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級農藝師論文

高級農藝師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11-03 10:40: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級農藝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級農藝師論文

篇(1)

為了到一些邊遠的村社調查了解農業生產真實情況,把科技措施推廣落實到農戶田間,他主要以馬車、拖拉機作為交通工具,每天步行幾十里,經常吃住在農戶家中,和村社干部擠在一張床上,在生產一線做試驗、辦樣板、搞培訓、指導科技推廣和科技救災減災。

為創新農業生產技術、普及農業科技、提高糧食單產、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增加農民收入、解決山區群眾溫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先后主持昭通微地膜覆蓋玉米栽培、馬鈴薯脫毒良種及配套綜合技術、水稻肥床旱育淺插稀植、優良桑蠶綜合技術、優質蘋果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及推廣等重大項目。還參與組織全市糧食綜示區、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示范推廣良種、玉米育苗單株定向密植移栽、玉米地膜覆蓋、旱糧規格化間套種、測土配方施肥等增產技術。

2008年以來承擔舉辦部、省、市糧食高產樣板36.805萬畝,經省、市縣(區)高產創建領導組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組驗收,畝增糧食115.49公斤一274.57公斤,并因此獲得農業部“豐收獎”。

為了培育壯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加快推進昭通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他經常深入到昭通綠健果蔬商貿有限公司、魯豐種業有限公司等農業專業大戶、合作社、企業基地、園區、車間開展調研指導,幫助找問題、理思路、定規劃、做方案,解決技術難題,推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健康發展。

昭通是一個多災地區。成忠龍樹立“減災就是增產”的抗災奪豐收理念,堅持一手抓科技推廣,一手抓防災救災。他還編寫了《昭通農業生產(種植業)主要自然災害防災抗災救災減災技術》印發到縣、鄉、村。

在昭通近幾年發生的幾次地震、特大干旱、風洪雹及冰凍雪災中,他都及時奔赴重災區,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查看災情,幫助制定生產自救方案,幫助群眾搞好種子、肥料、農膜、農藥等農用物資和水源調節,努力把災區群眾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他幾乎沒有節假日,經常加班熬夜,把所學理論知識與昭通實際相結合,先后撰寫《昭通水稻肥床旱育淺插稀植技術操作規程》、《昭通168個新農村示范點產業發展規劃》、《昭通市高原特色農業糧食示范園建設規劃》等上百萬字調研報告。

其中《把握市情,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快昭通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獲管理觀察雜志社優秀論文一等獎,編制的《昭通玉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獲省總工會等五部門“云南省首屆職工先進操作法獎”。

成忠龍不僅要求自己刻苦鉆研,而且非常注重單位人才和基層農技人員的培養。為此,他親自編制了《昭通市農業科學院改革發展方案》、《昭通市農業科學院工作激勵鼓勵辦法》等管理辦法,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篇(2)

論文摘要闡述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對農業科技進步的促進作用,結合其中存在的問題,對今后項目的實施提出了對策,以期促進農業科技的進步。 

 

農業綜合開發以改造中低產田為重點,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突破口,建設優質、高產、穩產、節水、高效農田,增強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以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推廣為重點,加強項目區農民的科技培訓,提高項目區農民綜合素質,促進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1]。自1995年以來,蕪湖縣先后在易太、六郞、陶辛、方村、花橋、紅楊等14個鄉鎮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及科技推廣措施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對蕪湖縣農業科技進步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1農業綜合開發的作用 

1.1加速了新品種的應用推廣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抓好良種引進和試驗示范、實現良種良法配套,是提升優質糧油產業,提高農產品優質化程度的基礎。蕪湖縣農技推廣中心利用農業綜合開發實施平臺,緊緊抓住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這根主線,積極與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的種業集團協作,每年引進一定數量的新品種開展不同層次的試驗,對試驗中表現突出的品種,進一步擴大面積進行示范推廣。15年中,先后引進水稻、油菜品種近400個,開展糧油新品種生產展示近800 hm2。根據大田生產用種統計,自2000年以來,全縣95%以上的推廣品種是在綜合開發試驗示范中篩選出來的。目前蕪湖縣水稻品種每2~3年就更換1次,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優質率達96%,油菜良種覆蓋率100%,優質率達99%以上。由于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和引導,蕪湖縣新品種推廣工作扎實有效,品種優良率和產量穩步提高,2000—2003年連續被安徽省農委評為優質良種示范推廣和新技術應用先進縣,2003年獲省“農產品優質化創建十強縣”稱號,2006年被安徽省農委確定為優質水稻產業提升行動示范縣。在農業綜合開發示范的基礎上,2008年蕪湖縣實施蕪湖市1.33萬hm2超級稻推廣工作,當年推廣超級稻3 000 hm2,2007—2009袁隆平院士連續3年來蕪湖縣考察,目前蕪湖縣超級稻推廣已過6 666.67 hm2。 

1.2促進了新技術的應用 

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是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保證。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啟動下,蕪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利用有限資金,先后引進推廣了水稻旱育秧技術,1996年后進行改良推廣,年推廣面積8 000 hm2,最高年份應用面積1萬hm2以上;1995年起示范推廣軟盤拋秧技術,并開展了水育旱管方面的技術研究,年推廣面積3 333.33 hm2以上;1998年起重點推廣水稻免耕直播技術,年推廣面積達6 666.67 hm2;1998—2002年開展了優質雙低油菜綜合技術運用與高產攻關,年應用面積1.67萬hm2,并獲農業部一等獎;2004年起開展水稻集成技術的應用,2005年應用面積達2.67萬hm2,2006年3.33萬hm2以上;2005年引進無盤拋秧技術并進行示范推廣,2006年推廣面積1 013.33 hm2;為適合集約化生產需要,2003年起與農機管理局協作,開展水稻機插秧技術研究與示范,2005年全面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2006年全程機械化應用率達90%以上;1997年實施推廣油菜“一殺一封”免耕移栽高產配套技術,全縣化除率已達98%以上,同年實施無草害、無螟害工程;1998年起開展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技術示范推廣,同年引進推廣農作物秸稈速腐技術、沼液肥料和有機肥增施技術;2000年起引進農業專家系統并在水稻、油菜生產上應用,累計應用面積達5.33萬hm2;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起動下,2005年起蕪湖縣全面開展了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年推廣應用面積4萬hm2。農業新技術的引進、開發應用,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更改進了項目區內的生態環境,促進了農業新技術的普及,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 

1.3為發展高產高效農業注入了活力 

為有效地利用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15年來蕪湖縣農技推廣中心根據蕪湖縣耕作制度特點,在加強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的同時,組織技術人員在項目區對主要農作物進行有效的組裝配套,并開展高產高效模式的研制與示范推廣,先后開展了“油-瓜-稻”三雜配套、“油-瓜-棉”立體種植、“早白菜薹-早熟毛豆-秋延西瓜”、“早白菜薹-土豆、西瓜-雜交水稻”、“油-棉套栽”、“煙葉-稻”一年兩熟輪作等為主的高效栽培模式的研制與示范推廣,2000年這些模式被縣委確定為“傻瓜技術”,力倡在全縣范圍內應用推廣,年推廣種植面積達1萬hm2以上,經濟和社會效益極為顯著。高效模式運用推廣,有力地推動了蕪湖縣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了糧經作物的協調種植[2],提高了全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1.4推動了種植水平提高 

開展高產攻關示范是推動全縣整體種植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證。多年來,蕪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利用綜合開發科技措施,在涉及到的項目鄉鎮堅持開展“百、千、萬”高產攻關示范,并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糧油無公害生產基地。15年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先后開展糧油高產攻關511.9 hm2,高產栽培示范近4 000 hm2,已建立鎮級無公害生產基地5個,面積1.33萬hm2。在抓攻關示范上,農技中心組織工作隊進村駐點,高級農藝師主抓萬畝示范基地建設,農藝師負責千畝示范片的具體指導;每個高級農藝師抓好1個66.67 hm2高產攻關點,在示范區內,縣鎮技術人員協助高中級農藝師抓好示范片、攻關點及上門入戶的技術指導,不留技術推廣死角。此外,在綜合開發項目實施中,每年每名農技人員聯系10~15個科技示范戶、3~5戶種植大戶、2~4個示范村,達到點面結合的示范效果。15年中,已累計培育科技示范戶2 502個,種植大戶668戶,開展現場觀摩91場,觀摩1.94萬人次。高產攻關示范工作的開展,推動了全縣種植水平的整體提高。 

1.5提高了農民素質 

農業科技措施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素質,這也是實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手段。在項目實施結束后,為造就一批穩定的土專家隊伍,蕪湖縣農技推廣中心從栽培、植保、土肥、環保等專業站所抽派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成立了科技培訓“講師團”,編印有針對性的鄉土教材,在每年春秋兩季,集中開展技術培訓,并根據農時季節特點,靈活機動地開展關鍵性技術應用培訓,年辦培訓班100場次以上,培訓咨詢近2萬人次,發放各種技術資料15萬~20萬份。此外,利用項目實施契機,以鄉鎮為單位,縣鎮兩級組成聯合技術指導組,在農作物生產的關鍵時節,深入田間地頭,在全縣開展巡回指導,指導農民科學水肥管理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提高了農民科學種植素質。

