終必須保持血管血液暢通,才算完成一次成功的移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顧永平博士一邊做著“小動物模型”課題,一邊在兩年中在國際醫學刊物上發表了4篇具有影響力的醫學論文。

顧永平發表在美國《顯微外科》刊物上的《胰腎聯合移植大鼠模型》等論文使他聲名鵲起,被譽為胰腺、腎臟聯合移植小動物手術成功第一人。美國哈佛醫學院的20人博士后團隊,看到顧永平的論文后,主動向他發來電子郵件,并提出了一些專業問題。顧永平收到郵件后迅速回復,給出了精確答案。

幾周后,哈佛醫學院再次回郵,正式邀請顧永平加盟博士后團隊,并請他前往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院實驗室做博士后研究。

年輕的顧永平對于美國哈佛醫學院拋來的橄欖枝,自是喜出望外,并得知博士后導師正是1991年醫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吉士夫?墨里(Jesph?Mumy)教授時,更加驚喜不已。

與此同時,導師黎介壽也因顧永平學業優秀推薦他前往德國漢堡攻讀博士后,而當得知愛徒已經被美國哈佛醫學院錄取為博士后消息時,欣慰之余全力支持。于是顧永平在婉言謝絕了德國、日本等國家醫學博士后研究的邀請,順利踏上了前往美國深造的行程。

把手足外科建成外科醫院

剛踏上美利堅土地,顧永平就被安排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院為病人做手術,任務是“接血管”。顧永平將第一臺手術成功完成以后,美國的兩位導師吉士夫?墨里(Jesph?Mumy)和大衛?普金斯(David?Perkius)都對這位中國小伙子的心靈手巧非常贊嘆。因為在顯微鏡下,顧永平所接的血管,縝密得像是被一根拉鏈拉上一樣。

這一下,顧永平在美國哈佛醫學院實驗室里所做的小動物實驗變成更小的18-20克小鼠實驗,當他博士后畢業時,全世界能操作此項器官移植技術的也僅有三四人。

由于美國對于外科再植要求較高,斷肢重接后,不但要求功能恢復,而且還須再造后手術外觀效果美觀,因此美國的顯微外科技術要求極高,實驗室技術、設施、條件都立于國際前沿,光一根血管線就價值120美元,實驗室提供的血管針也十分細致,只有頭發絲的1/12,在手術縫合血管的時候,要求像繡花一樣,每一個動作必須精準,否則一針走偏將會碰到旁邊的肌肉組織,針隨即就會斷掉。于是顧永平為了苦練技術,每天光縫血管就要用掉2根血管線,他如饑似渴地吸取著國際最先進的顯微外科技術精華。在美國哈佛醫學院學習的28個月期間,他每天不是在醫院里做臨床手術,就是在實驗室里練技術、做科研。每天早晨9點準時去實驗室做實驗,一直到晚上11點多才離開。

28個月的博士后學程即將完成,美國知名的器官移植公司主動邀請顧永平留下擔任器官移植醫生,年薪幾十萬美金。面對去留,他猶豫了。因為在內心深處,他熱愛祖國,想用專長報效祖國。中國的經濟發展正迅速,機械生產企業越來越多,而手足部受傷患者迫切需要高精尖的手足顯微外科醫生。最終他放棄高薪,毅然選擇了回國開創自己的事業。

2004年顧永平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培養他的城市―――南京,正巧江蘇省人民醫院籌備“手足??啤?,知道顧永平在此方面頗有建樹,于是又將創建科室之重擔交給了他,并專門劃出了一層“手足??啤辈》?。

創建科室伊始,顧永平不畏辛苦,憑著一股不怕苦、不服輸的毅力,終于將江蘇省人民醫院的手足專科組建得聲名鵲起,而且自己帶的二十多位青年醫生中,已經有四人能獨當一面做顯微外科手術了。

每當回想起這段經歷,顧永平總是心存感恩:慶幸自己遇到了省人民醫院吸納賢才創辦“手足??啤钡臋C會,同時更慶幸南京市政府給予更好的創業機會,扶持、鼓勵和促使他快速成長起來;在創辦了江蘇省人民醫院的“手足外科”的基礎上,還支持扶助他在江寧創建“永平顯微外科醫院”;還由政府擔保借貸幾千萬,在江北大道南京大學浦口校區路口建成了建筑面積2萬多平米的南京高新醫院。目前,這家綜合性的南京高新醫院,擁有666張床位,成為南京市醫保、江浦區醫保、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單位。

仁心仁術口碑傳千里

顧永平創辦的專業性“永平顯微外科醫院”和綜合性的“南京高新醫院”僅2009年全年,就為南京及周邊地區的病患者做了2600多例再植手術,其中完全斷開的手術有600多例。

顧永平說:面對危重病人,有良知的醫生一定會想法設方去救治,哪怕只有1%的希望。如果什么都不做就輕言放棄、拒絕病人,一定會“問心有愧”。

在江寧區的“永平顯微外科醫院”里,經常會有周邊的受傷農民被送往這里。直到2008年前,農民們都沒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更別提看病治療可以報銷50%了,因此很多家庭不富裕的農民,往往在“永平顯微外科醫院”手術成功后,卻付不起費用。雖然“永平顯微外科醫院”里的收費標準只相當于大醫院的1/2或2/3,但很多農民仍會拖欠手術及治療費。面對這些,救死扶傷的職業讓顧永平沒有其他的選擇,不斷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錢來貼進去。

自從“永平顯微外科醫院”借用南京航空航天江寧校區醫院,正式收治住院病人以后,更有一些在江寧區寬敞的大道上被疾馳的車輛撞傷的流浪者,被老百姓或好心人緊急送來救治,面對身無分文的他們,顧永平都是毫不猶豫地進行手術。

在治病救命的過程中,顧永平還會為這些病人貼伙食費、生活費等,當受傷的流浪者病情穩定時,還幫助他們聯系遠在異鄉的親人,買車票把他們安全送回家。而這一切,使顧永平的妙手仁心得到了見證,也使顧永平每年都要搭進去幾十萬。

