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英語測試論文

英語測試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7-20 03:03: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英語測試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英語測試論文

篇(1)

“精神頓悟”與“重要瞬間”——試比較喬伊斯的《死者》和伍爾夫的《墻上的斑點》蔣虹

論華茲華斯的情感范疇王潔群

簡·奧斯丁的女性視點何朝陽

后殖民語境中的解構與回歸——解讀《藻海無邊》曾莉

試論娜塔麗·薩洛特在心理描寫上的新突破劉成富

讓敘事者站在故事之外——論海明威《永別了,武器》中的敘事策略曹波

轉喻的根隱喻及其主要類別谷化琳

沖出隱喻的囚籠──一個女權主義視角鄭守疆,張學智

論“be”動詞在語篇中的邏輯意義陳建生

語類結構與有計劃和無計劃語篇的構建白紅愛,胡健

段落意識與寫作教學高芳

英語句子(短語)成分及其分類代正明

英漢平行結構對比研究邵志洪

漢英從屬連詞比較宋京生

音律——與宇宙同構趙彥春

文化差異現象在漢譯英中的處理——兼評林語堂的《浮生六記》英譯本高巍

現場口譯技巧探索:添加、重復與簡化王大偉

風格特征及其再現方法肖紅

文學作品翻譯中含意處理的關聯觀周紅專

關于現行漢英詞典恐短癥的簡報陳中繩

談《英漢大詞典補編》譯名來源及定名原則——兼與誠先生商榷于海江

書評:世紀珍藏《俄英漢詞典》虞淑芬

論麥金太爾啟蒙觀的末世論主題——兼論當代文化一般特征程志敏

英語詞語與不列顛文化戴衛平,高維佳

文化中的神話積淀南振興

我國外語教學研究現狀的分析胡春萍,秦曉晴

論母語習得與外語學習王燕

教師話語與第二語言習得林瓊

大學英語與計算機輔助教學唐興正

國際漢學研究的新發展與比較文學的前景樂黛云

全球化時代的文學及傳媒的功能王寧

試論題元語義次范疇性質彭玉海

五四前后中國的日本文學翻譯的現代轉型王向遠

當代英國翻譯教學評述廖七一

初論《英漢大詞典補編》的譯名誠

中國古典詩歌對日本古代詩歌的影響熊篤

婚姻··女性愉悅——勞倫斯《玫瑰園中的影子》與曼斯菲爾德《幸福》比較劉須明

《印度之行》:福斯特對人類及世界的探索之旅李新博

哀傷與歡樂的對話——英國浪漫主義詩歌中夜鶯與云雀意象之對比研究許德金

上帝與詩人——試論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觀顧曉輝

論勞倫斯的女性主義意識梁偉,李晴輝

試論《天真與經驗之歌》中意象—象征的運用朱桂成

中外詩人共靈犀,天下文章一點通——從卡明斯的一首小詩談起張保紅

論《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尼克的雙重作用杜永新

幻滅后的索覓──評菲利浦·拉金詩歌的主題特征呂愛晶

卡佛筆下的美國——解讀卡佛的《大教堂》邱小輕

現實主義的內涵,自然主義的手法——評島崎藤村的小說《家》丁旻

談新詞“pop”的構詞及其相關的大眾文化趙靜云

多媒體技術——跨文化交際的革命何高大

中美文化交流的歷史回顧夏洪進

酒神精神延伸在人類歷史的兩極——普羅米修斯與索科洛夫比較楊曉蓮

論自然言語的信息壓縮性郎天萬

思維模式差異及其對語篇的影響王揚

科技論文中的模糊限制語楊慧玲

評述“科學理論新發現與語言學新思維”李力

西方“新修辭學”及其主要特點鄧志勇

論結構主義文學批評的語言學根源張良林

調查報告:英語本族人對非本族人講英語的感受與態度沈素琴

后殖民主義在我國翻譯學上的投影曹山柯

強化文化平等交流意識,改革外語教學和教材內容張哲

高校外語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技術于江,吳玲英

大學英語課堂的雙語運用馬文麗

中國的“全球化”理論——王韜的“地球合一”說王一川

靈知人馬克安顯靈劉小楓

華茲華斯及其作品在中國的譯介與接受(1900—1949)葛桂錄

惡中之美——試比較《惡之花》與《雨巷》兼論戴望舒對波德萊爾的繼承黃芳

“互文性”作為結構原則——彼得·漢特克的小說《為了長久告別的短信》與傳統文本的互文關系研究馮亞琳

存在的輪廓林克

論彼得·漢特克早期作品中的語言主題豐衛平

艾菲的婚姻悲劇——試析馮塔納的社會批判小說《艾菲·布里斯特》胡嘉荔

母親(Mother)/他者(Other):《女斗士》中的“對抗敘事策略”陸薇

徘徊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弗羅斯特詩作主題分析李楊,張志鴻

論哈代悲劇小說的現代主題顏學軍

蒙太奇式結構——論品特劇作《背叛》和《山地語言》的后現代藝術特征楊靜

對莎詩中“summer’sday”譯義的辨析梁志堅

白色和紅色——苔絲的象征色謝勁秋

索緒爾語言學對西方現代思想的影響綜論陳本益

語言本質“道器”論高玉

從隱喻與反語的比較透視反語的認知性陸如鋼

英語句子成分與謂語結構新探王天明

會話含意理論在中國相聲中的運用高玉蘭

英語話語中的間接照應劉禮進

恭維語的跨文化對比研究段成鋼

英漢軛式搭配的結構比較韋琴紅

西方當代譯學研究:文化整合范式的早期探索傅勇林,曾江霞

語境·語感·邏輯——從譯者的主觀因素看譯文的失真和走樣許建平,張榮曦

動態的讀者反應論對翻譯的指導意義陳志杰

英漢親屬稱謂詞國俗差異研究黎昌抱

美國英語與美國文化戴衛平,高維佳

外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高寶虹

外籍教師在中國的英語教學透視閆建華,劉建剛

認知法及其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趙萬長

從初級漢語教學看對比分析方法在兩種規則教育中的作用葉蓉

冗余現象與外語教學唐建軍

加達默爾的《真理與方法》讀解張法

程序的發現和發現的程序——“研海一楫”之二徐盛桓

論視角交匯規則王陽

詩性哲學與哲學的詩性張偉

黑色幽默與約瑟夫·海勒郭繼德

孤獨、絕望的現代人——論奧尼爾《毛猿》的主題熊沐清

永無止境的靈魂之旅李昊

威塞克斯的女人——論托馬斯·哈下的女性形象張群

對《小城畸人》的女性閱讀何征

愛情·死亡·永恒——艾米莉·狄金森詩歌解讀楊甸虹

男權中心社會的犧牲品——評丹尼爾·笛福之《摩爾·弗蘭德斯》陳明明

《麥琪的禮物》新探——數字、《圣經》典故和作品主題韋榮臣

戲劇文體學的話輪轉換量化分析方法李華東,俞東明

論理性的非理性化傾向何天云

論傳統文化的建構性——兼論經院哲學的歷史功績程志敏

西方文學的人文精神楊政

語言哲學中“人”(講話者)的地位問題概覽姜勝

中西體態語差異的文化透析王軍

語境熱中話詞義林克難

譯可譯,非常譯——談幾種“不可譯”語言形式的變通翻譯楊全紅

口譯語體試析芮敏

語言理論批評的體系標準韓景泉

中介語可變性研究綜述阮周林

從語境的二元互動看語面信息填補白世俊

英漢情感隱喻共性分析周紅

意大利語語音、語法和詞匯的演變趙秀英

試析廣告英語行文準確的文體風格曾立

外語測試:歷史、現狀與展望李清華

淺談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中教師的角色譚紅