1.6以項目實施為基礎,組織開展訂單農業生產 

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提升了蕪湖縣優勢農產品的品質和檔次。為增加農技推廣服務功能,做好農業綜開發工作,2000年縣農技推廣中心以綜合開發項目實施為依托,創建了533.33 hm2六郞專用品種示范區,在專用品種示范區內單一品種區域化種植,做到一村一品、一鄉一品[3],同時積極與加工企業合作,為企業與種植農戶牽線搭橋,開展訂單生產。在技術服務上,為他們篩選品種,通過測土配方,開展精準施肥,通過增施有機肥,進行科學水肥管理,達到健身栽培,通過植保技術承包,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品質。在農業綜合開發的有力推動下,自2000年以來,先后與企業協作,創建無公害生產基地8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3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2個,累計面積達1.87萬hm2,創建無公害大米品牌8個、綠色食品品牌3個、無公害蔬菜和茶葉品牌6個,開展水稻訂單生產近9.33萬hm2、油菜訂單近6.67萬hm2。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開展,有力地推動了企業品牌的創建,提高了蕪湖縣農產品市場的競爭水平。 

1.7促進了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建立 

運籌項目資金,在項目區創建和扶持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統一供種、統一栽培與肥水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械機收、統一收購加工”的“五統一”措施。在項目實施中蕪湖縣共組建配方肥銷售網點36個,年供肥能力5 000~6 000t,直接供應配方肥1.33萬~1.67萬hm2,輻射采用配方施肥面積1.33萬hm2,累計年采用配方施肥面積2.67萬~3.00萬hm2;創建機耕機收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10個,在水稻播栽與收獲季節對全縣水稻開展全程機械化服務;以全縣668個生產大戶、40個農資經營戶為依托,組建了16個植保統防統治技術承包社會化服務隊,年實施和輻射水稻病蟲草害統防統治面積2.67萬hm2以上,輻射帶動清水、火龍崗兩鎮面積1萬hm2,統防統治年累計面積3.67萬hm2。利用協會+企業抓主推品種應用和提升糧油品質,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以來,累計開展糧油訂單生產超過20萬hm2,其中開展水稻訂單9.33萬hm2,油菜訂單6.67萬hm2,小麥訂單4萬hm2。 

1.8提高了農技人員服務水平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鍛煉了農技推廣隊伍。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農技推廣資金的不足,使得一批先進的實用技術得以運用推廣。綜合開發項目實施以來,縣農技推廣中心先后引進先進實用技術12項,同時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這期間先后獲得省部級一、二等獎4次,市縣級科技進步獎19項,有1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和3人獲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獲安徽省學術和學科帶頭人稱號,1人獲安徽省杰出青年科技創新獎,4人獲農業部先進個人,1人獲全國糧食生產技術標兵;項目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中心技術人員15年中先后有92篇學術論文在省部級以上刊物上發表,50%的專業技術人員能獨立編寫項目論證,承擔項目實施和撰寫實施總結,并具備承上啟下接納培養后輩人才的能力,提高了農技人員為農服務的整體水平。 

2發展對策 

2.1提高農業科技資金比例,建設展示中心 

農業及科技推廣措施在整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中所占比重過小,每年在項目實施面積、良種良法配套及新技術運用方面推廣有限,建議提高農業科技措施資金比例。農業綜合開發新品種、新技術應用展示每年隨項目實施鎮的變化而更替,雖然擴大了示范展示范圍,但新技術的應用從農民接受到熟練應用需要一個時間過程,不斷的變化地點,不利于項目區農戶對新品種、新技術的鞏固和提高。建議在農開項目中另辟一部分資金,用于扶持建設一個穩定的、面積在33.33 hm2以上的展示中心,重點展示新品種、新技術及新的科研成果。 

2.2支持和鼓勵科技人員繼續學習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農開項目中對科技人員繼續教育及科技成果缺少應有的支持,建議在農開項目中列出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和鼓勵農技人員參加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學習,對引進農業科研成果給予資金支持,對在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將成果進行成功轉化并取得顯著業績的專業技術人員給予表彰和物質獎勵。 

2.3創建社會化服務意識 

加大對協會的扶持,利用項目實施契機,創建一些社會化服務組織。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中,在項目區扶持成立一些協會,如糧油種植協會、棉花生產協會、植保社會化服務協會、產業化協會等,構建“協會+農戶+企業”的平臺,開展“統一良種、統一栽培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訂單、統一收購加工”的“五統一”措施[4],提升優質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2.4提高農民素質 

狠抓農民素質的培養,是實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手段。農業綜合開發是綜合性的,在農田基礎設施上投入較大,在項目區核心農戶培育上缺少應有的獎金扶持。建議在項目實施中把造就農業生產第一線專家,納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技推廣中心從種子、栽培、植保、土肥、環保等專業站所抽派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成立科技培訓“講師團”,對項目區內農民集中與分季節開展技術培訓,對核心農戶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技術培訓,加強生態意識和無公害生產意識的培養,全方位提高農民種植素質。 

3參考文獻 

[1] 徐世明.搞好農業綜合開發促進新農村建設[j].農村財政與財務,2008(10):31-33. 

[2] 劉大軍,王解新.新田縣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08(11):37-38. 

篇(3)

關鍵詞:葡萄試管苗;滅菌時間;培養基;滅菌效果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10-0041-1

0 前言

葡萄試管苗繁殖己成為一項成熟的技術應用于科學研究和實踐當中。近年來,國內在葡萄離休繁殖技術方面開展了不少研究,并取得明顯進展,劉培德等(1983)報道了葡萄莖尖培養,曹孜義等(1979)報道了葡萄試管苗快速繁殖技術,為葡萄快速繁殖提出了一套可行的離體繁殖方法。在葡萄試管苗的工廠化育苗過程中,對葡萄培養基進行高溫高壓滅菌是其關鍵步驟之一,本試驗研究不同滅菌時間對培養基和葡萄試管苗繁殖的影響,以期為葡萄組織培養和規模化生產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對葡萄培養基按滅菌時間的長短,設3個處理;分別為A:l5分鐘;B:20分鐘;C:25分鐘。每處理20瓶(為150ml容量三角瓶),每瓶內裝GS培養基50ml,在壓力上升至0.14MP、溫度達到124℃時完全排除冷空氣,再加熱至124℃,壓力達到0.14MP時開始計時,達到各處理的滅菌時間后,逐漸排氣減壓,冷卻后在培養架的光照條件下放置3-7天內調查污染情況,l周后在未污染的培養基上轉接紅寶石無核葡萄脫毒種苗,轉接時每莖段留1個芽.每瓶內接5個莖段,接種后25天調查試管苗的增殖倍數。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A處理滅菌時間最短,為15分鐘,污染率達100%,滅菌效果最差;B處理20分鐘,污染率次之,為65%;C處理25分鐘,污染率為0,滅菌效果最好。因此,在額定的壓力條件下,滅菌時間達到25分鐘,就可達到完全滅菌的效果。

注:表內的接種材料為紅寶石無核

由表2可以看出,C處理莖段生根率,每莖段生根數,芽的增殖倍數分別為71.7%、3.2條、2.3倍;B處理的為88.6%、4.4條、3.0倍。其中C處理的莖段生根率,每莖段生根數,芽的增殖倍數各項指標比B處理低16.9%、2.2條、1.7倍。A處理由于培養基全部污染,未進行接種。可見,隨著培養基滅菌時間的延長,對葡萄試管苗的生長發育將產生不利影響。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額定的壓力條件下,對培養基滅菌時間達到25分鐘時其滅菌效果最理想,可達到完全滅菌的效果,但是隨著培養基滅菌時間的延長,對葡萄試管苗的生長發育將產生不利影響。室內試管苗的擴繁,培養基的高壓滅菌一定要充分,滅菌時間太短,達不到滅菌效果,而滅菌時間過長,將使培養基中的有些激素、維生素類等營養成份被破壞或分解,不利于試管苗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倍數的提高。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培養基的高壓滅菌,應在額定壓力條件下,滅菌時間以25分鐘為宜,在達到滅菌效果(100%)以后,不能人為地延長時間,否則,不但影響葡萄試管苗的正常生長發育,還人為地加大了用電成本,不利于節本增效。

參考文獻

[1] 蘇小玲.不同光質對葡萄試管苗生長及內源激素含量變化的影響[D].甘肅農業大學2009屆碩士學位論文.

[2] 劉培德,朱林,孫建樸.葡萄莖尖培養[J].中國果樹, 1983,(2).

[3] 曹孜義,齊與樞,郭采月.葡萄試管繁殖[J]. 葡萄科技,1979,(04).

[4] 李勝,張真,李婷,楊廣興.培養基和培養條件對葡萄試管苗生根的影響[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6,(01).

[5] 陳子萱,曹孜義,田福平.扁桃砧木Nemaguard和Lovell的組培快繁[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4,(05):59.

[6] 張立軍,白雪梅,等.植物組織培養污染原因分析及外植體的消毒[J].安徽農業科學,2007,(3).

[7] 李朝周,張利平,曹孜義.葡萄試管苗煉苗過程光合特性的變化[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1995,(04).