老百姓也對身處南京市江寧區的“永平顯微外科醫院”越來越信任了,口口相傳之后,附近的百姓出了問題,都會推薦來到這里就醫。

“不過,目前的醫療環境不是太好,不少醫生為了減少糾紛、避免麻煩,在做手術的時候,小心再小心,甚至遇到了高難度的手術時都不太愿意冒險做。”顧永平不無憂慮地表示,“我平日里從來不喝酒,目的就是為了在做手術的時候,保持精準,用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做好每臺手術。”

為人敦厚的顧永平,在創建綜合性的“南京高新醫院”的2008至2009年間,他的還貸壓力非常大,最多一天要做十幾臺手術。有時遇到了大手術,在手術室一站就是八九個小時,不吃不喝……

目前在高新醫院的各個科室里,坐診的大都是江蘇省人民醫院的知名專家、教授,加上收費低廉,諸多醫生仁心仁術,如今口碑已遠播在外,附近的百姓看病都會選擇到這里來。2010年8月,專心科研的顧永平又研究出一項具有重大突破意義的整形外科“肌腱復元術”,破解了一直以來眾多喜愛打籃球的年輕男孩損傷手指后,造成指關節彎曲形成椎狀指難以復元(俗稱蘭花指)的問題。這項顯微外科發明,又發表于SCI(國際科學引文索引)的《整形重建外科》雜志上,論文題為《肌腱移植修復椎狀指》,再次引起全世界醫學外科界的關注,并將大量使用到實際外科手術案例當中去。

顧永平的太太、兒子已經加入了加拿大國籍多年,但顧永平卻因為一顆赤子之心保留著中國國籍。

顧永平既是一位出色的顯微外科醫生,同時又是2家醫院的管理者。怎樣平衡這兩個身份呢?顧永平笑著說,“我太太是學醫藥的,很有管理才能,是我的得力助手。同時還有兩個團隊:一是業務上的團隊,即臨床一線的醫生們,他們一絲不茍地幫我打理著醫療、教學、科研上的很多工作。二是行政團隊,即各個科室的行政人員。在這兩個團隊的協助下,我才既能專心于醫療工作,又能做好管理工作”。

人物簡介:

篇(3)

關鍵詞 轉基因作物;作物多樣性;農業生態系統多樣性;育種

中圖分類號 Q344+.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2-0015-04

Abstract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ransgenic crops on biodiversity has been a topic of interest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dvances of the researches that based on the impact of transgenic crops on crop biodiversity and agro-biodiversity. The agro-biodiversity included following aspects:the major influence on soil communities of micro- and other organisms from transgenic crops;the effect of herbicide-resistant transgenic crops on the composition of weed communities;the effect of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crops on target pest and non-target organisms;and the herbicides and pesticides application effect on transgenic crops. Based on the review,the conclusion may be drown that transgenic crops could continue to decrease the pressure on biodiversity. The negative factors should be reduced to the lowest level of the new variety breeding of transgenic plants.

Key words transgenic crop;crop biodiversity;agro-biodiversity;breeding

生物多樣性的物質實體就是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人類基本的食物和各種工業原料源自生物多樣性,一些非常有價值的育種性狀(如抗病抗蟲性狀、優質性狀和高產性狀)的基因也來自生物多樣性[1]。生物多樣性在生態系統的維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作物生物多樣性存在的基礎,兩者相輔相成。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轉基因作物對農業生物多樣性和農業生態的影響受到了廣泛的關注[1-3]。轉基因作物到底該不該種植這一話題也一直是媒體和群眾的熱議話題之一,轉基因作物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主要包括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轉Bt抗蟲作物的種植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和轉基因作物的雜草和害蟲的田間管理兩部分內容。該文綜述了轉基因作物對作物多樣性和農業生態多樣性影響的國內外研究進展,旨在為轉基因作物育種的發展提供參考。

1 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對作物多樣性的影響

作物多樣性大致有2層含義,第一是指栽培作物種類的多樣性;第二是指同一作物種類品種和生態類型的多樣性。合理安排作物布局,保持農田作物種類的多樣性,對增加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轉基因作物也有一定面積的種植,在農業生產上得到較多的應用。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也在影響生物多樣性。

轉基因作物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影響已經是一個大家普遍感興趣的話題,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簽署的背景下,這一話題更受到關注。在最近的綜述文章中,著名生態學家Carpenter[4]從遺傳多樣性的角度分析了大量文獻中報道的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的影響,范圍涉及到具體作物、農場范圍及更大的區域規模。目前在轉基因經濟作物種植地區,通過增加保護性耕種措施、減少殺蟲劑使用和使用更加環保的除草劑等方法降低了農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一般來說,在耕地上進行的農業生產效率越高,產量越高,可持續性則越強,生物多樣性受到的危害則越小。轉基因作物產量的增加也緩解了將更多土地轉換為農業用地的壓力,間接有利于生物多樣性。農業對生物多樣性最直接的消極影響是造成自然棲息地的大量喪失,這是由維持自然生態系統平衡必須的土地過多地轉化為農業用地所造成的。Carpenter[4]發現大量且不斷增長的論文顯示,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已經提高了產量,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更為明顯。一份由Carpenter對全球農民所做的調查發現[5],發展中國家作物平均產量的增加率:抗蟲玉米為16%,抗蟲棉為30%,而在一份對抗除草劑玉米的單獨研究中,產量增加率是85%。發達國家農民的產量報告顯示,抗除草劑棉花沒有變化,抗除草劑大豆增加了7%。Brookes等[6]估計,產量提高帶來的好處是減少了土地轉化為農業用地。他們還估計,如果不使用生物技術,可能會有264萬hm2土地被用于糧食和油料作物的生產。