閱讀教學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施曉燕

錯誤分析和英語口語教學王正,胡庭山

外語教學中的非語言交際研究郭忠才

后現代與當代中國思想的內在緊張王岳川

論羅曼·英伽登的現象學美學陳登

《源氏物語》悲劇意識論──兼論《桐壺》卷的悲劇意識導向姚繼中

顛覆與抑制——試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鮑西婭形象王玉括

從零余人到重生英雄——勞倫斯小說中的男性形象程琰

普魯斯特:新時間觀引發的小說革命——兼談科學、哲學與文學的關系陳茜蕓

《所羅門之歌》:“追尋”的故事張穎

試論奧康納的“怪誕風格”石云龍

月亮是誰?——從月亮一詞解析肯明斯的詩風徐芳

評《J·艾爾弗萊德·普魯弗洛克情歌》的美人魚意象傅利平

雙性同體的新女性——簡·愛形象新析郭笑梅

從家庭矛盾走入人物內心——從《母親大人》看弗朗索瓦·莫里亞克的心理小說曹婭

困惑的人生——辛格作品《第三者》的主題探析汝紅兵

言語民俗學及其當代影響戴俊霞

走向文化政治學——詹明信后現論評價張新軍

從20世紀的英語流行語看英美社會文化的變遷任龍波

周作人——我國日本文學譯介史上的先驅劉全福

從哲學解釋學理論看優勢競賽論董務剛

“文化競賽論”之管窺尹伯安

英語詞匯中漢語借詞的來源汪榕培,常駿躍

源流·理據·功用——“語言模糊性”解讀魯苓

圖式理論與外語詞匯習得李明遠

韓禮德語氣隱喻理論:分析桑提亞哥與曼諾林之間的關系李國慶

試論交際語言測試的理論模式及主要特征陳紀梁

論海明威《雨中貓》的語言特色曾傳芳

淺議英語中的cohesion和coherence卞正東

試論必具性附加狀語的特征仇偉

也論英語虛擬語氣動詞的形式及其分類——與孫鴻仁先生商榷朱蘇

試論成事性效應在小說中的連貫作用鄧歡

我國模糊語言學的奠基著作——評伍鐵平先生新著《模糊語言學》王化鵬

論文化思想差異與英語教學王守仁

篇(2)

【關鍵詞】交際性測試 高中閱讀測試

一、交際性測試產生的背景和基礎

20 世紀70年代初期,歐洲各國之間的聯系和交往日益頻繁,語言的障礙問題受到關注。于是,一些語言學家經研究提出了以交際為目的,強調語言交際能力的交際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應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實踐證明交際教學法符合語言發展的要求,同時順應社會發展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因此,交際教學法逐漸成為了外語教學的主流。對應交際教學法的測試方法就是交際性語言測試,這種測試理論在國外的口語和寫作測試中被廣泛應用,我國也開始在引用這種測試理念,在高中階段英語考試中閱讀成績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閱讀測試受到了廣泛重視,我們可以將交際測試論應用于閱讀測試。

二、Bachman的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

1972年Hymes首次提出交際能力,隨后Bachman等人將其發展為交際語言能力理論,成為了交際語言測試的主要理論基礎。Bachman認為語言能力涉及語言使用者的語法知識和語用知識,以及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在語言使用的動態過程中,語言使用者要對語境中的相關信息進行判斷、取舍和對語義進行協商。這是一個各種知識和心理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

三、交際測試的設計原則

交際測試并沒有徹底否定了傳統的測試題型和組織程序,只是它更注重語言的使用性。交際測試對傳統測試的加強體現在測試的真實性和反撥作用兩方面。

語言測試的真實性是一直引起大家的討論的問題,一種觀點認為,真實性就是測試任務和現實生活的相似程度,然而,現實生活中使用的語言多種多樣,很難選擇某種語言任務定為標準。另一種觀點認為測試的表面效度就是真實性,這是非常主觀的,命題者認為真實的試題,可能學生認為不真實。Bachman(1991)提出保證測試的真實性須考慮以下兩點:(1)在命題時,試題任務要盡量模擬目標語言使用的情景,這就是所謂的情景真實性。在口語考試中比較重視這一點,比如在商務英語口語考試中,會安排考生用英語面對面交談來完成測試任務,這就是模擬考生以后的工作中要遇到的商務談判情景。(2)設計的測試任務要與考生存在交際關系,讓考生運用交際語言能力去完成該任務。我們要綜合考生自身的特征和具體語言使用的場景去觀察考試的交際真實性。再以商務英語考試為例,模擬商務談判的口試對于以后從事商務工作的考生來說是有交際真實性的,但對于師范專業的考生來說,其交際真實性就不高。Davies(1968)指出,測試應像仆人一樣服務于教學。然而,當今的應試教育已經使得教學反過來服務于測試了,特別是高考這樣的大型考試,考什么已經決定了教學重點是什么。面對測試這種消極的反撥作用,有些人主張取消考試,但這是不現實的,在當今的教學領域,各種測試仍有存在的必要。交際性測試對外語教學有積極的反撥作用,讓學生不再機械地記憶大量單詞、語法規則,而是去進行有意義的言語交際活動。交際測試的核心在于考察并衡量考生的交際語言能力,這將推動語言教學朝著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方向發展,交際測試將成為語言測試的主流。

四、用交際測試理論指導高中英語閱讀測試

閱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表現之一,閱讀能力包括:跳讀能力;略讀能力;精讀能力;語言理解能力。因此,閱讀測試要考察以上幾種能力,根據交際測試理論,閱讀測試要做到:閱讀材料多樣化;閱讀任務考察多種閱讀能力;閱讀任務具有真實性;題型多樣化。高中閱讀材料在題材方面主要有人文類、科普類和社會科學類,在體裁方面主要是議論文和說明文。這些閱讀材料反映了以下特點:(1)考生要用盡可能多的閱讀能力來完成任務。在高中A段,辨別事實細節題較多,其次是歸納推理題。(2)閱讀任務具有盡可能高的真實性。閱讀測試要想做到完全真實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過選擇閱讀材料來盡量提高閱讀任務的真實性。閱讀材料要有以下特點:種類形式多樣、來源廣泛、材料要引起學生興趣。(3)題型多樣化。高中閱讀測試幾乎全部是選擇題,有少數省份有部分填空題和簡答題。題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測試任務的類型。多項選擇題一直是英語測試的主要題型,它有其獨特的優勢,如可以利用計算機閱卷,客觀高效。然而,它的劣勢在于:要想提高試題的質量需要較高水平的專家去命題,普通教師很難做到,費時費力;做選擇題時,考生有一定幾率能猜對答案;它的反撥作用不利于教學。因此,可以在閱讀測試中適當地增加一些其他題型,如重點詞填空、信息轉換、簡答等題型,以限制選擇題的使用。

參考文獻:

[1]Bachman,L.F.What does language testing have to offer[J].TESOL Quarterly.1991,(25):4.