篇(4)

關鍵詞:配方施肥;測土產量法;缺素區

中圖分類號:S1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6-0096-2

1 試驗設計

采用科學、合理的試驗設計,是取得配方施肥諸法參數的基本保證。筆者認為,除肥料效應函數法外,5處理(1.無肥;2.N0PK;3.P0NK;4.K0NP;5.NPK)的試驗設計,或可稱為供肥試驗設計,是基礎試驗設計之一,采用該試驗設計可獲得一系列配方施肥(測土)的參數,如地力差減法之定產式,養分平衡法之土壤有效養分校正系數,養分豐缺指標法之相對產量等等。

該試驗設計處理數少,內容簡單,便于田間實施,建議設2-3次重復,應按作物,土壤肥力高、低多點實施。實施時應取好土樣,分析土壤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緩效鉀等項目。

2 結果討論

欲獲得測土配方施肥的方法參數,首先要將土壤有效養分測定值與多種試驗參數之間進行回歸統計,探索其間是否存在密切的相關性與回歸關系,如與校正系數,相對產量等,如能建立回歸式便成為配方施肥重要的參數。

2.1 測土值與缺素區產量的關系

統計分析表明,除此之外,土壤有效養分測定值還與與缺素區(N0PK、P0NK、K0NP)產量之間還有很好的相關性,均符合土壤最小養分律。

2.1.1 土壤堿解氮與無氮區(N0PK)產量的關系 表1為土壤堿解氮與水稻無氮區產量之間的關系(kg/畝)。統計表明,土壤堿解氮與玉米無氮區產量之間亦有很好的相關性,呈y=b0+b1x0.5式的回歸關系。

表1 土壤堿解氮與水稻無氮區產量的關系

試驗地點

(鄉) 年份 堿解氮(mg/kg) N0區產量

(kg/畝)

紅旗 2007 67 224

大喇嘛 2007 70 333

前當鋪 2006 84 393

冷子堡 2007 90 409

牛心坨 2007 95 417

大潘 2006 112 392

尹家 2006 126 426

胡臺 2006 135 443

石佛 2006 144 408

黃家 2006 155 464

堿解氮與水稻無氮區產量之間的回歸式為(圖1):

y=90.8736+28.0652x0.5

N=39 R=0.5576** F=16.70

堿解氮(ng/kg)

圖1 堿解氮與水稻無氮區產量的關系

堿解氮與玉米無氮區產量的回歸式為:

y=88.1010+30.1209x0.5

N=34 R=0.5490** F=13.81

2.1.2 速效磷(P2O5、下同)與無磷區產量的關系 表2為速效磷與玉米無磷區產量的關系。

表2 土壤速效磷與玉米無磷區產量的關系

試驗地點

(鄉) 年份 速效

(mg/kg) 產量

(kg/667m2)

老大房 2005 5 254

牛心坨 2006 6 312

解放 2005 7 373

烏伯牛 2006 8 418

大溝 2005 9 457

前進 2006 15 372

財落 2006 21 414

茨榆坨 2006 49 621

養土堡 2006 55 656

統計表明,土壤速效磷(P2O5)與水稻、玉米無磷區產量(畝,kg)均有很好的回歸關系。

速效磷與水稻無磷區產量的回歸式為:

y=357.0191+32.1023x0.5

N=38 R=0.6136** F=21.73

速效磷與玉米無磷區產量的回歸式為(圖2):

y=332.5428+54.5212x0.5

N=34 R=0.8483**F=82.10

速效磷(mg/kg)

圖2 速效磷與玉米無磷區產量的關系

2.1.3 速效鉀(K2O,下同)與無鉀區產量的關系 速效鉀與水稻無鉀區產量之間的回歸式為(圖3):

y=310.3590+7.2511x0.5

N=42 R=0.4163 F=8.39

速效鉀(mg/kg)

圖3 速效鉀與水稻無鉀區產量的關系

速效鉀與玉米無鉀區產量之間的回歸式為:

y=174.9295+32.8020x0.5

N=30 R=0.6155** F=17.07

2.1.4 測土產量法 推廣實踐表明,以土壤有效養分測定值與水稻、玉米二種作物缺素區產量之間關系建立的6種回歸式完全可作為測土配方施肥應用的一種新方法稱為“測土產量法”。其優點是可由測土值直接計算出缺素區產量及土壤供肥量。不再經過中間的多次統計計算,減小了統計誤差、方法簡單、直接,再由作物吸收的養分量,計算出土壤供肥量。

2.2 測土值與缺素區產量吸收養分量的關系

如前所述,根據最小養分律,測土值與缺素區產量之間均具有良好的相關性,其回歸式便可作為測土配方施肥一種新方法應用。

如將缺素區產量換算成養分吸收量,再與測土值直接進行回歸統計,亦可得到6個回歸式,用于測土配方施肥,該法的優點是由測土值直接計算出土壤供肥量,直接、簡快。

2.2.1 堿解氮與水稻無氮區產量吸氮量的關系

y=2.0645+0.6486x0.5

N=39 R=0.5612** F=17.01

2.2.2 堿解氮玉米無氮區產量吸氮量的關系

y=2.3700+0.7622x0.5

N=35 R=0.5285** F=12.79

2.2.3 速效磷與水稻無磷區產量吸磷量的關系(圖4)

y=4.4724+0.6119x0.5

N=38 R=0.6119** F=21.55

速效磷(mg/kg)

圖4速效磷與水稻無磷區產量吸磷量的關系

2.2.4 速效磷與玉米無磷區產量吸磷量的關系

y=1.9767+0.4765x0.5

N=36R=0.8270**F=73.55

2.2.5 速效鉀與水稻無鉀區產量吸鉀量的關系

y=9.6636+0.5444x0.5

N=42 R=0.4124** F=8.64

2.2.6 速效鉀與玉米無鉀區產量吸鉀量的關系

y=3.7638+0.6992x0.5

N=30 R=0.6142** F=16.96

這二種方法便是測土產量的主要內容。

3 結論

筆者認為,文中介紹的5處理試驗設計計,是除肥料效應函數法外,配方施肥研究最基本的試驗設計,可為測土配方施肥提供多種實用參數,試驗實施中,應注意布設的點數盡量地多,含蓋高、中、低各種肥力的土壤使統計分析有足夠的樣本數,建成的回歸式便可達到定量水平。與土壤有效養分測定值進行回歸統計建立的回歸式,便是養分平衡法,養分肥力指標的法重要參數。與缺素區產量及其吸收的養分量建立的12個回歸式,便是本文推薦的測土產量法的重要參數。

應當指出,土壤速效養分測定值與缺素產量養分吸收量的回歸曲線,與養分測定值和缺素出產量之間的回歸曲線在形態上完全一致。

王興仁指出,“測土法”一文試驗方案雖然簡單卻很經典可靠,論文的研究特色是用它解決了測土施肥中參數的定量評估問題,因而對如何從技術上提高測土施肥水平作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 孫羲,等.作物營養與施肥[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7.

[2]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土壤[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

[3] 張福鎖,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要覽[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5.

[4] 謝衛國,黃鐵平,等.測土配方施肥理論與實踐[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篇(5)

男,湖北嘉魚縣人,高級農藝師,原咸寧地區(市)管理專家和政府津貼獲得者,前后曾任鄉農技站長、縣土肥站長、縣特產局副局長、縣蔬菜辦副主任兼縣蔬菜科研所長、縣蔬菜產業協會顧問,縣作家協會會員。在基層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和研究工作40余年,在省級以上20多種刊物百余篇,有10多篇重點論文獲全國、省、地(市)優秀論文一、二、三等獎,發表科技作品及文學作品百余篇。出版專著一部、參編專著兩部,先后獲農業部、省、市、縣科技成果和豐收計劃獎及省、市、縣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20多項(次)。事跡錄入《嘉魚縣農業局志》、縣文明辦的《南嘉奇葩》、《南嘉文苑?名人風采》、《嘉魚名人》、湖北省科技出版社的《燎原集》。

導讀:蘿卜是我國第二大蔬菜作物,在我國已有2 700多年的栽培歷史,品種資源近2 000份,類型十分豐富。長陽高山白蘿卜產業已成為全縣高山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和全省知名的特色產業,但目前生產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并推薦了適合當地種植的優勢蘿卜品種雪單一號、雪單三號。

甘彩霞,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武漢市洪山區南湖大道張吳灣43號,430070,

E-mail:

程,湖北長陽高山蔬菜研究所

鄧曉輝,袁偉玲,崔磊,於校青,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收稿日期:2016-04-21

蘿卜是全國第二大蔬菜作物,我國蘿卜年播種面積近10年來一直穩定在120萬hm2左右,且蘿卜已從秋冬供應的時令菜發展為四季持續供應的周年菜。我國蘿卜生產基地分布全國各地,從業人員過百萬,已產生大量的蘿卜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大戶,消費市場遍布城鄉,有集市的地方就有蘿卜供應。長陽高山白蘿卜產業從1997年開始起步發展,經過近20年的不斷探索和努力,歷經了從小面積種植到連片規模經營、從品種單一到多樣化、從常規生產到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從粗放上市到產品加工銷售、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跨越式發展,產品暢銷全國40多個大中城市,部分產品銷往日本、韓國及中國港澳臺地區,白蘿卜產業已成為全縣高山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和全省知名的特色產業。到2015年,全縣5個鄉鎮、24個村、16 000多戶種植白蘿卜,基地面積5 336 hm2,年種植面積1萬hm2,占全縣高山蔬菜面積的30%,產量達40萬t,產值7億多元。