保護作物的多樣性是被廣泛認可的,更多的品種和物種多樣性能夠讓農業系統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保持生產力的平衡。隨著轉基因作物的推廣,對作物基因多樣性減少的擔心隨之增加,因為育種項目將目光投向很少一部分有價值的品種。3項研究(美國關于棉花和大豆的研究、印度關于棉花的研究)已經分析了轉基因作物的引入對作物基因多樣性的影響。在美國對棉花和大豆基因多樣性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轉基因作物的推廣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非常小,幾乎為零。相反,印度Bt抗蟲棉,因為剛開始只在少數品種中利用轉基因技術導致了農場品種生物多樣性的下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抗蟲棉品種得以使用,這種現象得到緩解[5]。Carpenter[4]認為,長遠看來,轉基因作物通過增加未充分利用的替代作物的數量使他們更適于大范圍的馴養種植,從而增加了作物生物多樣性。

2 轉基因作物種植對農業生態系統部分物種的影響

農業生態系統是人們利用農業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以及生物種群之間相互作用而建立起來的并按人類社會需求進行物質生產的有機整體。農業生態系統的目標是最大程度地獲取高產、優質產品,以滿足人口不斷增長的需要,其生物多樣性的組分和功能與自然生態系統的有所不同。農業生態系統的物種可分為生產性生物種(productivity biota),如農作物、林木、飼養動物等,其多樣性對系統的生產力、穩定性起重要作用;資源性生物種(resource biota),如傳粉昆蟲、害蟲天敵、微生物等,其多樣性對系統內的傳粉作用、害蟲生物控制、資源分解、促進養分循環有著重要的作用,從而間接影響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產力;破壞性生物種(destructive biota),如雜草、害蟲等,這些影響系統生產力的生物種是被控制的對象。

2.1 轉基因作物對微生物和土壤生物群落的影響

農業生物多樣性對微生物和土壤生物群體有主要作用,同時這些微生物和生物群體對土壤系統的功能有根本影響,如氮循環、廢物的分解、營養的調動。許多研究對轉Bt作物對土壤生物群落的潛在影響進行了深入分析。Icoz and Stotzky[7]基于70篇科學論文對Bt作物對土壤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進行了充分的論述。發現轉Bt植物對土壤中微生物組群的影響程度大小表現為從無影響到輕微影響再到顯著影響,他們是不同地理環境、溫度、植物品種和土壤類型作用的結果,一般來說,土壤類型的作用是暫時的,與Cry蛋白的存在無關??傮w來說,Cry蛋白很少或者沒有對潮蟲、跳蟲、螨蟲、蚯蚓、線蟲、原生動物有毒性作用,關 瀟等[8]利用普通水稻和轉基因水稻作為材料,研究對土壤生物群落的影響,結果表明,非轉基因組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轉基因組也具有類似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轉基因水稻與非轉基因組相比,土壤微生物生物總量差異不顯著,轉Bt基因水稻根際土壤中的細菌、真菌、放線菌隨季節變化趨勢明顯,轉基因組與非轉基因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影響較小。

在美國東北部進行的一項研究中,Hoheisel和Fleischer[9]調查了瓢蟲和它的食物(蚜蟲和花粉)的季節動態,他們的研究對象是一個蔬菜農場系統,包括Bt甜玉米、Bt馬鈴薯和轉基因抗蟲南瓜。結果表明:轉基因蔬菜作物對瓢蟲提供了保護,減少了25%的農藥使用。在一份包含同樣作物的相似研究中,Leslie等[10]比較了在種植轉基因作物及近等基因系的環境中鞘翅目和蟻科在土表的聚居狀態,并未發現物種豐富度和物種組成有什么不同,但發現轉基因蔬菜需要的殺蟲劑更少。結果表明:遺傳修飾技術育種可以被應用于蔬菜病蟲害的綜合管理系統中,為轉基因蔬菜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來控制害蟲和病原菌的傳播[11-12]。

2.2 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對雜草群落的影響

轉基因植物田間釋放帶來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抗性基因通過基因流轉移到野生植株,從而給農田生態環境造成潛在的危害,所以在釋放前對其潛在的基因漂移做出確切的評估是很必要的。轉基因作物的一個主要關注點在于轉基因性狀向雜草的任意傳播。已經有一些轉基因逃離和雜草獲得抗除草劑選擇優勢的證據[13-14]。抗除草劑基因從轉基因作物品種向近親雜草的轉移的風險已經在大田作物如芥菜/油菜、甜菜中得到證實[15-16]。Rose等[17]證實,“轉基因緩和策略”可能會對野生芥菜和油菜之間的雜交產生不良的遺傳負擔。轉基因緩和措施是一種對作物有利的矮化基因,但對雜草防控來說是有害的(雜草由于基因組成變化比同類的非轉基因雜草長得更快)。這一發現提出一個觀點,即轉基因植物總是賦予野生親緣植物所謂的健壯基因,使其更加強壯,具有轉變成超越同類的潛力并成為超級雜草,此外,Palaudelmàs等[18]發現,部分轉基因玉米活力低,很少結實和形成花粉,造成異花授粉率低。這樣,對轉基因植物的種植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生態和經濟問題,讓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去考慮轉基因的限制問題。

作物生產實踐對雜草群落的組成有著顯著的影響。當地主要雜草種類的變化現象稱為雜草演變。在耐除草劑作物系統中,這樣的轉變和雜草管理是密切相關的,其中的耕作方式和除草劑的使用對雜草群落的演變有顯著影響。有文獻報道,在抗草甘膦作物中,有40種雜草(密切相關的物種的不同組群)的豐富度增加[4]。同一時間,在對美國6個州玉米、大豆和棉花的調查中,36%~70%的種植者反映:種植抗草甘膦作物,再實行輪作之后,雜草壓力已經降低?;瘜W除草劑的使用也導致耐農藥雜草種群的發展,從而使雜草群落發生變化。在全球的15個國家中已經發現21種抗草甘膦雜草[4]??共莞熟㈦s草的出現需要調整雜草控制項目內容,采取一些實際措施控制抗性種群。