[2]Davies,A.Language Testing Symposium:APsycholinguisticPerspective[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

[3]Hymes,D.H.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In:J.B.Pride and J.Iblmes.

作者簡介:

篇(3)

關鍵詞:英語教學正確理解英語學習

有人說,世界語不屬于任何一個民族,因此也就不會有哪個民族真正重視它,最終難以擺脫消亡的境遇。對于普通人而言,為學習語言而學習的意義并不大,學習語言總是有其功利性的:代表“先進文化”的優勢語言總是成為首選,學習的方式與目的都是“交際”。任何語言都應當在特定語境中通過運用來學習,除此難有簡單又高效的方法。

1、重視培養文化意識

任何一門自然形成與發展的語言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民族文化和社會知識的重要載體。英語教學的目標并非僅僅是語言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交際能力和社會文化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也是教學的重要任務。

英語文化主要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傳統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接觸與了解英語文化有利于加深對語言學習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

2、好的英語是“讀”出來的

怎樣才能學好英語?常常聽到類似的問題,可回答起來就不那么簡單了。這并非單純的學習策略問題,更與學習環境、學習目的、評估方法等息息相關。例如,在學校的課堂中學習與全英文的封閉式學習完全不同,滿足口頭交際要求與滿足文字處理要求完全不同,以標準化測試來評估與在實際運用中估計也完全不同。

很多人聽說過“馬克思學英語”的故事,雖然有啟發,卻無法效仿。原因之一是馬克思是在1849年流亡到英國倫敦后開始學習英語的,也就是學習環境是純英文的。其次,馬克思在英國的目的并不是學習也不是度假,而是從事政治工作,英語是他工作、交流的工具。

一旦將考試作為指揮棒,英語學習便更多地淪為語言知識的學習。于是,語言技能與語言知識的割裂、語言與思維的割裂、語言與文化的割裂等現象比較常見,因為不少教師想當然地認為,瞄準考試題必定能命中目標。但結果并不能令人滿意,因為目前的考試設計正趨向活用,光憑機械的知識拼裝仍然是學不好英語的。

既然我們都承認,在交際中的學習是最高效的,同時我們又不具備理想的聽說交際環境,那么不妨考慮將讀寫作為學習的關鍵。讀側重“輸入”,寫強調“輸出”,所以學好英語須有以下三點共識:常規的聽力輸入與交流是重要的,聽力練習更是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的基礎。寫是訓練、復習、檢測英語水平的重要途徑。泛讀可以提高語言的輸入量,還可以拓展詞匯、鞏固詞匯知識,更可以培養語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語法水平與成句能力。這不僅是基礎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學習途徑,即便是在大學英語學習與考級時,也是最根本的學習途徑。

學習任何語言都需要大量閱讀。我們的母語水平也是在閱讀中不知不覺地提高的。在缺乏理想交際環境的背景下,閱讀是學習英語最便捷的“輸入”工具。這個觀念偏偏是有些教師、學生及家長所不能理解的,他們認為,只要多識記詞匯,記憶足夠的語法規則,學生的語言水平自然會提高。為幫助學生熟悉語言語法知識,教師喜歡布置以選擇題、填空題、句型轉換為主的訓練題,結果練習冊一本又一本,試題集一套又一套,做得學生頭昏眼花,興趣全無,英語水平卻駐足不前。

必須指出的是,閱讀并非是消極接受信息的過程,而是積極思考、理解和汲取所需信息的過程,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表面上,閱讀似乎是單向的語言交際,是理解作者通過言語編碼來表達的思想。事實上,在閱讀時,學習者在譯碼的過程中,有一種重要的機制在起作用,這種機制被稱為“圖式”(schema),即學習者對過去體驗和反應的能動結合。也就是說,學習者在閱讀時先前預設在記憶中的認知結構會與所讀的語言符號產生聯系,他會以已有的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生活經驗來填補文章的信息空白,通過創造性的思維去領會文字符號的意義并進行信息吸收。

3、閱讀英語材料要堅持的原則

3.1要選擇適當的材料

英語閱讀材料的選擇與測試方向關聯不大,而更多要關注:材料的難度要適當,生詞不應超過5%,篇幅不宜過長,理解難度應當與學生英語水平相當,過淺或過難都會影響閱讀質量。閱讀的題材要廣泛,隨英語水平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如起始階段以小故事為主,向初三至高中過渡的過程中不斷增加科技、社會文化、人物、經濟等內容。體裁應做到多樣化,寓言、廣告、新聞、通知、書信、說明文、議論文等均應涉及。所選的材料應突出可讀性和實用性,并富有時代性,能結合生活實際或文化背景,照顧到學習者的年齡特點。

3.2要明確閱讀的任務

閱讀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其要求必須明確,設計恰當的閱讀任務可以幫助學習者集中精力,學會針對性地處理信息,根據材料內容解決實際問題,感悟閱讀技巧。任務設計的主要途徑有:掌握主旨大意;理解材料中具體或抽象的概念;理解字面意思和深層含義;理解全篇的邏輯關系與作者的態度、意圖;進行合理的推斷。

常見的題型有:對主題、中心思想或標題的理解;對細節問題的考查;對作者意圖的理解;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猜測詞義等。

3.3要形成良好的習慣

學習者要帶著信心(能理解)、好奇心(想了解)來進行閱讀,將掌握文章大意、完成學習任務作為閱讀目標,而不必太拘泥于細節。例如在遭遇生詞時,只要不影響整體內容的理解,就不必停下來查詞典,因為那樣會打斷思路,影響閱讀速度,甚至扼殺閱讀的興趣。我們要培養學生以下良好習慣:有意識地注意文章的首、尾句及每個段落的首、尾句,這往往是理解文章的關鍵內容。對于較難的文章,可以粗略地看一下便去看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尋

找所需要的信息。

4、結語

縱觀20年來的英語測試改革,閱讀能力考查的權重趨向于加大,而語言語法知識的權重相應縮小。同時,閱讀測試的速度要求也提高了。例如高考英語全國卷1998年的閱讀理解題的詞匯量不足1900詞,10年后猛增到3000詞以上。在強化語篇分析的背景下,試卷中考查篇章閱讀能力的分值也最高。因此,說英語高考得高分的關鍵是做好閱讀理解題,這絕非妄言。

參考文獻

篇(4)

[論文摘要]面對目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文章提出兼顧英語四級和英語能力培養的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模式。同時,還分析了在實施過程中各環節應考慮的問題,并提出了在各環節的具體操作中一些可行辦法和措施。

目前我國很多院校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處于兩大困境中:一是cet4和cet6作為一項全國性的英語水平測試,為了追求較高的四級過級率,不少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盲目地以四、六級考試為中心;二是很多學生把四、六級(尤其是四級)作為大學英語學習的終極目標,一旦通過了等級考試,英語學習動力就消失了。這兩大困境最終會造成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能力的欠缺,甚至出現英語高分低能的現象。這顯然和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不符的,因此,如何才能達到兼顧英語四級過級率和英語能力的培養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基于英語四級的大學英語分層教學