1 長陽縣白蘿卜標準化生產現狀

1.1 長陽縣白蘿卜栽培模式

長陽縣采用壟行覆膜技術栽培。播種前噴灑除草劑及防治地下害蟲藥劑,施底肥,包溝1 m寬起壟,廂面長7.5 m,覆帶孔地膜,雙行播種,孔距為40 cm×20 cm。播種后田間正常管理,追施葉面肥2~3次,防治小菜蛾、菜青蟲及霜霉病、軟腐病等,蘿卜出苗后重點防治跳甲。清明節(4月4日左右)前后制定全年的播種計劃,4月下旬開始播種第一茬蘿卜,6月底開始播種第二茬蘿卜,或者根據市場行情自4月下旬連續排開播種,最遲播種至7月底。

1.2 優化改善白蘿卜生產土壤環境

長陽縣是山區縣,土地條件差,特別是平地少,多年來高山蔬菜種植品種單一,特別是海拔

1 600 m以上的地區,以十字花科蔬菜種植為主,受氣候環境因素影響,調整結構比較困難,加上長期連作和偏施化肥,使得土壤地力、pH值下降,有機質缺乏,有益微生物菌群數量減少。近幾年來,通過撒施生石灰,增施有機肥,推廣生物肥料、生物農藥以及實行休耕輪作等措施恢復土壤生態環境,并且在生產中使用適宜當地主產區生態環境的蘿卜新品種,保證生產供應和農民效益。

1.3 加強白蘿卜質量安全生產

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和帶動下,農民生產過程中嚴把病蟲害防治關,選用微毒、低殘留農藥,并推廣使用太陽能殺蟲燈等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在招商引資企業和農村生產合作社的統一運作模式下,嚴把進出庫儲備關,所有蔬菜從基地采摘、人工清洗、統一包裝到統一標識上市,全程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在質量監管中,當地縣級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以火燒坪為重點,各冷庫由縣質檢中心配備農殘檢測儀,每車必檢。以長陽大清江高山蔬菜專業合作社為示范合作社,建立信息平臺和二維碼掃描技術,引領輻射帶動全縣蔬菜生產實行生產建檔,產品質量可追溯,質量安全100%監控。

2 主要問題及對策

長陽縣高山白蘿卜產業雖然取得了巨大發展,成為了全縣蔬菜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及高山人民脫貧致富的首選產業,但是仍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長陽火燒坪地區目前仍然沒有完全抗根腫病的品種

根腫病主要侵染和為害十字花科作物,尤其是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蔬菜作物,包括蘿卜、白菜、甘藍、油菜、花椰菜、莖瘤芥(榨菜)和蕪菁等,是一種世界性土傳病害,其病原為鞭毛菌亞門的蕓薹根腫菌。2003年,根腫病在長陽縣火燒坪暴發并蔓延,到2005年發病面積達到200 hm2,絕收面積3.3 hm2。目前十字花科根腫病是長陽縣高山蔬菜產業化及農民增收面臨的最大問題,選用抗病品種是最根本、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但目前生產上仍然沒有完全抗根腫病的品種,生產中亟需選育和引進新的抗根腫病品種,目前從事蘿卜抗病育種研究的專家們正在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

2.2 白蘿卜地下害蟲防治難

白蘿卜受到地下害蟲如蘿卜種蠅等啃食和為害后,商品性降低。以前生產中農民習慣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控制地下害蟲的為害,現在為保證蘿卜產業可持續發展、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在當地政府的監管下,不允許高毒、高殘留農藥進入市場,這給當地的白蘿卜生產提出一個新的課題,即及時篩選出防治地下害蟲的生物農藥或者低毒、低殘留農藥,有效防治蘿卜種蠅等地下害蟲,以提高白蘿卜商品率,顯得迫在眉睫。

2.3 白蘿卜種植勞務成本高

白蘿卜播種是1穴1粒,不允許有夾苗存在,否則不能正常生長成商品,因而在播種時只有依靠人工,且目前也沒有適宜山區白蘿卜播種的播種機。據常年統計,以生產667 m2白蘿卜為例,從播種至收獲需人工20個(起壟3個工、耕地2個工、覆膜2個工、打藥7個工、收獲6個工),按照長陽當地一個工150元/天計算,整個生產周期用工成本為 3 000元;從播種至收獲肥料成本320元、地膜成本150元、農藥成本300元,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絕大部分。因此,為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用工成本,解決用工難、用工貴的問題,亟需一系列適合山區單人作業的小型機械。

2.4 鮮食蘿卜產量過剩,加工蘿卜未形成產業格局

2015年上半年白蘿卜市場行情好,667 m2產值在7 000元左右,而8~11月,白蘿卜價格僅0.3~

0.4元/kg,市場價格持續走低,相當一部分產品在田間未采收,生產過剩。目前,長陽縣已有華康食品公司等部分企業從事白蘿卜的加工生產,但銷售市場有限,加工技術也還不完全成熟,不能減輕白蘿卜市場鮮銷壓力。建議當地結合往年市場行情,科學合理安排白蘿卜播種期,通過早、中、晚品種搭配,有效避開蘿卜上市高峰期,降低白蘿卜集中上市帶來的市場風險;同時,做大做強當地的白蘿卜加工企業,擴大當地的白蘿卜加工產品如腌蘿卜、泡蘿卜、蘿卜干等的銷售市場,通過網絡宣傳、舉辦各種蔬菜節等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這些產品。

3 優勢品種推薦

3.1 雪單一號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中心選育的雙單倍體春蘿卜新組合。早熟、耐抽薹,長江流域3月中旬以后播種,高山菜區5月中旬以后播種,不易發生先期抽薹。裂葉,葉簇半直立,葉色深綠;肉質根長25~30 cm,橫徑8~10 cm,品質優,脆嫩,皮色光滑潔白,辣味輕,不易糠心。667 m2產量4 000 kg 左右,商品生育期60天左右。

篇(6)

(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四川綿陽621023)

摘要:為了掌握四川北部倉儲小麥品質狀況,以2009 年在四川北部3 市9 縣(區)抽取的19 個倉儲小麥樣品為實驗分析材料,對其進行了品質性狀調查分析。結果表明,2009 年廣元和德陽倉儲小麥樣品的籽粒品質性狀優于綿陽的,廣元倉儲小麥的蛋白質和濕面筋含量都高于綿陽和德陽的;廣元地倉儲小麥面團粉質參數較好。總之,在四川北部3 個市所抽取倉儲小麥樣品,只有籽粒容重在抽樣地區間存在顯著差異,受環境條件影響較大,而籽粒千粒重、灰分、蛋白質含量、濕面筋含量和面團的粉質參數在抽樣地區間無顯著差異,受環境條件影響較小。

關鍵詞 :四川北部地區;倉儲小麥;品質

中圖分類號:S379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2014-0706

基金項目: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綿陽綜合試驗站(CARS-3-2-40)。

第一作者簡介:雷加容,女,1969 年出生,四川長寧人,高級農藝師,碩士,主要從事小麥品質分析和栽培研究。通信地址:621023 四川省綿陽市松埡鎮松江路8號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Tel:0816-2822085,E-mail:605442728@qq.com。

收稿日期:2014-07-17,修回日期:2014-09-05

0 引言

四川北部地區主要包括綿陽、德陽、廣元和遂寧4市28 個縣(區、市),是四川小麥主要產區。該地區小麥主要分布在丘陵旱地,小麥生長發育后期常常遇到高溫逼熟、收獲前后多雨致穗發芽等自然災害,影響小麥質量情況。小麥品質是小麥育種和生產的重要目標,并影響小麥產業競爭力[1]。食品的種類不同,對制作原料特性的要求也不相同[2]。以烘烤食品為對象,一般認為,弱筋粉適宜制作蛋糕、餅干,高筋粉適宜制作面包[3-4]。小麥籽粒的品質狀況不僅是小麥商品糧的品質基礎,也是食品加工企業生產優質食品的重要物質基礎[5]。