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的引進已經和更多的保護性耕種措施聯系在一起,這些措施包括減少徑流、增加水分下滲和減少侵蝕等。在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較大的種植國――美國和阿根廷,保護性耕作的應用趨勢已經得到廣泛關注,并開展了相關研究。然而,在這2個國家引進轉基因抗草甘膦作物之前,保護性耕種早已被一些種植者采用。一些研究已經顯示,保護性耕種與轉基因抗草甘膦作物之間有著積極的雙向因果關系。

2.3 轉基因Bt抗蟲作物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轉基因抗蟲作物自1996年被批準商業化種植以來,它的抗蟲性和經濟效益已得到了普遍肯定。Storer等[19]指出,預計種植轉Bt作物對農業生產最主要、最直接的影響是這些作物成為防治目標害蟲的理想物種,通常情況下,害蟲以這些作物作為主要食物來源,并且能夠在較大范圍內移動。種植轉Bt作物可自然形成較大范圍的區域害蟲的抑制,不僅減少了技術開發者的損失,還通過減少糧食損失或者減少使用害蟲控制措施(例如農藥)使非技術開發者和其他作物種植者獲益[4]。

轉基因抗蟲作物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例如轉基因抗蟲作物的長期種植以后,次要害蟲是否上升為主要害蟲,是否會影響有益昆蟲,包括重要經濟昆蟲、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以及重要蝶類的種類及種群數量等,構成轉基因抗蟲作物生態風險評估的重要內容。有研究調查了轉Bt玉米和棉花的引進對害蟲種群區域性暴發的影響,美國多地種植Bt玉米和棉花的地方以及中國種植Bt棉花地方的區域性害蟲抑制的效果[4]。轉基因作物對陸地上非靶標無脊椎動物的影響已經是大量室內試驗和區域研究的課題。截至2008年底,已經有超過360篇關于Bt作物對非靶標生物影響的原創論文被發表[20]。Naranjo對9種來自17個國家的轉Bt作物的135項基于實驗室的研究及來自13個國家的5種Bt作物的63項基于實驗田的研究,并采用meta分析技術進行分析。一般來說,實驗室研究比實驗田研究有更多重大發現的機會,這至少在生物研究的差異中得到解釋,同時實驗室研究相比實驗田研究有更多的蛋白質暴露機會。實驗田研究表現出更少的對非靶標生物的有害影響,同時殺蟲劑對非靶標生物影響比Bt作物大得多[20-21]。最近越來越多的關于Bt作物對非靶標生物影響的研究與Naranjo的結論一致[4]。楊 艷等[22]在總結國內外相關研究數據的基礎上,系統分析了轉基因抗蟲作物對非靶標蝶類和蠶類昆蟲的潛在影響,指出雖然蠶類和蝶類昆蟲對Cry1或Cry2類殺蟲蛋白敏感,但在自然條件下,這類非靶標昆蟲暴露于Cry殺蟲蛋白的水平很低,抗鱗翅目害蟲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對田間蝶類昆蟲的種群密度影響不顯著,不會給我國的蠶絲產業帶來負面影響。李麗莉等[23]認為轉基因抗蟲作物的花粉或花蜜是一些重要經濟昆蟲,如蜜蜂、熊蜂和一些寄生蜂,甚至捕食性天敵的食物來源,另外,花粉飄落到一些鱗翅目昆蟲如家蠶或重要蝶類昆蟲的寄主植物上,直接或間接對這些昆蟲造成一定影響。目前大多數研究表明轉基因抗蟲作物對非靶標昆蟲,特別是對有益昆蟲沒有明顯的不利影響。

3 除草劑和殺蟲劑在轉基因作物上的應用

轉基因作物的害蟲和雜草的田間管理已經導致了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使用。如果種植遺傳修飾抗蟲作物的農民減少了針對主要害蟲的廣譜殺蟲劑的使用,那么植物保護部門自然會抑制次要害蟲的種群,以便保護鳥類、嚙齒類動物和兩棲動物捕食的多樣性和豐富度。除了研究轉基因作物對非靶標生物影響及與傳統做法相比較外,一些研究還確定了自遺傳修飾作物引進后農藥的變化量。與阿根廷、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和美國的傳統作物相比,農藥總活性物成分減少14%~75%[4]。Brookes和Barfoot[24]指出,農民種植轉基因作物可以減少噴灑9.1%的農藥,通常除草劑和殺蟲劑使用量的17.9%就可以達到防治效果,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研究強調,轉基因作物明顯降低了作物種植區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相當于2010年大街上860萬輛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另外,很少研究得到耐除草劑轉基因作物對除草劑使用量變化的數據,或許是因為耐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的用藥情況影響不同種類、數量除草劑的使用,因此,除草劑使用量的變化并不能作為環境影響的一個指標。一些研究已經采用環境指標來觀察殺蟲劑使用的變化,包括耐除草劑和耐殺蟲劑作物,在轉基因作物上的農藥使用情況與常規作物相比都表現降低了對環境的影響[4]。

Bennet等[25]對生物周期調查表明,耐除草劑的轉基因甜菜比傳統甜菜對環境有更小的損害。因為轉基因甜菜減少了除草劑制造、運輸和田地使用過程中的用量。美國科學院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轉基因作物的一些效益預計會下降,隨著該技術被運用到更多的作物上,潛在的效益和風險也可能變得越來越大[26]。例如,自從1991年,Bt棉花植株在中國棉花生產中有效控制了棉鈴蟲的危害,減少了農藥的使用,增加了中國農民的收入。然而,2004年得到的數據顯示:這些效益正在被用量劇增的其他農藥削弱,這些農藥被用于控制次要害蟲[27]。這種現象已經被Wang等[27]證實,他曾經發現由于種植Bt棉花,防控次要害蟲的問題和殺蟲劑用量減少相比并沒那么重要。在美國,據環保局報道,另一種大田害蟲(根蟲)已經演變成對Bt毒素具有抵抗力[28]。