盡管已進入大學,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特別是非重點院校)還是比較薄弱,因此大學第1和第2學期的英語教學應以夯實語言基礎為主,尤其是聽力和閱讀等語言技能方面。在這一階段,大學英語四級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為非英語專業學生提供一個切實的學習目標,另一方面也能較有效地檢驗教學情況,因此可進行隱形分層教學,即任課教師在以行政班為單位進行教學時采用內在尺度法,暗中把相當水平的學生分配在不同的組內,實行組合搭配,以便于開展小組合作式學習。在通過四級考試之后,學生完成了大學英語學習的第一階段的學習任務。這時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內容以及任務等都應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從而滿足學生更高的和不同的學習要求。因此,可按是否已過四級的標準進行分班分層教學。對于已通過四級考試的學生可設置一些他們感興趣并且具有實用性的等效學分課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相應課程來完成大學英語學分。對于還未通過四級考試的學生而言,可繼續以語言基礎為主進行教學,也可適當地設置一些類似等效學分課程的全校性英語選修課程供未過四級的學生進行選修。

二、基于英語四級分層教學的實施環節

1.任課教師的配備。首先,大學英語任課教師作為課程實施者,是進行分層教學關鍵的環節。無論是基礎班還是等效學分班,應根據教師的專長來配備;其次,任課教師的再學習也相當重要,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基礎、學習要求和動機等都和英語專業學生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名稱的課程在等效學分班實施也會和英語專業的學生有所不同,任課教師不僅應學習相關課程內容,也要掌握一些相關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法,以及了解學生學習動機等各方面的科學研究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再次,可讓同一課程的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團隊,分工合作,取長補短,既有利于教師之間的互助和溝通,也有利于更好地完善課程設置。

2.課程的設置。總體上而言,等效學分的課程設置應該注意兩點:第一,課程要多樣化,具有可操作性、實用性和趣味性,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要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第二,繼續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特別是聽、說、讀和寫,具體操作可按如下進行:各個等效學分課程的教師可根據該課程的特點和性質,在教學內容里適當地配以語言基本技能的練習。就各個課程具體操作而言,同一課程的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可共同商討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當然在設置內容上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和需求。同時,課程組成員應在組長的帶領下齊心協力收集相關資料,有效利用網絡資源,集體備課,最終達到資源整合,資源共享。

3.管理環節。進行分層教學班級重組后的教學管理存在很多問題,這需要從多方面進行配合管理:首先,學校政策方面應該對分層教學給予一定的資金和相關政策(如要求行政職能部門和教師積極配合等相關具體政策或辦法)等方面的協助。

其次,行政部門配合管理學生紀律。分層教學后,同一英語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行政班,因此在分層后的英語教學班的學生就很容易擺脫原行政班的班規班紀的約束,原班主任也很難了解其行政班學生在英語課的表現及學習狀況。為了避免這一現象,在分層教學分班時可根據本校學院數和各學院學生過級情況等把全校的所有學院整合成幾個大的團體,然后在各個團體內部再根據四級成績和學生的選擇進行分班,每個團體內的各學院再相互溝通和商討該團體內的學生管理和班主任分工安排。

再次,在分層教學后,學生心理上可能產生一定的變化,特別是未過四級的基礎班的學生。在這一點上,任課教師應注意多觀察,和學生多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同時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和積極反饋。對于個別心理變化大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必要時應聯系相關班主任或負責人來共同幫其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最后,分層教學也需要教務管理部門的積極配合。應及時反饋學生四級過級情況,及時了解學生過級情況。教務管理部門也應積極配合完善教務選課系統,在各學院的配合下能較為高效地完成選課任務。

4.硬件設施的配置。學校應努力增設多媒體教室,為課堂教學提供良好平臺。這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開展網絡教學,調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官能,把枯燥的、抽象的單詞或語法等簡單化,將原有的講授式英語教學轉變成立體式、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記憶和教學效果。

同時,大學英語教學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學校應盡量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硬件環境,包括信息傳輸網絡環境(包括計算機網,電信網和衛星網等)和教學支撐環境(包括電教館,廣播站,圖書館,有線電視和校園環境等),拓寬有限的課堂教學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

5.考核辦法。總體上,不同層次的教學應通過平時考核和期末課程或模塊考核兩大形式進行操作。內容上,基礎班應更多地從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尤其是聽力和閱讀等方面進行考核。而等效學分班應該從語言基礎技能和相關具體課程的內容兩方面進行考核,比如選擇“視聽說+旅游英語”兩模塊組成的等效學分課程的學生應分別參加視聽說和旅游英語兩個模塊的考試,兩模塊的加權平均分則是該生等效學分課程的期末成績。

但是,基于四級成績的分層教學可能會讓學生最終獎學金評定相對難以操作。目前我國高校大多對獎學金的評定都是按行政班級進行。這樣由于各課程考核的難易度、內容等不同,不同層次和不同等效學分的英語課程的學生的期末成績可能不會完全反映他們的英語水平。因此只按期末考試成績進行評定就會造成不公平,在操作中,可從兩方面進行適當調整:一是不同課程任課教師根據試卷難易度以及其他課程的期末成績情況等科學地對該科期末成績按比分進行整體調整;二是在獎學金評定時,各學院可以把學生的課程期末成績和某次水平測試成績(如cet4)的加權平均分作為該課程的最終成績進行評比。

綜上所述,面對當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困境,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但是,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大學英語課程變得更具實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我們也不能忽略對學生英語基礎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李冬梅,唐人.試論英語自主學習硬件環境建設[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2]李新,蓋海紅,王素軍.模塊教學動態分層全程考核——中職財經類經濟法課程分層教學的實踐嘗試[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1).

[3]孫麗萍.大學英語教學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j].孝感學院學報,2010(7).

[4]王先榮.大學英語隱性分層教學實驗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5(1).

[5]趙亮.試論大學英語的分層次教學[j].教育與職業,2010(8).

篇(5)

關鍵詞:醫學信息檢索;雙語;多模式;考試

考試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組織考試能有效地了解和考查教學效果,有助于改進教學。我國高校現有的考試模式、考試評價制度,對促進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化,傳統的不合理的考試模式,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制約作用逐漸凸現出來[1,2]。

1國內外考評分析

我國現行的高校考評制度存在著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主要體現在:①考試形式單一,考試范圍狹窄。目前高校考核的主要形式是筆試、口試、論文,在這幾種形式中,閉卷考試采用最多,其他形式使用較少。②考試內容重書本理論知識,局限于教材。存在考前劃范圍、定重點的現象,學生們普遍是"背多分"式學習,不利于學生的主動學習。③考試時間過于集中,學生學習壓力大。高校考試多集中于期末,大多數院校在期末單獨抽出一至兩周作為"考試周",學生在短時間內承受著極大的考試壓力,造成了學習上臨時抱佛腳,突擊應付考試,不利于有效鞏固學習成果。④ 試卷分析與考試結果反饋力度不夠。教師閱卷只重判分,不注重試后分析,也沒有改進教學策略,為考試而考試的現象普遍存在。⑤傳統的考試方法違背了智能規律。哈佛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在20世紀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3]。將智能歸納為九種,即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肢體動覺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個體之間的智能差異往往不在于高低的差別,而在于其特長表現在不同方面,因此不能以單一的模式來評判個性化的智能狀況。教育要以多元化的模式去挖掘、提升個體的智能,使被教育者的智能發揮至最高水平。

國外考試注重了平時成績及過程性的考核,考核形式實現了多樣性。借鑒國外高校的考試制度,對完善我國高校考試制度或可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功效[4,5]。