王晨陽等[6]連續2 年進行了不同品種在河南省和8個省份的2 組不同試驗,研究表明,基因型對多數品質性狀的影響是第一位的,生產中品種選擇對獲得理想的加工品質至關重要;同時環境對多數品質性狀影響明顯。張學林等[7]選用6 個有代表性的冬小麥品種在河南省5 個緯度點種植研究,認為遺傳因素對硬度、出粉率等的影響較大,而環境因素對灰分、沉淀值、容重有顯著影響。張國權等[8]研究2008—2010 年陜西關中253 個大田小麥表明,陜西關中地區小麥蛋白質受環境影響較小,而淀粉品質受環境影響較大,3 年間粉質參數和拉伸參數在不同年度的差異較小。雷加容等[9]研究2009年四川北部55個大田小麥表明,只有吸水率在德陽和綿陽間存在顯著差異。目前,有關四川倉儲小麥品質研究報道較少。為此,筆者以2009 年從四川北部3 市9 縣(區)抽取的19 個倉儲小麥樣品為實驗分析材料,對其進行了品質性狀分析,掌握該地區倉儲小麥品質狀況,更深刻了解倉儲小麥品質性狀間的關系,為小麥倉儲、加工企業提供參考與技術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2009 年7 月,在四川北部小麥主產區德陽市(廣漢市、中江縣、什邡市)、綿陽市(游仙區、三臺縣、江油市)和廣元市(元壩區、劍閣縣、蒼溪縣)27 個糧食收儲站(庫)或糧食收購大戶(經紀人)隨機抽回倉儲小麥樣品27 份,每個糧庫抽取小麥樣品1 份。按GB5491—1985標準采集倉儲小麥樣品。其中德陽、綿陽、廣元分別有4、3、1 份樣品由于降落數值低于200 s被淘汰。

1.2 方法

(1)籽粒蛋白質含量依照GB/T5511—1985 分析測試[10];(2)容重依照GB/T5498—1985 分析測試[11];(3)千粒重按GB5519—1988 分析測試[12];(4)籽粒和面粉灰分含量按GB/T5505—1985分析測試[13];(6)濕面筋含量及面筋指數依照GB/T14608—1993 分析測試[14];(7)降落數值依照GB/T10361—1989 分析測試[15];(8)粉質參數依照GB/T14614—2006 分析測試[16]。

1.3 數據處理

根據統計學原理,通過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樣本的品質參數,得到樣本品質性狀的描述性統計量與推斷性統計量,從而揭示某一品質性狀地區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以上分析采用DPS數據統計軟件和Excel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四川北部倉儲樣品的籽粒品質性狀

2009 年四川北部倉儲小麥樣品的容重平均為764.71±16.83 g/l,有57.89%小麥樣品的容重達到2 級標準[17](≥770 g/l),有84.21%小麥樣品的容重達到3 級標準[17] (≥750 g/l),還有15.79% 小麥樣品的容重在750 g/l 以下(表1)。

2009 年四川北部德陽、綿陽、廣元3 個地區間,廣元和德陽倉儲小麥平均容重都能達到3 級標準[17](≥750 g/l),其倉儲小麥樣品的籽粒品質較好(表1)。在四川北部地區間,倉儲小麥樣品的容重在四川北部德陽、綿陽和廣元3 個地區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而千粒重和灰分等籽粒品質性狀在四川北部德陽、綿陽和廣元地區間差異不顯著(表1)。

2.2 四川北部倉儲樣品的蛋白質品質性狀

2009 年四川北部倉儲小麥樣品的籽粒蛋白質平均為13.09%±0.90%,有63.16%的倉儲小麥樣品的籽粒蛋白質含量達到小麥中筋指標[18] (≥13.0% ),有36.84%的倉儲小麥樣品的籽粒蛋白質含量達到小麥弱筋指標[18](<13.0%);倉儲小麥樣品的濕面筋平均為26.74%±2.68%,有52.63%小麥樣品的濕面筋含量達到小麥中筋指標[18](≥28.0%),有47.37%的倉儲小麥樣品的籽粒蛋白質含量達到小麥弱筋指標[18](<28.0%)。而有43.37%的倉儲小麥樣品的籽粒蛋白質和濕面筋含量2 個指標均能達到小麥中筋指標,有36.84%的倉儲小麥樣品的籽粒蛋白質和濕面筋含量2 個指標均能達到小麥弱筋指標(表2)。

2009 年四川北部德陽、綿陽、廣元地區間,廣元倉儲小麥的蛋白質與濕面筋含量均比綿陽和德陽倉儲小麥樣品的含量高,可是倉儲小麥的蛋白質品質性狀參數在四川北部3 個地區間無顯著差異(P<0.05)(表2),倉儲小麥樣品的籽粒蛋白質品質較穩定。

2.3 倉儲樣品的淀粉品質性狀

2009 年四川北部倉儲小麥樣品的降落值平均為(253.13±36.79) s,有37.04%的倉儲小麥樣品的降落值在250 s 以上,達到饅頭用小麥粉行業標準要求[19];有70.37%的倉儲小麥樣品的降落值在200 s 以上,達到面條用小麥粉和餃子用小麥粉行業標準要求[20-21]。

2009 年四川北部德陽、綿陽、廣元3 個地區間,廣元倉儲小麥的降落值高于綿陽和德陽倉儲小麥樣品的含量,而倉儲小麥的降落值淀粉品質性狀在四川北部3 個地區間無顯著差異(P<0.05) (表3)

2.4 倉儲樣品的粉質品質參數

2009 年四川北部倉儲小麥樣品面團穩定時間平均為(3.84±1.59) min,有64.82%的倉儲小麥樣品面團穩定時間達到小麥中筋指標[18](3.0~7 min),有31.58%的倉儲小麥樣品的面團穩定時間達到小麥弱筋指標[18](<3.0 min) (表4)。

2009 年四川北部德陽、綿陽、廣元3 個地區間,廣元倉儲小麥的粉質品質參數高于綿陽和德陽倉儲小麥的,而倉儲小麥的各個粉質品質參數在四川北部3 個地區間無顯著差異(P<0.05) (表4)。

3 結論與討論

目前系統研究四川倉儲小麥品質分析資料相對缺乏,筆者就對四川北部倉儲小麥的品質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筆者研究表明,2009 年四川北部共采集分析的19 個倉儲小麥樣品中,有57.89%小麥樣品的容重達到2 級標準[17](≥770 g/l),這與筆者[9]對2009 年四川北部小麥大田品質分析較一致;倉儲小麥的面粉容重有31.58%達到饅頭用小麥粉行業標準要求[19],有47.37%小麥面粉容重達到面條用小麥粉普通級和餃子用小麥粉行業標準要求[20-21]。2009 年四川北部倉儲小麥樣品近半樣品見于中、弱筋小麥間,只有15.79%屬于弱筋小麥,36.84%屬于中筋小麥,適宜制作饅頭、面條等,缺少優質強筋。

筆者研究表明,在四川北部3 個地區間,廣元和德陽倉儲小麥樣品的籽粒品質質量較高,廣元倉儲小麥的蛋白質和濕面筋含量都比綿陽和德陽的高;廣元地倉儲小麥面團粉質參數較好。總之,在四川北部德陽、綿陽、廣元3 個地區所抽取倉儲小麥樣品,其中籽粒容重在抽樣地區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而籽粒千粒重、灰分、蛋白質含量、濕面筋含量和面團的粉質參數在抽樣地區間無顯著差異(P<0.05)。這與筆者[9]對2009年四川北部小麥大田品質分析較相似。

筆者今后有待加強整個四川倉儲小麥品質情況的調查研究,區域拓寬、時間拉長來調查四川倉儲小麥品質狀況,為當地政府和小麥加工企業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何中虎,宴月明,莊巧生,等.中國小麥品種品質評價體系建立與分子改良技術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6,39(6):1091-1101.

[2] 魏益民.中國優質小麥生產的現狀與問題分析[J].麥類作物學報,2004,24(1):95-96.

[3] 魏益民.谷物品質與食品加工-小麥籽粒品質與食品加工[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出版社,2005:1-24.

[4] 郭波莉,魏益民,張國權,等.小麥品種籽粒品質與食品品質關系的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9(5):61-64.

[5] 胡紀鵬,路輝麗,尹成華.2011 年河南省倉儲小麥品質狀況研究[J].糧食儲藏,2012,41(5):32-35.

[6] 王晨陽,郭天財,馬冬云,等.環境、基因型及其互作對小麥主要品質性狀的影響[J].植物生態學報,2008,32(6):1397-1406.

[7] 張學林,梅四偉,郭天財,等.遺傳和環境對不同冬小麥品種品質性狀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10,30(2):249-253.

[8] 張國權,高路,羅勤貴,等.2008-2010 年度陜西關中小麥品質分析與比較[J].麥類作物學報,2011,31(6):1082-1088.

[9] 雷加容,余敖,李生榮,等.四川北部小麥品種的品質狀況及其區域差異性調查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3,26(S):29-132.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GB/T5511—1985,糧食、油料檢驗-粗蛋白質測定法[S].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GB/T5498—1985,糧食、油料檢驗-容重測定法[S].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GB5519—1988,糧食和油料-千粒重的測定法[S].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 GB/T5505—1985,糧食、油料檢驗-灰分測定法[S].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 GB/T14608—1993,小麥和小麥粉面筋含量第2部分:儀器法測定濕面筋[S].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 GB/T10361—1989,谷物降落數值測定法[S].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 GB/T14614—2006,小麥粉面團的物理特性吸水量和流變學特性的測定粉質儀法[S].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GB1351-1999,小麥[S].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GB/T17320-1998,專用小麥品種品質[S].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SB/T10139-1993,饅頭用小麥粉[S].