4 轉基因作物對生物多樣性的壓力和轉基因植物新品種選育

轉基因作物在過去15年間已經被商業化種植,從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樣性對生態平衡有積極影響。通過增加產量、減少殺蟲劑使用、使用更多更環保的除草劑和采取保護性耕種措施,轉基因作物已經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許多研究認為,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的影響很小,幾乎為零[4,20]。最近,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作出了一份對轉基因作物種植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評價:一般來說,相比較于傳統種植的非轉基因作物,轉基因作物對環境有較小的負面影響[26]。因此,隨著全球農業系統的擴展,現代農業育種技術可以在現有農業用地的基礎上提高產量,在未來30~40年農業可預計養活繼續增加的世界人口,轉基因作物能夠繼續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壓力,育種人員對保護生物多樣性作出了巨大貢獻[29]。

自然界中基因的橫向轉移現象廣泛存在,轉基因技術即是模仿自然界中的基因橫向轉移。自1996年轉基因作物產業化以來,已累計推廣15億hm2,2013年種植面積達到1.752億hm2,是1996年的100倍以上。目前,全世界27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其中,19個發展中國家種植面積占54%,巴西達4 030萬hm2;美國是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國(7 010萬hm2),種植面積約90%為轉基因品種[30]。2008年我國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科技專項”重點支持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豬、牛、羊生物的轉基因技術研發。萬建民[31]基于系統比較分析,建議我國進一步加強轉基因植物研發能力建設,夯實轉基因育種研究基礎,突破轉基因核心技術,培育轉基因植物新品種,加強產、學、研緊密結合,培育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同時加強科普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推進我國生物型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

5 展望

從目前看來,轉基因抗除草劑和害蟲作物的種植,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輕微。從長遠的角度考慮,轉基因作物的推廣可以通過增加產量、減少殺蟲劑的應用、使用更環保的除草劑及采用保護性耕作措施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也從農業生物多樣性視角表明我國應發展轉基因植物育種。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具有兩面性,加之轉基因作物研究的時間相對傳統作物較短,應該把轉基因作物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以便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

6 參考文獻

[1] 聶呈榮,王建武,駱世明.轉基因植物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03,14(8):1369-137.

[2] ALTIERI M A.The ecological impacts of transgenic crops on agro-ecosystem health[J].Ecosyst Health,2000,16:13-23.

[3] LESLIE T W,HOHEISEL G A,BIDDINGER D J,et al.Transgenes Sustain Epigeal Insect Biodiversity in Diversified Vegetable Farm Systems[J].Environmental Entomology,2007,36:234-244.

[4] CARPENTER J.Impacts of GM Crops on Biodiversity[J].GM Crops,2011,22:7-23.

[5] CARPENTER J E.Peer-Reviewed Surveys Indicate Positive Impact of Commercialized GM Crops[J].Nature Biotechnology,2010,28:319-321.

[6] BROOKES G,YU T H,TOKGOZ S,et al.The Production and Price Impact of Biotech Corn,Canola,and Soybean Rops[C].AgBioForum,2010,13:25-52.

[7] ICOZ I,STOTZKY G.Fate and Effects of Insect-Resistant Bt Crops in Soil Ecosystems[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8,40:559-586.

[8] 關瀟,吳剛,王敏.轉Bt基因水稻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15,12(5):1046-1052.

[9] HOHEISEL G A,FLEISCHE S J.Coccinelids,Aphids,and Pollen in Diversified Vegetable Fields with Transgenic and Isoline Cultivars[J].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2007,27:1-12.

[10] LESLIE T W,HOHEISEL G A,BIDDINGER D J,et al.Transgenes Sustain Epigeal Insect Biodiversity in Diversified Vegetable Farm Systems[J].Environmental Entomology,2007,36:234-244.

[11] DIAS J S,ORTIZ R.Transgenic Vegetable Crops:Progress,Potentials and Prospects[J].Plant Breeding Reviews,2012,35:151-246.

[12] DIAS J S,ORTIZ R.Transgenic Vegetables for 21st Century Horticulture[J].Acta Horticulturae,2013,74:15-30.

[13] HANSEN L B,SIEGISMUND H R,J?RGENSEN R B.Progressive Introgression between Brassica napus(Oilseed Rape)and B. rapa[J].Heredity,2003,91:276-283.

[14] STEWART-JR,C N,HALFHILL M D,WARWICK S I.Transgene Introgression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o Their Wild Relatives[J].Nature Reviews Genetics,2003,24:806-817.

[15] BOUDRY P,BROOMBERG K,SAUMITOU-LAPRADE P,et al.Gene Escape in Transgenic Sugar Beet: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Molecular Studies of Weed Beet Popul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Biosafety,Results of Field Tests of Genetically-Modified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C].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ivision of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Oakland,1994:75-83.

[16] 鄭愛琴,強勝,宋小玲.抗除草劑轉基因油菜與野芥菜的雜交1代與5種常規栽培油菜回交后代的適合度[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14,20(3):337-344.

[17] ROSE C W,MILLWOOD R J,MOON H S,et al.Genetic Load and Transgenic Mitigating Genes in Transgenic Brassica rapa(Field Mustard)×Brassica napus(Oilseed Rape)Hybrid Populations[J].BMC Biotechno-logy,2009,9:93-103.

[18] PALAUDELMAS M,PENAS G,MELE E,et al.Effect of Volunteers on Maize Gene Flow[J].Transgenic Research,2009,18:583-594.

[19] STORER N P,DIVELY G P,HERMAN R A.Landscape Effects of Insect-Resist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M].New York,Springer,2008:52-60.

[20] NARANJO S E.Impacts of Bt Crops on Non-Target Invertebrates and Insecticide Use Patterns[J].CAB Reviews:Perspectives in Agriculture,Veterinary Science,Nutri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2009,4:1-23.

[21] DUAN J J,LUNDGREN J G,NARANJO S,et al.Extrapolating Non-Target Risk of Bt Crops from Laboratory to Field[J].Biology Letters,2009,6:74-77.