美國強調過程評價的考核模式[6-8]。美國大學非常注重過程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安排不同的考核方式,以多樣化形式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新能力。課程的考核方式有口試、小組討論、課堂參與、案例學習論文、學期論文、期中測驗和期末考試等。采用科學的考試理念、靈活的考試方式和人性化的考試管理[9]。英國大學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其考核方式有多種,如課堂討論發言(class discussion)、實地訪問調查報告(investigation)、課堂演講(presentation)、案例分析(case study)、分析報告(report)和撰寫論文(essay)等,論文和報告是主要的考核方式。德國大學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模式,在整個考試過程中沒有試卷,均是教授就約定好的課程提出問題,考生根據自己的學識作答,教授可隨時給予補充和提示,考試就像一個研討會。最后,經過教授和助教商討后,對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注重的是應用能力而非記憶性知識的考核[10], 在考試內容上,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或特長選擇考題,采用分次累積的計分方法,避免單一指標的評定方法,考試結束后,教師不僅要評定分數,還要討論考試內容和方法,且根據學生的不足給予個別輔導。日本是注重個性和創新能力的考試模式。日本高校的考核由平時考核、定期考核以及學年考核相結合而成,突出考核的連續性與綜合性。考試方式主要依據課程的特點而定,很多高校對口試作為筆試的輔考核手段在一些課程中作為硬性規定。并且課程設計、科研論文、社會調查報告等實踐性、創造性的考核方法也在逐漸代替傳統筆試。

醫學信息檢索課是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課程涉及生物學、醫學和信息技術,具有國際通用性強、可比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目前世界上大型的、權威的數據庫大多為英文數據庫,在檢索這些數據庫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與專業英語打交道。雙語教學符合國家政策和我校的"十二五"建設發展規劃"把北京工業大學建設成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的要求。教學目的是為了提高W生獲得與利用文獻情報、跟蹤世界前沿研究領域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學及獨立分析、研究、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對專業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

醫學信息檢索課自從2007年至今已經實施了8輪雙語教學,在教學實踐中,任課教師深刻體會到除了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外,考試模式也必須多樣化。傳統的考試方法之題型不外乎選擇填空、簡述、論述等項目,學生只要背熟課本及筆記就可輕易獲得高分;而以做實習題代替考試的方法,學生仍處于被動地位,檢索方法應用的范圍很受限制,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11]。閉卷、開卷以及由老師出實習題以實際操作代替考試等方法均不太理想,因此需要開發新的、適合全面測試學生文獻檢索和專業英語應用能力的考試方法。

2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本課題研究的長期目標是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短期目標是使學生學會查找專業文獻的有效方法,掌握文獻綜述的撰寫方法,為申請科研基金項目和畢業設計做準備;并掌握一定的專業詞匯,能閱讀理解英文文獻。

2.1.1設計多模式的考試方式,使考試成績與應用能力密切聯系 傳統考試忽略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使得記憶力成為考試成功與否的決定要素,造成了"平時松、考前緊、考后忘"的現象。因而本課題設計多元化的考試方式,讓學生在學中考、考中學,在學習過程中順利完成考試,而且考試成績能充分展現對課程內容的應用能力。

2.1.2發揮考試作用,提升文獻閱讀與英文表達能力 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程,學生經常滿足于找到一些文獻,而不去關注所找到的文獻是否滿足要求,不能很好地分析和利用文獻。課題研究制定合理的考試方案,督促學生閱讀文獻,掌握專業英語詞匯,并能夠準確表達。

2.1.3利用考試指揮棒,指導科技論文寫作 目前的本科生,在大學階段缺少科技論文寫作訓練,突出體現在科技項目的申請書和畢業論文上,從內容到格式都不符合規范,學生往往困惑于寫什么和如何寫的問題。在本課題研究中利用考試這個指揮棒,指導學生去提煉問題,學會清晰地書面表達,無疑對學生今后的科研和就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2.2.1解決突擊考試、一次考試論成敗的問題,注重過程性考核,最大發揮學生潛能 本研究根據多元智能理論,設計了多模式考試方法,從動手、合作、口頭表達和書寫等多方面挖掘、提升個體的智能,使被教育者的智能發揮至最高水平。將考試分散到多個學習環節中,減輕了期末考試的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考試。

2.2.2解決重考試輕反饋的問題,注重溝通與反饋,以評促學

集中考試方式,教師閱卷判分后沒有機會面對學生進行試后分析。改革考試方案后,每次檢索報告均要評定成績作為課程總成績的組成部分,因而可以在檢索實習中及時發現問題,主動與學生溝通互動,對檢索報告中的問題及時反饋,克服了為考試而考試的現象。

2.2.3解決考完即忘,強化課程的持續性和后效性 在科研項目申請、畢業設計、工程實踐環節中,項目組成員均積極參與,指導學生熟練應用文獻檢索技能,獲得相關信息,對國內外研究現狀做出較全面的分析和總結,體現課程的持續性和后效性。

2.3 技術路線 ①課程的第一次課就公布考試方案,評分標準。聽課與課堂回答占總成績10%,檢索實習報告占30%,英文口頭報告占20%,綜述論文占40%。②在課堂教學各章節中穿插思考題和專業詞匯的解讀。③文獻檢索實習。充分利用圖書館提供的資源,安排檢索實習尤其是對英文數據庫的檢索;檢索內容由學生根據專業興趣提供給教師,以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檢索中除了要求獲取目標文獻外,還強調對文獻摘要及專利權的翻譯。檢索課后通過教育在線提交實習報告。教師給每次報告評定成績,并在下次上課進行反饋,尤其是對英文文獻閱讀情況重點點評。④英文口頭報告。要求學生準備英文課件,就某個主題進行英文闡述和答辯。教師和同學提出問題,并對陳述內容和格式、陳述者的語音和儀態進行綜合評定。⑤撰寫綜述。由教師講解綜述論文撰寫的一般要求和規范,學生結合感興趣的專業課題,自定論文題目。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科或專業當前研究熱點擬出一部分參考選題。在綜述寫作的過程中,要查找和利用大量的文獻信息,促使學生自覺鉆研文獻檢索方法和技能,付諸于實踐。要求參考文獻中不少于1/2的英文文獻,督促學生認真閱讀理解外文文獻。通過綜述的寫作全面了解專業發展動態。另一方面,學生在寫作綜述的過程中也鍛煉了文筆,提高了寫作水平。教師寫出批改意見及建議,鼓勵學生向編輯部投稿,參考審稿人的意見反饋,在反復修改文章過程中培養細致和耐心的科研態度。⑥檢索過程的描述。在撰寫綜述的同時,要求詳細說明查找文獻信息資料的方法及過程,如怎樣分析研究檢索課題;怎樣選擇檢索途徑以及選擇檢索途徑的理由及結果;選擇了哪些檢索方法,為什么要這樣選擇,其效果如何;如何使用檢索工具及數據庫,如何利用網絡及電子資源;如何整理、分析、歸納檢索所得的文獻資料等等。⑦后續調研。項目組成員參與本科生科技基金和畢業論文的評審,掌握文獻檢索的應用情況,及時反饋到教學實踐中。