篇(7)

(1牡丹江煙草科學研究所/中國煙草東北農業試驗站,黑龍江牡丹江157011;2哈爾濱煙葉公司樺南分公司,黑龍江樺南154400)

摘要:為篩選出適合黑龍江煙區生態條件的烤煙新品種(系),以‘NC89’為對照,對新引進的‘優選1號’、‘LY0414’、‘Y8190’、‘0408’、‘CF225’、‘Y106’、‘JZ7-07’等7 個烤煙新品種(系)進行比較鑒定。結果表明:‘Y8190’、‘0408’和‘JZ7-07’產量、產值、品質、適應性等重要性狀間較為協調兼顧,綜合性狀和經濟效能表現優于對照品種‘NC89’,可以在黑龍江煙區進一步示范驗證。

關鍵詞 :烤煙;品種(系)比較;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2014-0572

基金項目:國家煙草專賣局科技項目“北方煙區早熟、多抗烤煙新品種選育”(110201002005);黑龍江省煙草專賣局科技項目“烤煙優質多抗新品種選育”(HN200803)。

第一作者簡介:邱恩建,男,1968 年出生,黑龍江牡丹江人,高級農藝師,從事烤煙育種工作。通信地址:157011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愛民區西地明街425號牡丹江煙草科學研究所,Tel:0453-6580208,E-mail:1670747873@qq.com。

收稿日期:2014-06-09,修回日期:2014-10-30。

0 引言

品種是優質煙葉原料生產的基礎,是影響煙葉品質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優良品種在提高煙葉品質、增加單位面積效益、抵抗煙草病蟲害和不良環境因素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是適應和滿足卷煙工業對多品種、多類型卷煙原料需求的關鍵措施[2],通過不斷更新品種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生產需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3]。研究表明,煙草對環境相當敏感,生態條件的變化對煙葉的產量、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4-6]。在生態環境確定后,品種就成為形成特色優質煙葉最重要的影響條件[7]。烤煙新品種需要在一系列科學試驗的基礎上,研究其在不同生態區的適應性、穩定性、抗病性、經濟效能、質量特點和工業利用價值等,為新品種鑒定、推廣、擇優合理布局和生產利用提供科學依據。美國于1928 年開始真正專業的煙草育種[8],是開展煙草育種研究最早的國家,也是煙草育種成效最高,育成品種最多的國家,在煙草育種研究方面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8-9]。美國煙草育種機構圍繞卷煙工業的需要制定育種目標,將“高產、高收益、化學成分協調,抗病”作為煙草育種的主要方向,選育的品種在煙葉產量、品質、化學成分和物理性狀表現等方面的要求能夠達到卷煙工業的目標。美國對品種區域試驗工作十分重視,為應對全國煙草業對低吸味煙葉危機,于1963—1964年在烤煙種植區域開展了首次田間試驗[9],開始施行最小標準審定制度(minimum standardsprogram)[8]。自1964 年以來,美國育成和供生產選用的烤煙品種已達200 多個[8-9],北卡州每年大約6 萬hm2的種植面積,就有3 個主栽品種,3~4 個搭配品種和4~5 個后備品種,品種的合理布局有利于開發特色煙葉和避免病害集中爆發對煙葉生產的影響[8]。“九五”以來,盡管中國在加快煙草新品種培育、優化品種布局、加強特色新品種選育與推廣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但優質烤煙品種依然相對缺乏,能夠適應生態多樣性的特色烤煙品種更為短缺,局部地區主栽品種單一,布局不合理[9],已不能滿足突出卷煙品牌風格特色的個性化需求。為選擇適合當地的優良品種,國內相關產區開展了一系列烤煙新品種區試篩選研究。韓小淵等[10]以重慶市三峽庫區和武陵山區不同煙葉生產區的生態特點為基礎,對新引進的5 個烤煙新品種在12 個烤煙種植縣(區)進行比較鑒定,指出‘南江3 號’和‘貴煙4號’可作為搭配品種在重慶適度種植。奚柏龍等[11]在陜西安康主產區對新引進的6 個烤煙新品種(系)的適應性進行比較篩選試驗,建議‘YN105’和‘YN99’新品種(系)可作為搭配品種在安康主煙區適度種植。為研究適應廣東中煙品牌要求的品種的適應性、經濟效益、質量特點和工業可用性,邵蘭軍等[12]在貴州遵義基地單元典型的中間香型生態條件下,通過品種對比試驗,認為‘遵煙6 號’可以考慮作為廣東中煙遵義基地單元主栽品種之一。王浩軍等[13]采用品種與當地生態環境、品牌導向相結合的方法,在卷煙工業主導下,對5 個烤煙新品種在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六盤水煙葉基地內進行研究,篩選出既符合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卷煙產品風格,又適合六盤水煙葉基地種植的烤煙新品種。工商研密切合作,卷煙工業企業根據品牌需求主動選擇適宜的種植品種,合理優化品種布局,充分體現原料的需求導向性,這也是品種布局的主要原則和發展方向。目前,黑龍江煙區生產上可供選用的優良品種匱乏、推廣品種單一,主栽品種的品質性狀尚不能很好地適應中式卷煙發展對原料的需求,已嚴重影響生產的穩定發展和煙葉質量的提高。但是,近十幾年來,黑龍江省烤煙新品種適應性篩選試驗的研究卻一直開展的不夠系統,相關報道更是鮮見。為此,筆者于2012 年對國內北方育種單位新近育成的7 個烤煙品種(系)進行了田間比較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黑龍江煙區生態條件的烤煙新品種,為品種的更新換代和品種合理布局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地點

試驗于2012 年在牡丹江煙草科學研究所試驗場(地理位置129°06′E,北緯44°58′N,海拔230 m)進行。土壤類型為河淤土,土壤質地為中壤土,前作為小麥,地面平整,土壤肥力中等、地塊肥力均勻,排灌方便。試驗田土壤有機質含量24.8 g/kg,速效氮115.5 mg/kg,速效磷80.55 mg/kg,速效鉀268.32 mg/kg。

1.2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系)分別為‘ 優選1 號’、‘LY0414’、‘Y8190’、‘0408’、‘CF225’、‘Y106’、‘JZ7-07’和‘NC89’(CK),各品種(系)親緣組合及選育單位詳見表1。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 次重復,4 行區,行長10.2 m,株行距0.6 m×1.1 m,每小區68 株,小區面積44.88 m2。各品種施肥種類和數量一致,施純氮水平為45 kg/hm2,N:P2O5:K2O=1:2:3,肥料均作為基肥于移栽前10 天一次性穴施。3 月13 日播種,采用托盤育苗方式,5 月9 日移栽,田間管理按照《黑龍江省煙葉綜合標準體系》標準進行管理。

1.4 測定項目與方法

農藝性狀的調查分析按煙草行業標準(YC/T142—1998)[14]進行。按照YC/T 39—1996《煙草病害分級及調查方法》記載各種病害的發生率和病情指數。按小區采收、烘烤、分級、計產,統計單位面積產量、產值、上中等煙比例等。每品種(包括對照)每小區定10株,取中部葉(從下往上數第9~13 葉位)煙葉混合樣,試驗樣品由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進行外觀質量鑒定、化學成分分析和感官評吸質量評價;煙葉樣品外觀質量鑒定按照GB 2635—92 執行;測定的化學成分包括總植物堿、總氮、還原糖、總糖、鉀、氯和淀粉,其中,總植物堿含量檢測方法為YC/T 160—2002,總氮含量檢測方法為YC/T 161—2002,總糖、還原糖含量檢測方法為YC/T159—2002,鉀含量檢測方法為YC/T 217—2007,氯含量檢測方法為YC/T 162—2002,淀粉含量檢測方法為YC/T 216—2007。

1.5 數據統計分析

采用Excel 2003 和DPS[15]對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經濟性狀采用Duncan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主要生育期比較

由表2 可知,各品種(系)移栽至現蕾時間在56.33~59.00 天,移栽至中心花開天數在62.33~64.67天,均相差不大。大田生育期以‘LY0414’最長,為132天,其余品種(系)在123.00~124.00天。

2.2 主要植物學性狀

由表3 可以看出,‘JZ7-07’的株形為筒形,其他各參試材料的株形均呈塔形;葉形以‘優選1號’、‘CF225’、‘Y106’和對照品種‘NC89’為長橢圓,其他參試品種(系)均呈橢圓形;‘優選1 號’、‘LY0414’、‘Y106’和‘NC89’葉色為深綠色,其余品種(系)葉色均為綠色;各品種(系)的莖葉角度均為中等;‘JZ7-07’的主脈相對較粗,其余品種(系)主脈粗細中等;‘Y8190’、‘CF225’和‘Y106’田間整齊度最好,表現整齊,其余品種(系)田間表現較整齊。從各品種(系)成熟特性看,‘Y8190’、‘CF225’和‘JZ7-07’落黃相對較集中,葉片落黃成熟較快,其中‘Y8190’、‘JZ7-07’較耐成熟,‘CF225’不耐成熟;其余品種(系)分層落黃,其中‘0408’落黃較快,較耐成熟,‘LY0414’落黃慢,耐成熟,其余品種落黃較慢,耐成熟;現蕾期生長勢‘優選1號’、‘Y106’為中等至較強,‘0408’、‘CF225’和對照品種‘NC89’為較強,其余品種(系)為強。