[22] 楊艷,李云河,曹鳳勤,等.轉Bt基因抗蟲作物對鱗翅目非靶標昆蟲生態影響的研究進展[J].生物安全學報,2014,23(4):224-237.

[23] 李麗莉,王振營,何康來,等.轉基因抗蟲作物對非靶標昆蟲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4,24(8):1797-1806.

[24] BROOKES G,BARFOOT P.Glob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GM Crops Continue to Rise[M].Bioportfolio,UK-based PG Economics,2012:126-139.

[25] BENNET R,PHIPPS R,STRANGE A,et al.Environmental and Human Health Impacts of Grow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Herbicide-Tolerant Sugar Beet:A Life-Cycle Assessment[J].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04,2:273-278.

[26] DAVID E E.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The Impact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on Farm Sustaina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ies,2010:21-27.

[27] WANG S,JUST D R,PINSTRUP-ANDERSEN P.Bt-Cotton and Secondary Pes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8,10:113.

[28] GASSMANN A J,PETZOLD-MAXWELL J L,KEWESHAN R,et al.Field-Evolved Resistance to Bt Maize by Western Corn Rootworm[J].PLoS ONE,2011,16:226-239.

[29] SILVA DIAS J C.Plant Breeding for Harmony between Moder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J].Agricultural Sciences,2015,16:87-116.

篇(4)

關鍵詞:未來十年;經濟發展階段特征;有利條件;制約因素

中圖分類號:F123

未來十年,中國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準確把握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和發展的內外條件,有利于我們正確認識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背景,為我國制訂符合實情、行之有效的經濟發展戰略提供客觀判斷。

一、未來十年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一)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發展方式面臨轉變

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未來十年,我國人均GDP將邁向1萬美元。根據歷史經驗,通過推進工業化、市場化和經濟開放可以使一個國家邁出“低水平陷阱”,即從低收入國家行列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是,二戰以來,只有少數的后發國家通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入了高收入國家行列,大部分國家陷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未來十年,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將面臨轉變,經濟轉型的任務更加艱巨。

(二)進入工業化中后期階段,產業結構升級進程加速

我國工業化處于從中期向后期過渡的階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三次產業結構中,工業比重持續提高;二是工業結構中,重工業和工業制成品比重逐步提高;三是制造業結構中,接近世界技術邊界產業低端工序產品的比重開始提高。未來十年,我國工業化將進入后期階段,根據一般理論和歷史經驗,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服務業比重逐步提高;二是工業將向深度加工化階段轉化;三是接近世界技術邊界產業核心工序產品比重大幅提高。因此,未來十年,我國工業化將繼續深化,產業間結構和產業內部結構升級的進程將逐步加快。

(三)進入城市化中期加速階段,深度城市化趨勢凸顯

我國城市化率已經達到50%左右,按照階段劃分,已經進入中期加速階段。這個階段的特征是城市化質量不斷提升,城市發展逐步適應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需求。對于我國而言,未來十年,我國城市化率將達到60%左右,處于向城市化后期邁進的關鍵階段,如何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以及緩解城市人口增加與城市承載力之間的矛盾,成為這個階段推進城市化面臨的主要任務,深度城市化趨勢日益凸顯。

(四)商品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要素市場化改革任務仍然較重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基本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市場主體基礎,產品市場化的歷史進程已經基本完成。但是,構成市場經濟基礎的生產要素配置方式仍然處于非常滯后的狀態,生產要素改革已經嚴重滯后于整體經濟體制改革,主要體現在: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的主體權屬和功能存在根本問題;土地生產要素屬性存在內在矛盾;資源作為生產要素遠沒有形成市場配置的基礎;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未來十年,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是要素市場化改革,要素市場化程度將逐步提高,但改革仍然處于攻堅階段。

(五)經濟開始重塑內外平衡,結構調整步伐開始加快

金融危機后,全球進入了經濟“再平衡”階段。對于中國而言,面對國內要素成本上升、更多發展中國家深度參與國際分工體系和國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新的情況,過去以低成本優勢參與全球生產分工的模式難以長期維系,如何實現依靠內需和外需雙向引擎拉動經濟發展,即擴大國內消費、減少對外貿易依存度,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題之一。在這種情形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將逐步加快,經濟轉型的難度也逐步加大。

(六)社會利益關系出現分化,經濟發展環境更加復雜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均GDP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各類社會矛盾將逐步凸顯。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改革與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時,出現了階層利益關系的失衡狀態,這種失衡直接表現為收入分配領域出現了總體貧富差距、區域收入差別和行業收入差別擴大,由于收入差距和其他原因造成了社會的不公平現象,從而使得社會結構和利益出現分化,而社會結構和利益的分化反過來又加劇了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未來一段時間,隨著社會利益關系的分化,社會矛盾將空前尖銳,我國經濟發展環境將更趨復雜。

二、未來十年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有利條件

(一)經濟規模實力較為雄厚,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扎實基礎

經過30多年的經濟快速增長,我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大。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為5.8萬億美元,一舉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中國已經超過英、法、德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第三大股東。我國大規模經濟體的優勢開始顯現,經濟發展的回旋余地增大,經濟抗風險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

(二)經濟結構調整轉型漸進加快,為經濟較快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隨著我國人均GDP的不斷增長,各類經濟結構加速轉型。首先,消費結構升級加快。我國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將明顯下降,由過去以吃穿為主的生存型消費轉向以住行服務為主的享受型與發展型消費。其次,產業結構持續升級。與進入工業化中后期相適應,第三產業的比重將持續上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最后,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城鎮化率將超過50%,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城鎮化的質量也將明顯提高。這些發展都將帶動中國經濟的增長和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從而為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提供了保障。