3結果

按照本研究思路,經過多輪的雙語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表現在:①課堂出勤率高,雖然多次調整課程安排,但每堂課的出勤率均在90%以上。②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有較多的參與機會,如回答問題、朗讀、總結等。尤其在最后階段的英語口頭報告中,同學們非常踴躍,講臺前有的從容大方,有的口語流暢,有的詼諧幽默,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風采和較高的英語水平。個別口語稍差的同學在回答問題中也能體現出他們對所選課題較全面的了解和自己的見解。③實習檢索態度認真,檢索報告質量較高。同學們積極利用課堂上提供的環境進行檢索,并在課下進行完善和總結,從英文摘要的翻譯中可以看出學生專業文獻閱讀能力在逐步提高。④學生基本掌握綜述的寫作方法,已有學生在期末作業的基礎上,對內容經過修改和提煉,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論文。⑤學期結束的師生互評中,學生的優良率在80%以上,學生評教在90分以上,改變了雙語教學不受歡迎的局面。

4總結

教學實踐中也發現學生受專業知識的局限,對許多專業詞匯不理解,英文翻譯和用詞不規范,這提示專業課教師在授課中應強調常用專業詞匯,學生應加強專業文獻的閱讀,雙語教學應在更寬的范圍內推廣。

總之,改革考試方式,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和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模型,設計具體的操作方法。強化實習環節,使學生在"做"中"學",讓考試不再成為負擔,學生能真正掌握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并體會到收獲的喜悅。

參考文獻:

[1]寧蕓. 高校考試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 教育與考試,2009,6:76-78.

[2]薛松梅,李樹雯.以能力和素質為導向的考試改革探索與實踐[J]. 教育探索,2009,1:29-30.

[3]林春麗.多元智能理論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啟示[J].高教論壇,2009,12:50-53.

[4]徐利謀,蔣建平,劉延慶.借鑒國外考試模式改革高職院校考核方式[J].職教通訊,2011,24:74-77.

[5]姜秀全.借鑒國外高校考試模式實施創新課程考試改革[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9,31(5):44-47.

[6]邢維全.美國高校考試評價制度的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J].天津電大學報,2009,13(3):49-51.

[7]陳棣沭,韓婧.美國大學課程成績評定方式對我國大學的啟示[J].教育科學,2009(6):76-81.

[8]梁澤磊,張同心,李永斌.中美高校課程考試比較研究[J].中電力教育,2011,29:65-72.

[9] 呂建強. 美國高校學業考試制度的概況及其特點[J]. 教育與考試,2012,1:91-96.

篇(6)

(廣西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 545006)

摘 要: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研究者們已經明確地意識到社會文化因素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對社會文化因素的研究多側重對學習者二語習得影響,而其對外語教學中教學評估體系影響研究就很少。因此,文章試圖探索和研究外語教學評估體系中的社會文化因素,從而進一步完善目前的外語教學評估體系。

關鍵詞 :外語教學評估體系;社會文化因素;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40(2015)05-0133-04

收稿日期:2015-04-15

作者簡介:唐季紅(1978-),女,廣西桂林人,廣西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一、外語教學與社會文化因素

隨著社會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學、語用學在外語教學中地廣泛應用,外語教學研究者們逐漸認識到:語言學習者即使把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知識都學得很好,在進行語言交際時也難免會遇到困難,這就是因為缺乏對所學語言的社會文化因素的了解,因此,外語教學必須在學好語言知識的基礎上,引進所學語言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改變傳統的“學語言就教語言”的教學模式,把英語教學進一步地深入地語言的運用上來,培養學生的社會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文化敏感性,從而使學生能夠用地道、得體的英語進行交際。事實上,外語教學中的社會文化因素也早就引起了研究者們的注意,只是重視程度不夠,比如現行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沒有體現出對學生文化素養的考察,還是停留在考查學生的英語聽力、閱讀、寫作、翻譯等語言知識層面。并且,目前的大量的研究成果多是強調外語教學中應以“目的語文化背景知識”為主,如:詞語的文化內涵、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及目的語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這些相關的研究成果確實為當前外語教學中文化體系構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培養學生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并不能只關注對目的語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更為重要的是要學會比較和融合母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從而把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介紹到目的語國家。當今,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加強,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學習漢語,說漢語的華人也是遍布世界各國,漢語也越來越廣泛地被用作國內和國際交際的工具。因此,外語教學也要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適應世界經濟和多元文化社會發展的需求,改變過去在外語教學中只關注目的語文化對外語教學的影響,忽視了學習者自己的本民族的社會文化因素。[1]

大學英語教學所涉及的社會文化因素范圍比較廣,包括家庭文化、價值取向、語言文化、資源環境等多方面。學校的教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是千絲萬縷,因此社會文化因素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環境中的必須要考慮的因素,當然也會影響到大學英語教學,例如“英語學不學都沒關系,反正我們平時也用不著”或“學好英語走遍天下”等信息,所以社會文化因素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不容忽視。

二、外語教學評估體系的現狀分析

過度強調語言知識的掌握是我國傳統外語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這樣就使得外語教學工作者誤把應試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評估的重點。多年來,終結性評估系統在外語教學評估體系中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總的來說,主要包含了三個子系統:基礎階段結束時的四、六級英語考試(或A/B級考試)、各學期期末的學業考試、社會對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需求與評價。[2]這種單一的測試手段已經不能滿足目前多元化教學的需要。《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認為:“教學評估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估體系對于實現教學目標至關重要。教學評估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指出“對學生學習的評估分為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形成性評估特別有利于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在實施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教學模式中尤為重要。形成性評估可以采用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記錄、網上自學記錄、學習檔案記錄、訪談和座談等多種形式,以便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評價和監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終結性評估是在一個教學階段結束時進行的總結性評估。終結性評估主要包括期末課程考試和水平考試。這種考試應以評價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主,不僅要對學生的讀寫譯能力進行考核,而且要加強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考核。”教學評估還包括對教師的評估,即對其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估。對教師的評估不能僅僅依據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應全面考核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和教學效果等。[3]傳統的教學評估,評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質量主要是依據考試成績,不但不能全面、正確地發揮教學評估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英語的教學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反撥作用,因此,目前各高校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并實施相應的評估方式,也就是把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結合互補,以取得最佳的評估效果。

三、社會文化因素對外語教學評估體系的影響

(一)社會文化因素對學生學習評估的影響

在外語教學評估體系與評估現狀分析這一節中,我們已經提到對學生學習的評估主要分為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形成性評價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形成性評估是教學過程中進行的過程性和發展性評估,即根據教學目標,采用多種評估手段和形式,跟蹤教學過程,反饋教學信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既然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跟蹤,那它必定會受到各種因素,比如:物質環境,社會文化因素,精神因素等的影響。在此文章將對社會文化因素對學生學習的評估體系中的評估主體、評估內容、評估手段、評估功能幾個方面的影響進行討論。