2.3 主要農藝性狀比較

從表4 可以看出,打頂株高以‘LY0414’最高,‘CF225’和‘NC89’相對略矮;有效葉數葉數以‘CF225’相對較多,平均為20.3 片,比對照‘NC89’多2~3 片,其次是‘Y8190’、‘Y106’和‘優選1 號’,平均有效葉數略多于‘NC89’,其他參試材料的平均可采葉數略少于‘NC89’;莖圍以‘CF225’、‘NC89’和‘0408’相對稍細;節距以‘LY0414’和‘0408’相對較大,分別為5.82、5.18 cm,‘CF225’的節距相對較小,為3.47 cm,其他參試材料的節距略大于‘NC89’;‘LY0414’的腰葉相對較大,‘CF225’的腰葉最小,其余品種(系)腰葉大小差別不大。

2.4 抗病性比較

從表5 可以看出,在2012 年的氣候條件下,從自然發病情況看,病害種類主要為TMV和PVY。TMV以‘Y106’的發病率和病情指數最高,分別達到21.08%和9.93;‘LY0414’和‘JZ7-07’未發病;其余品種(系)發病率在6.37%~8.74%,病指在2.89~3.27,與對照差別不大。除‘CF225’外,其余品種(系)均發生PVY,發病率在5.39%~13.72%,病指在1.72~3.43。

2.5 主要經濟性狀比較

從表6 可以看出,單位面積產量、產值、均價、上等煙比例和中上等煙比例在品種(系)之間的差異均達到了極顯著水平。對照品種‘NC89’產量為2369.64 kg/hm2,居第7 位,‘CF225’的產量最低,為2158.68 kg/hm2,與對照品種‘NC89’差異顯著;其余品種(系)產量在2437.80~3129.84 kg/hm2,除‘Y106’差異不顯著外,與對照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產值居前4 位的依次是‘Y8190’、‘LY0414’、‘0408’、‘JZ7-07’,其中‘Y8190’和‘LY0414’與對照品種之間的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0408’與對照品種之間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對照品種‘NC89’產值居第5 位;其余品種產值均低于對照品種,其中‘CF225’和‘Y106’與對照差異極顯著,‘優選1 號’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對照品種‘NC89’均價和上等煙比例均居各參試品種首位;其中‘Y106’、‘CF225’均價和上等煙比例與對照之間的差異均達到了顯著或極顯著水平;‘優選1 號’上等煙比例與對照之間的差異也達到了極顯著水平。對照品種‘NC89’中上等煙比例為79.41%,居第4 位,居前3 位的依次是‘0408’、‘Y8190’和‘LY0414’,中上等煙比例分別為85.76%、82.77%和81.75%,雖高于對照品種但差異不顯著;其余品種(系)中上等煙比例在40.81%~71.54%,其中‘CF225’和‘Y106’與對照差異極顯著,‘JZ7-07’和‘優選1 號’與對照差異不顯著。

2.6 原煙外觀質量比較

從表7 可以看出,‘JZ7-07’煙葉顏色以金黃為主,部分煙葉深黃;‘Y8190’、‘0408’、‘CF225’和‘Y106’煙葉顏色金黃;對照品種‘NC89’和‘LY0414’煙葉顏色以金黃為主,部分煙葉微帶青;‘優選1 號’部分煙葉顏色金黃,微帶青葉片較多。‘JZ7-07’、‘CF225’和‘Y106’煙葉成熟度最好;‘Y8190’、對照品種‘NC89’、‘LY0414’和‘0408’多數煙葉達到成熟,部分煙葉成熟度略欠;‘優選1 號’少量煙葉達到成熟,多數煙葉成熟度略欠。‘JZ7-07’、‘Y8190’煙葉葉片結構多為疏松,部分煙葉尚疏松;‘Y106’疏松和尚疏松葉片各占50%;‘優選1 號’、‘LY0414’和對照品種‘NC89’結構疏松葉片比例40%,結構尚疏松葉片比例60%;‘0408’、‘CF225’少量煙葉葉片結構疏松,多數煙葉尚疏松。‘Y8190’煙葉身份多為中等,少量煙葉稍薄;其余品種(系)煙葉身份均為中等。‘JZ7-07’油分多在“多”質量檔次;‘0408’油分多為“有”至“多”范圍;‘Y8190’多數煙葉油分“有”,少量煙葉油分“稍有”;其余品種(系)油分均為“有”。‘CF225’和‘Y106’色度中等;其余品種(系)色度以“中”為主,部分煙葉色度“強”。

綜合評價:‘JZ7-07’整體外觀質量最好,明顯優于對照品種‘NC89’;‘CF225’和‘Y106’整體外觀質量略優于對照品種‘NC89’;‘0408’和‘Y8190’整體外觀質量與對照品種‘NC89’相當;‘LY0414’和‘優選1 號’的整體外觀質量較對照品種‘NC89’略差。

2.7 原煙化學成分比較

由表8 可以看出,對照品種‘NC89’的總植物堿含量最高,為3.43%,‘JZ7-07’最低,為1.64%,其他品種(系)的總植物堿含量在1.91%~2.73%;各參試材料的總氮含量較適宜,在1.51%~1.79%;‘0408’、‘JZ7-07’、‘Y8190’和‘LY0414’的兩糖含量相對偏高,其他參試材料的兩糖含量相近,均在適宜范圍內;各參試材料鉀含量均小于2%,明顯偏低,相比較而言,‘CF225’鉀含量最高,為1.53%,‘NC89’和‘LY0414’較低,均小于1%;各品種(系)氯含量在0.11%~0.17%,相差不大,均在適宜范圍;各參試材料的淀粉含量較適宜,其中‘CF225’淀粉含量最低,為2.05%,‘Y8190’淀粉含量最高,為4.80%,其他品種(系)的淀粉含量在2.96%~3.98%;各品種(系)氮堿比在0.52~0.96,均在適宜范圍;‘CF225’、‘優選1 號’糖堿比最為適宜,‘NC89’稍偏低,‘Y8190’、‘0408’稍偏高,‘JZ7-07’明顯偏高。

3 結論

(1)‘JZ7-07’田間生長較整齊,長勢強;株式筒型,葉形橢圓形,葉色綠,節距均勻,莖葉角度中等;田間落黃成熟特性較好,落黃較集中,較耐成熟,易烘烤;平均打頂株高97.96 cm,可采葉數17.0 片,莖圍10.14 cm,節距4.71 cm,腰葉長68.69 cm,腰葉寬27.22 cm;移栽至現蕾57.67 天,移栽至中心花開63 天,大田生育期124 天;TMV 抗性較好,PVY 發病率相對較高;產量2755.32 kg/hm2,產值43200.48元/hm2,均價15.66元/kg,上等煙比例46.27%,上中等煙比例71.54%,其產量極顯著優于對照品種‘NC89’,產值略優于對照‘NC89’,其他經濟性狀較對照‘NC89’略差或相當,整體表現相對較好;烤后原煙顏色金黃至深黃,煙葉成熟度好,葉片結構多為疏松,身份中等,油分以多為主,色度中等至強,烤后原煙的外觀質量明顯好于對照品種‘NC89’;總植物堿含量1.64%,總氮含量1.57%,還原糖含量29.47% ,總糖含量37.57% ,鉀含量1.03% ,氯含量0.12%,淀粉含量3.82%,氮堿比0.96,糖堿比17.97,兩糖含量、糖堿比相對偏高。建議在黑龍江煙區進一步示范驗證。

(2)‘0408’田間生長較整齊,長勢較強;株式塔形,葉形橢圓形,葉色綠,節距均勻,莖葉角度中等;落黃快較,分層落黃好,較耐成熟,易烘烤;平均打頂株高109.37 cm,可采葉數17.0片,莖圍9.92 cm,節距5.18 cm,腰葉長70.93 cm,腰葉寬27.71 cm;移栽至現蕾58 天,移栽至中心花開64.33 天,大田生育期123 天;對TMV、PVY 均表現感病;產量2853.60 kg/hm2,產值48485.16 元/hm2,均價16.99 元/kg,上等煙比例42.59%,中上等煙比例85.76%,其產量極顯著優于對照品種‘NC89’,產值顯著優于對照‘NC89’,上中等煙比例略優于對照,其他經濟性狀較對照‘NC89’略差或相當,整體表現相對較好;烤后原煙顏色金黃,煙葉成熟度較好,多為成熟,少量尚熟,葉片結構多為尚疏松,身份中等,油分有至多,色度多為中等,烤后原煙的外觀質量與對照品種‘NC89’相當;總植物堿含量2.03%,總氮含量1.59%,還原糖含量29.65%,總糖含量37.23% ,鉀含量1.12% ,氯含量0.11% ,淀粉含量3.95%,氮堿比0.78,糖堿比14.61,兩糖含量相對偏高。建議在黑龍江煙區進一步示范驗證。