(三)市場規模增長潛力巨大,為經濟較快發展提供需求條件

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我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消費市場。汽車、家用電器等家庭耐用消費品銷售量已居世界首位,但人均擁有量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增長潛力仍很巨大。住房和服務性消費水平也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在家庭消費中的比重也將大幅提升。工業化和城市化深入發展也將對基礎設施、城市建設、重大裝備、科技研發等產生巨大需求。消費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為我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條件。

(四)儲蓄率將保持較高水平,能滿足經濟較快發展的資本需求

我國是高儲蓄率國家,目前社會總儲蓄率在40%以上。隨著人口老齡化、擴大內需政策的實施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推進,我國的儲蓄率可能將趨于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會太大,仍將保持在40%左右的水平,與其他國家相比還處于較高水平。在投資效率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的資金供給仍然較為充裕。與此同時,我國繼續保持了對外資的吸引力,國際優質資金供應依然充足。儲蓄率保持較高水平以及外資持續流入,能滿足未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較快發展的資本需求。

(五)科技和教育水平逐步提升,為經濟較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經過多年的培育和建設,我國科技和教育水平明顯提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2009年我國科研人力資源總量已達到世界第一,科學論文數世界第二,研發投入和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居世界第四,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各年齡層次入學率不斷上升,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明顯提升,科技教育對我國經濟較快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六)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為經濟較快發展提供堅實依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能源、交通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為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和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國一次能源生產量已居世界第一,電力裝機世界第二,其中風電、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發展速度也居世界前列。電網和油氣管網建設加快,基本建成覆蓋全國的電力和油氣輸運體系。交通基礎設施邁上了新的臺階,初步形成了以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共同組成的綜合交通網絡框架。我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躍居世界前列,國家高速公路網快速推進,沿海建成了一批大型、深水、專業化的碼頭,民航樞紐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加速。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程度大大提高,為我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提供了堅實和優良的物質條件。

(七)社會大局基本穩定,為經濟較快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近幾年,我國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取得一定進展,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決,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互聯網管理等社會管理,在社會矛盾凸顯期實現了社會大局基本穩定,將為我國繼續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八)體制活力顯著增強,為經濟較快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經過不斷改革,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F代市場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財稅體制改革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農村改革取得重要進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繼續推進,非公有經濟發展的制度和政策環境得到改善。未來一段時間,隨著我國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潛在的制度紅利仍然很大,將不斷激發經濟活力,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運行效率,進一步帶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三、未來十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關鍵制約因素

(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

我國經濟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經濟總量不斷攀升,但是累積的結構性問題開始逐步凸顯。第一,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投資率不斷上升,而消費率不斷下降,目前消費率已經不足50%,明顯低于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水平,由此帶來了經濟增長的效益不高、人民消費水平低以及產能過剩等諸多問題,我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受到一定影響。第二,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薄弱,生產方式還遠沒有實現現代化;工業大而不強,技術水平、產品檔次還較低,關鍵技術自給率低,高新技術產業占的比重較低,信息化應用不足,產業集中度不高,整體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服務業發展還比較滯后,服務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僅為43%,不但低于全球70%左右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國家51%左右的平均水平,同時服務業還存在著質量水平不高和內部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這些問題極大影響了我國整體產業的加快轉型和持續發展,從而使經濟增長中的矛盾更為突出。第三,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城鎮化水平低,區域發展存在著區域差距大和區域分工不協調的問題,地區間分工弱化,低水平重復建設、同質競爭的問題較為突出。區域發展的不協調和不平衡,不僅影響我國經濟的平衡發展,而且給社會穩定帶來了不利因素,從而影響整體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二)人口結構出現特征性轉變,人口紅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步消失

相關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人口紅利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25%左右,總撫養比的下降可以較好地從人口結構層面解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機制。到2013年左右,我國人口撫養比將出現上升的趨勢,人口結構將發生轉變,勞動力供給將開始減少,傳統意義上的人口紅利將逐步消失。人口結構的變化意味著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情形將發生變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步衰減,中國經濟參與全球分工的傳統模式難以為繼,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面臨挑戰。

(三)技術引進的增長效應遞減,經濟增長的技術支撐脆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資本,與國內廉價勞動力和軟約束的資源環境有機結合,形成了低成本的經濟增長模式。但是,相關研究表明,從2000年之后,技術引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年遞減,近幾年遞減速度有逐步加快的傾向,而自主創新的貢獻率逐步上升。然而,我國自主技術供給能力還比較弱,培育與發展也需要較長的時間。在國外技術外溢效應消退的情況下,新的技術生產方式又難以在短期內有效接續,這成為未來我國經濟保持較快發展的一個重要阻力。

(四)國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利益矛盾進入激化期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受改革不徹底、制度不健全、調控不到位的影響,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主要表現在:一是勞動者報酬占比持續下降,由1995年的51.4%下降到目前的約40%,而同時資本所得明顯上升,由36.3%提高到了46.1%,勞動者和資本所有者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明顯拉大。二是人群間、城鄉間、行業間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反映收入人群分配不平均程度的基尼系數持續上升,目前已經超過了0.4,在世界范圍內看也屬于較高的程度。城鄉差距仍在拉大,目前城鄉收入差距為3.3倍,比1985年擴大近一倍,同時城鎮和農村內部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拉大。不同行業間的收入差別擴大,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8倍,擴大到目前的2~3倍,壟斷行業的收入水平明顯高出合理水平。國民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導致社會利益分化嚴重,社會矛盾較為突出,對經濟健康平穩發展形成了障礙。

(五)資源環境約束強化,經濟發展面臨更多制約條件

我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資源投入,2009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是美國的2.9倍、日本的4.9倍、歐盟的4.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消費的鐵礦石、粗鋼、氧化鋁和水泥分別約占世界消費總量的54%、43%、34%和52%。由于我國自然資源稟賦總體較差,依靠國際市場又面臨著種種風險,資源約束明顯強化。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代價也較大,當前很多地區環境污染嚴重,重大污染事件時有發生,生態系統退化,環境承載能力下降,生態環境約束進一步加劇。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的階段,我國未來資源環境消耗程度還將保持較高的水平,在全球資源供給偏緊和環境約束強化的背景下,保持國內經濟較快發展面臨著諸多困難。