1.評估主體。傳統教學評價的評價主體基本上只是教師,并且多是僅僅依靠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評定。根據Hall(1966)和Hofstede(1980)在文化比較研究和跨文化交際學研究方面中之一的權力距離,即一個社會成員對于各種機構和組織中存在的不平等權力分布的態度,也就是對社會等級結構的看法。高權力距離文化接受不平等權力分布,認為社會等級結構的存在很自然,因此權力關系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際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4]在體現高權力文化的中國,孩子要孝敬父母,學生要尊敬師長,下級要服從上級。且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把教師看作是知識的源泉,學生習慣于按照老師的傳授模式,按部就班地學習,自然教師就成為了教學評價的主體。而如今,隨著我國對外交流的進一步推進,西方文化對我國的外語教學也有了很大的影響。比如在美國,家長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友好的關系,孩子不依賴父母,學生可以與老師討論,甚至爭論。這種低權力距離文化的影響,使得我們廣大外語教學者意識到教師不是全能的,也不是正確無誤的,在加上教學環境的變化,計算機網絡在各高校的使用,使得大學英語教學中評價主體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它的參與者更廣泛,已不僅是評估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而是參與評估進程的所有人,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估、學生自己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估等。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評估實際上也是自我反思、自我發展的過程,有利于其看清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加明確學習目的;學生之間進行評估能夠使學生看到自己與同學的差距,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教師由于知識構建比較全面,其評估能夠保證評價的方向性和全面性。其次,隨著中國家庭模式的變化,現在多數家庭都是以核心家庭模式為主,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的關注程度也是也來越高。

2.評估內容。由于傳統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傳授知識,因此評估內容也相對比較單一,主要是對所學知識點的考察,包括現行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還是停留在考查學生的英語聽力、閱讀、寫作、翻譯等語言知識層面,并沒有體現出對學生文化素養的考察。家庭是孩子進入的第一所學校,良好的家庭氣氛對于孩子道德品質的培養、性格的形成以及創造力的發揮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大環境和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家長們也由過去單純地關注孩子的英語考試成績轉變為更多地注重孩子的英語學習過程(如:孩子的學習興趣,表達能力,及對國外文化知識的了解等)。其次價值環境是一種無形的環境因素,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教育力量。首先,很多高校已取消了四、六級與畢業證掛鉤的有關規定,這樣一是減輕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壓力,同時也讓學生們逐漸轉變了應試學習的態度,把四、六級考試作為自我檢查和測驗的工具。學校和學生都意識到應該把培養大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作為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學目標的轉變當然就會使得教學評估內容也要相應地轉變。[5]我們不應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影響學生學習發展包括智力和情感的所有因素(如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團隊精神、表演才能等),體現多元化的特征。同時考慮到我們學生對中國社會文化及其英語表達的陌生感,在對學生評估的內容方面,我們可以在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合理地增加一些有關社會文化的內容,尤其是應該添加部分涉及到中外文化對比的內容,比如:與中國社會文化有關的英語寫作,學習用英語來表達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詞匯,還可以就中外文化差異的比較與對比寫一些英語議論文。此外,對于文化內容的考查除了書面表達外,我們還可以考慮用口頭表達的方式,比如辯論、演講、口語測試等。

3.評估策略。受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中國人形成求穩的心理和好靜的性格,因此不習慣用口頭形式來表達自己,所以我們的教學評估策略多是采用書面形式,即使是英語這種語言課程也是采用書面、紙質的測驗為主。而如今,當評估內容趨于多元化時,那么傳統測驗顯然是無法實現的,必須采用對應的多種評估策略以實現有效的評估。測試作為重要的評估手段之一還應繼續保留,除此之外還應根據教學環境、學生素質等具體情況采用適當的評估策略,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我們可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評估,學習檔案記錄進行跟蹤,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把學生們小組合作的項目的準備、演示、評定等進行播放。同時,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還可以通過網上調查問卷或是跟學生面對面的訪談、座談等評估方式來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4.評估功能的轉變。長期以來,大學英語評估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多是以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來反映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激勵學生學習。然而,如今由于評估主體、評估內容、評估策略都隨著社會文化和經濟的發展有所變化,評估功能當然也會有所變化。現階段,各高校都已經認識到終結性評估的片面性,開始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跟蹤,把終結性評估與形成性評估有效的結合起來。評估功能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的特色,在對學生掌握基礎語言知識的技能進行評價的同時,還關注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實踐能力、身體、心理素質等各方面的綜合發展。而這種尊重生命、尊重差異、重視過程、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的全新大學英語教學評估功能,正是目前所提倡的大學英語教學要向生態化方向發展的體現。

(二)社會文化因素對教師教學評估的影響

社會文化因素對教學評估的影響不僅包含了對學生學習評估的影響,還包括了對教師教學評估的影響。在這一小節文章主要從社會文化因素對教師教學態度,教學效果、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幾個方面來闡述。

1.教學態度。教師的教學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影響教師教學態度的因素是教師的待遇問題。教師的職業歸屬感會隨著其職業待遇的提高而增強。職業待遇,作為衡量一門職業社會地位的重要指標,不僅包括政治待遇,還包含了經濟待遇。待遇的高低既反應了社會對該職業的認可,也反應出社會對該職業的需求量以及對該職業的價值認定,影響到從業者對該職業及自身價值實現的滿意度,同時會直接影響職業歸屬感等深層次的心理因素。個體如果職業歸屬感強,就會自覺遵守職業規范,忠于自己的本職工作,反之則會無視職業規范,不承擔相應的責任與義務。[6]

2.教學效果。社會文化因素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社會因素包括師生關系、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教師的收入、社會地位等方面,其影響方面也是多種多樣的。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優劣,良好的師生、生生之間關系使教師學生心情愉快,自覺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既有利于教師對信息的掌握,和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調整,也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性和創造力的發揮,從而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

3.教學內容。任何教學活動都是以其教學內容為基礎的,而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就是教材。我們的英語教材從最初的只關注語法與閱讀到開始注重聽、說、寫兼容,再到教材系列化,聽、說、讀、寫基本各一體,最后到現在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從單純的紙質平面教材向音、視頻、光盤和網絡版教材發展,呈現立體化的趨勢。[7]教材內容的變化也是順應了社會文化與時代的變化的需求,當下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教材,而是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的技術和條件,廣泛吸取圖片音響、網絡課件等多種素材,使教學內容的呈現與獲得從單調的文字形式轉變為多種直觀生動的形式,使學習活動擺脫了純文字的單一化呈現,充分刺激學生的眼、耳、手等各種感官,改善人腦獲取信息的感官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同時,教學內容越來越突破教材的限制,體現出生活化的特征。比如,老師在感恩節當天上課時,就利用這次機會,在教授教材內容之前,把自己事先做好的有關感恩節內容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并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有關的西方文化知識,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總之教學內容不僅僅停留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上,而應該把語言當作載體來傳達百科知識的信息,要讓學生在攝取百科知識的同時不自覺地吸收語言知識。

4.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利用現在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多維度、多樣化的集體活動,比如,視聽說課,我們可以采用“協作式”的教學方法,由教師事先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在課堂中以角色扮演,辯論,匯報展示等形式共同完成任務、最后采取教師點評,組員點評和自我評價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讀寫課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主題式教學,首先教師講授,然后要求學生分組圍繞相關主題進行個人觀點陳述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親身參與實踐,互相合作來體會和感受這種協助式教學方式,從而積極主動地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也有利于讓學生在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能力,發揮集體的作用。同時,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也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也是讓學生們身心愉悅的重要途徑。

四、結論

當今的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使用語言來進行跨文化交際是社會發展的需求。而目前的外語教學評估體系,還是側重對學生語言能力如: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測試,顯然達不到學生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所以在外語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社會文化的輸入,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加深他們的文化理解。作為教學活動中重要組成部分的教學評估也要注入對學生社會文化知識的考查,讓學生和教師都認識到社會文化因素對外語教學的影響,對外語教學評估體系的影響,讓大家都參與到外語教學的評估體系中,意識到教學評估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完善外語教學評估體系。

參考文獻

[1] 馬冬虹.外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2] 王露芳.大學英語教學評估體系的創新與完善[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4).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

[4] HALL, E.T. The Hiddern Dimension[M]. New York: Doubleday,1966.