(3)‘Y8190’田間生長整齊,長勢強;株式塔形,葉形橢圓形,葉色綠,節距均勻,莖葉角度中等;落黃較快,落黃相對較集中,較耐成熟,容易烘烤;平均打頂株高106.29 cm,可采葉數18.9 片,莖圍10.43 cm,節距4.63 cm,腰葉長71.59 cm,腰葉寬27.39 cm;移栽至現蕾57.67天,移栽至中心花開64天,大田生育期124天;對TMV、PVY 均表現感病;產量3129.84 kg/hm2,產值53102.40 元/hm2,均價16.96 元/kg,上等煙比例37.63%,中上等煙比例82.77%,其產量、產值極顯著優于對照品種‘NC89’,上中等煙比例略優于對照,其他經濟性狀較對照‘NC89’略差或相當,整體表現相對較好;烤后原煙顏色金黃,煙葉成熟度多為成熟,葉片結構多為疏松,身份多為中等,少量煙葉身份稍薄,油分有至稍有,色度多為中等,烤后原煙的外觀質量與對照品種‘NC89’相當;總植物堿含量1.91%,總氮含量1.72%,還原糖含量27.23%,總糖含量35.19%,鉀含量1.05%,氯含量0.11%,淀粉含量4.80%,氮堿比0.90,糖堿比14.26,兩糖含量相對偏高。建議在黑龍江煙區進一步示范驗證。

(4)經濟效益高低是衡量品種和評價科研成果水平的主要依據之一;提高上等煙比重是優質烤煙生產的重要指標之一[16]。‘優選1 號’除產量極顯著的高于對照‘NC89’外,其他經濟性狀均較對照‘NC89’差,其中上等煙比例與對照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Y106’除產量略高于對照外,其余主要經濟性狀均顯著或極顯著低于對照品種;‘CF225’各主要經濟性狀均顯著或極顯著低于對照品種,綜合經濟性狀在參試材料中表現最差;此外,‘CF225’和‘Y106’易烤性較差,烤后原煙的雜色煙比率較高。

(5)‘LY0414’其產量、產值均極顯著優于對照品種‘NC89’,上中等煙比例略優于對照,其他經濟性狀較對照‘NC89’略差或相當,各主要經濟性狀整體表現相對較好;但是,其大田生育期長達132 天,屬晚熟品種,與黑龍江煙區氣溫低、無霜期短、活動積溫少的生態條件特點相矛盾;另外,‘LY0414’耐肥性較差,落黃慢,適合于土壤肥力較低的煙區種植,而黑龍江煙區植煙土壤有機質含量、速效氮含量均較高,這無疑會導致煙株生長后期控制氮素的供應比較困難,也加大了出現成熟期推遲、品質下降等現象的風險。

4 討論

(1)2000 年以來,黑龍江省煙葉生產主要栽培品種一直都是自育品種‘龍江911’[17],約占烤煙栽培面積的85%以上,為提高省內煙葉質量、改善煙葉品質、凸顯地方特色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推廣品種單一,導致退化嚴重,抗性下降,病害發生日趨嚴重;同時,也對中式卷煙原料多樣性的需求產生了較大影響。而黑龍江省可提供生產的后備品種匱乏,品種問題已成為制約煙葉生產發展的瓶頸。因此,針對黑龍江煙區生態條件特點、烤煙品種現狀和卷煙工業需求,以優質、多抗、豐產、適應性強和易烘烤為目標,篩選綜合性狀優良的烤煙新品種,是解決黑龍江煙草生產上可供選用的優良品種匱乏、推廣品種單一問題的工作重點。

(2)目前,黑龍江煙區TMV呈逐步加重和蔓延的趨勢,已嚴重影響生產的穩定發展和煙葉質量的提高。針對TMV防治,推廣抗病品種無疑是煙葉生產中最簡便、成本最低、效益最顯著的一項技術。本試驗中,‘JZ7-07’產量、產值、原煙外觀質量均明顯好于對照品種‘NC89’,田間自然發病條件下,對TMV表現抗病,這一抗性特點與全國烤煙品種試驗病害人工誘發鑒定和抗性評價結果相一致。‘JZ7-07’對TMV的抗病性能與目前黑龍江煙區主栽品種能夠達到抗病性互補,這也為保持煙草生產中的遺傳多樣性、品種合理搭配提供了可能。

(3)鉀含量是評價煙葉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中國煙葉鉀含量普遍偏低,特別是北方煙區,差距更大,如何有效提高煙葉含鉀量一直是煙草生產上急需解決的一項重要技術難題。研究結果表明,煙草的吸鉀能力與煙葉含鉀量在基因型間存在明顯差異[18-20],且鉀積累效率可通過遺傳操作進行穩定遺傳[20]。因此,應用礦質營養性狀遺傳改良理論培育富鉀煙草品種可以提高煙葉含鉀量,從而達到降低煙葉焦油量、提高安全性的目的[21]。在本試驗中,在鉀含量上,不同品種(系)間存在明顯差異,以‘CF225’較高。綜合分析,初步認為‘CF225’可能具有鉀高效型遺傳基礎,可以作為富鉀的育種種質資源。

(4)品種對于不同產區煙葉質量風格特色形成起著重要作用,推廣特色優質品種是打造特色優質煙葉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選用品種的適應性不僅要與煙區生態條件相吻合,其質量風格特色還要與工業對當地煙葉質量的要求相一致。經過1 年的試驗,對這幾個新品種(系)的特性有了一定了解,但研究尚不夠系統、深入,與邵蘭軍等[12]、王浩軍等[13]的研究相比,由于缺少工業企業的深度介入,沒有突出工業企業在目標選擇及煙葉質量風格需求方面的主導作用,所篩選出的新品種(系)是否既適應產區實際又符合工業品牌需求還有待于進一步驗證。基于此,在接下來的示范驗證過程中,必須堅持“工業主導、商業主體、科技主力”的基本原則,工商研在品種選擇、優化布局等方面加強合作。要通過開展新品種對比試驗、煙葉質量分析和工業使用評價等系統工作,并加強良種良法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充分挖掘品種的遺傳優勢,彰顯龍江煙葉質量特色,滿足品牌發展對特色優質煙葉原料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邱恩建,陳榮平,宋寶剛,等.烤煙新品種龍江237 的選育及其特征特性[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2):347-350.

[2] 賈興華,馮全福,王元英,等.烤煙新品種中煙202(CF202)的選育及其主要性狀鑒定[J].中國煙草科學,2012,33(1):1-6.

[3] 王元英,周健.中美主要煙草品種親緣分析與煙草育種[J].中國煙草學報,1995,2(3):11-22.

[4] 楊鐵釗.煙草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67-72

[5] 馬文廣,許自成,李永平,等.烤煙品種(系)經濟性狀和評吸品質的穩定性分析[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36(2):111-116.

[6] 周金仙.不同生態條件下煙草品種產量與品質的變化[J].煙草科技,2005(9):32-35.

[7] 周繼衡.發展特色煙葉是重點骨干品牌和優質煙區實現共贏的合作平臺[J].中國煙草學報,2009,15(6):70-74.

[8] 任學良,李繼新,李明海.美國煙草育種簡況[J].中國煙草學報,2007,13(6):57-64.

[9] 李永平,馬文廣.美國煙草育種現狀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煙草科學,2009,30(4):6-12.

[10] 韓小淵,李小波,冉茂,等.重慶山地特色烤煙新品種篩選[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5):134-138.

[11] 奚柏龍,黨軍政,朱峰,等.安康煙區烤煙新品種(系)適應性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25):80-86.

[12] 邵蘭軍,饒興義,馮婭,等.廣東中煙遵義基地不同烤煙品種煙葉品質差異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25):10259-10261.

[13] 王浩軍,胡海洲,劉寶法,等.貴州六盤水煙區烤煙新品種的篩選與評價[J].農學學報,2012,2(2):5-8.

[14] 國家煙草專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行業標準煙草農藝性狀調查方法YC/T 142—199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

[15] 唐啟義,馮明光.DPS 數據處理系統——實驗設計、統計分析及模型優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85-98.

[16] 劉洪祥,賈興華,王元英,等.烤煙新品種中煙98 的選育及評價利用[J].中國煙草學報,2000,6(3):7-13.

[17] 陳榮平,邱恩建,宋寶剛,等.烤煙新品種龍江911 的選育及特征特性[J].中國煙草科學,2002(4):22-26.

[18] 喻奇偉,葉協群,崔樹毅,等.不同基因型烤煙對鉀素的響應能力[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1):239-242.

[19] 徐文軍,胡日生,郭清泉,等.煙草鉀營養的基因型差異及烤煙育種中應用研究[J].作物研究,2006,20(1):68-70,74.

主站蜘蛛池模板: 50岁退休熟女露脸高潮| 超碰97人人射妻|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丁香花在线影院观看在线播放|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免费阅读|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图色40p|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av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日韩 欧美 动漫 国产 制服|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av|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久久| 无码成a毛片免费|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看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卡2卡三卡4卡 乱码欧美孕交| 女人高潮抽搐喷液30分钟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丝袜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国产无套内射久久久国产| 性色av无码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久久躁狠狠躁夜夜av| 色综合久久蜜芽国产精品|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无码不卡中文字幕av| 免费能直接看黄的视频| 免费三级网站| 欧美性大战xxxxx久久久√| 天堂在线最新版资源www中文| 人妻精油按摩bd高清中文字幕| 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成人a大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