四、加快推進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戰略調整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未來十年,從國內發展條件變化來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針對內部條件的變化和發展新階段的特征,我國經濟發展戰略應該進行適度調整。歸總而言,面對新的內部發展條件,我國經濟發展戰略應該進行以下幾個層面的調整。

(一)戰略思路由比較優勢向動態比較優勢轉變

按照發展經濟學的經典理論,過去30多年,我國處于經濟發展的起飛階段,依據要素稟賦的特點,遵循比較優勢的理論原則,實施適度趕超的發展戰略是這個階段我國主要秉承的戰略思路。然而,隨著勞動力等充裕要素供給速度放慢,我國固有的比較優勢正在發生轉變,要素稟賦關系變化與充裕要素成本上升將弱化并最終改變我國原有的比較優勢。因此,我國以勞動力充裕為基礎的比較優勢戰略參與全球貿易分工的階段已經正在走向尾聲。為此,我們必須轉變戰略思維,通過技術創新等內生路徑培育動態比較優勢,加快提升要素的總體質量,提高勞動者素質和資本存量質量,推動產業和貿易結構升級,為在全球國際分工中逐步轉變“低端”生產角色做好戰略儲備。

(二)戰略目標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發展轉變

一般而言,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的起飛階段都追求一個“快”字,實施趕超戰略,試圖在較短的時期趕上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水平。我國也不例外,過去30年實施了趕超戰略的增長目標,單純追求 “快”的數量型增長,基本上還是傳統的、粗放型的戰略目標。這種發展方式與我國經濟發展初期階段的環境相適應,如工業化的總體水平低、市場競爭不激烈、環境和資源約束較為寬松。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全面推進,經濟發展整體水平的提高,單純追求數量型的增長目標導致了我國經濟一系列的結構性問題,包括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等,不僅影響我國經濟的平衡發展,而且給社會穩定帶來了不利因素,從而影響整體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片面追求“快”的數量型增長的戰略目標必然要走到盡頭。因此,必須重新設定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目標,實現戰略目標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發展轉變,更加關注經濟增長的質量,注重經濟的平衡、協調和包容發展,增強我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三)戰略模式由低成本擴張型向高效率創新型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利用勞動力和資源環境等要素成本較低的優勢,根據比較優勢的原則,形成了“低成本競爭”的發展模式。應該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模式是我國經濟保持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隨著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上升以及能源和其他重要資源、環境約束壓力的顯著加大,這種戰略模式實行的空間越來越小。由此,我國需要對一個持續了30多年的發展戰略模式做出實質性的調整,由低成本擴張型向高效率創新型轉變,即由過去低成本的規模擴張向提高效率轉變,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效益,降低能耗,走自主創新之路、新型工業之路、農業現代化之路和城鎮化之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四)戰略要素由資源環境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轉變

如上所述,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實施的戰略要素條件是低成本的資源和較大的環境容量,因此以資源環境消耗為戰略要素的發展模式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層面。鑒于此,和很多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經濟增長的資源使用強度較高,環境問題較為嚴重。然而,從未來發展趨勢看,由于資源稀缺程度上升,各國對資源的爭奪更加激烈,“資源民族主義”上升,中國獲取資源的成本將逐步提高;同時,隨著我國環境污染程度的不斷加深,加之面臨氣候變暖這一全球環境問題,中國高碳的能源結構使中國的發展處境極為不利,如果中國經濟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的增長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由此,我國戰略實施的要素方式應該由資源環境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轉變,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保護,增強經濟、社會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五)戰略重點由經濟主導型向經濟社會協調型轉變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出于經濟趕超的我國戰略實施的重點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即經濟導向型的戰略重點。但是,隨著經濟長期持續增長,特別是我國人均GDP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各類社會矛盾逐步凸顯。首先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時,出現了階層利益關系的失衡狀態,收入財富分配的不均等程度顯著提高,財富向少數人集中的步伐大大加快,社會結構和社會利益出現了分化;與此同時,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不足,公共服務水平較低,教育、醫療、社保、文化等社會領域發展還比較滯后,人民能夠享有的公共服務數量有限、質量不高?,F階段,收入差距大和公共服務不足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可能導致社會矛盾激化,使經濟發展喪失必要的前提和基礎,經濟增長有可能因此而停滯。因此,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點應該由經濟主導型向經濟社會協調型轉變,積極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系,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社會事業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十一五”期間至202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基本任務、前景展望和政策取向[J].經濟學動態,2005,(11).

[2]樊綱.中國經濟增長的要素因素分析與展望[J].資本市場,2008,(4).

[3]劉世錦,高全成.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格局與面臨的重要挑戰[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8,(7).

[4]林光彬.中國30年經濟發展的評價標準與未來的道路選擇[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2).

[5]吳澗生.世界經濟發展前景及面臨的主要風險[J].宏觀經濟管理,2009,(7) .

[6]畢吉耀,張一,張哲人.“十二五”時期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及其給我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J].宏觀經濟研究,2010,(2).

[7]張志明.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因素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2) .

[8]王一鳴.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趨勢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J].宏觀經濟研究,2010,(12).

[9]黃范章.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走勢[J].經濟研究參考,2010,(17) .

[10]盧中原.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國際環境[J].當代經濟,2011,(5).

[11]劉世錦.中國經濟面臨的真實挑戰與戰略選擇[J].財經界,201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51麻豆cm传媒| 波多野结衣av手机在线观看|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 a级特黄的片子| 国产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拍揄自揄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人禽交 欧美 网站|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 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官网在线|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男人把女人桶爽30分钟|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另类老妇奶性生bbwbbw| 国产乱码一二三区精品| 肥老熟妇伦子伦456视频|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色妞ww精品视频7777|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电影 | 屁屁影院ccyy备用地址| 精选国产av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我把护士日出水了视频90分钟| 粉嫩少妇内射浓精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