[5] 任麗.生態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6] 唐芬芬.試論幾種社會因素對教師文化的影響[J].教育科學研究,2001,(11).

[7] 任麗.生態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8] 王瑰瑋.論影響大雪英語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社會文化因素[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0(5).

篇(7)

關鍵詞: 三一口語 考試驅動 教學模式

一、引言

三一口語(GESE)的全稱為英國倫敦三一學院英語口語等級考試(GESE-Graded Examinations in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它是經英國文化委員會提議,專門為非英語國家設計的純英語口語等級考試體系。該考試共有12個漸進等級,連續性地評估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其中,1-3級為預備段;4-6級為初級段;7-9級為中級段;10-12級為高級段,高級別的考試涵蓋低于該級別的其他級別的內容。考試成績評定:A―優秀,B―良好,C―合格,D―未通過。

該考試的目標是“提供一套學習者和教師能夠評估進步和發展的可信有效的評估體系”(GESE Syllabus,2010)。目前已在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這項考試。

1999年,北京教育考試院經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批準,與倫敦三一學院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引進并開始在北京地區實施該項考試。倫敦三一口語證書以其權威性、實用性、系統性成為重點中學、大專院校和移民、留學等人士所青睞的英語口語能力證明之一。

目前北京的很多大專院校都參與了這一項目,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對于大專院校的學生來說,其主要報考的是初級和中級,因此本文旨在針對三一口語初級和中級考試的特點和要求,結合課堂教學實踐談談其備考策略。

二、三一口語(GESE)口語考試特點、要求及評分標準介紹

1.考試特點。

GESE具有如下特點:(1)交流過程的自然性。考試形式為考生與考官進行一對一的交談,考官不會預設考題,會話內容會隨考官和考生之間的話題討論自然發展,是“復制真實生活中的交流”。(2)話題的真實性。“對話”部分的話題全都來源于真實生活,如初級的話題包括假日、購物、學校和工作、愛好和體育、食物、周末和季節性活動。中級的話題提高了難點,包括教育、民族習俗、城市與鄉村生活、污染與資源再生利用、犯罪與懲罰、技術等。(3)輕松的考試氛圍。三一口語考試的每一場考試中都會用善意的微笑、親切的語言為考生營造輕松的交際氛圍,建立考官與考生之間的平等友善關系,其目的是讓考生在平等、愉快場合中放松下來,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2.初級段(4-6級)和中級段(7-9)要求。

初級考試要求考生能理解、熟悉話題中所述的要點;要參與對話,就個人感興趣或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熟悉話題進行交流并陳述個人意見、看法;要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描述經歷、發生的事情,說明事情原因,并能就意見、看法及計劃做出說明解釋。這些要求完全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或交流的需要。

中級段要求考生在討論一般較熟悉的話題時,能聽懂并理解較復雜的長句子;能主動地引導話題與考官交流。交談中能針對事或物進行清晰述說,對一般性的話題表述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自然地引發討論,保持交流的延續性并使其自然地結束;能使用一些較復雜的句型,用詞比較自然流暢,自我糾正錯誤。中級水平可以滿足在職人員和留學生等需要用英語和人深度溝通的需求(GESESyllabus,2010)。

3.評分標準。

GESE為了評估考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分別在話題、互動交流、聽力理解和自由交談等方面,設置了談話流暢度、語言正確度(語法結構等)、詞匯運用、發音、聽力理解、交際能力、思維能力、表述連貫性、邏輯性等一系列評分標準,對受試者以統一的標準進行測評(GESESyllabus,2010)。

三、備考之課堂改革探索

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口語水平,順利通過三一口語考試,教師必須在課堂上明確學習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進行高效的培訓。

1.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機。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1982)指出,語言學習者的動機、自信心及焦慮程度等情感因素,對語言輸入到大腦中的語言習得器官起著阻礙或促進作用。如果學習者動機水平高、自信心強、焦慮程度低,那么他們的語言輸入量就大,并且輸入效果好。三一口語測試是考官和考生的一對一交談,是雙向的語言交流活動,對考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大的心理壓力或挑戰。因此,緩解考生壓力、消除其焦慮情緒是成功備考的關鍵之一。教師需要在考前培訓上多安排一對一的訓練,幫助他們熟悉測哥試方式,建立自信心。

任何行為都源于一定的目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動機與學習之間的關系是典型的相輔相成的關系.決非一種單一性的關系。”(紹瑞珍,1997)因此,教師在備考培訓前,必須首先為學生明確學習動機。積極的學習動機可以促進學習,而學習中獲得的知識反過來又可以增強學習動機。很多考生雖然知道自己需要通過考試,但并不清楚這是什么樣的考試,它能為自己帶來什么,因此明確學習目標,形成學習動機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學習目標越明確,其對學習的促進作用越明顯,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堅持的動力越強。

2.教學模式。

大多數中國考生學了很多年英語,有一定的詞匯量,在日常生活中卻不知道如何運用英語。因此為了提高考生的口語水平和交際能力,教師在培訓課上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采用科學的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教學模式要求語言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語言本身,如語音、語法、詞匯等,還要使學生學會在不同場景下恰當、準確地使用語言,達到某種功能,如介紹、請求、詢問等。它主張采用真實、地道的語言材料,設置不同的情景,讓學生融入其中,采用恰當的語言表述,從而起到交流信息、溝通感情的作用(朱瑞雪,2012)。

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安排小組活動時,可以按2人或3人為一組(小組人數過多不利于學習效率),并且經常變換小組成員(以保持小組成員之間的新鮮度,從而保持學生的參與熱情)。對某一個話題,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組與討論話題有關的問題,打印出來,分發給不同的學生。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就手中的問題互相采訪,對某一話題進行探討,表達對這一話題的意見或看法。為了符合三一口語測試的自然性和真實性,教師還要要求學生針對討論中的話題主動提出幾個新問題探討,鍛煉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對話能力。

3.任務教學。

教師可以靈活安排任務給學生,采用任務教學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交際活動實現“學以致用”。任務型教學沒有預定的語言項目目標,不試圖規定學習者學習的結果,學生通過任務“在做中學”、“在用中學”。這是一種以使用語言功能,提高交際能力為目的的有意識學習和鍛煉的過程。

任務型教學以任務統領教學過程,任務可以是一個單一的任務,也可以是同一個話題下分出若干個前后連貫的子任務組成的任務鏈。例如在處理Transport這樣的話題時,教師可以安排這樣的任務鏈:

任務:小明的外地親戚要來北京探望他們一家,請替小明做好接待親戚的安排,重點是選用哪種交通方式來逛北京城。

任務表

以上任務的完成,實際上包含5個子任務。

子任務1:為了完成這樣任務,學生需要首先假設小明的身份、親戚的身份,因為二者不同的身份將影響后續的接待安排。

子任務2:學生確定小明應該帶親戚去哪幾個景點,設計路線。

子任務3:然后重點討論采用哪種交通方式最合適,每種交通方式的優缺點。

子任務4:小組達成協議后,選定一組代表來向全班匯報初步方案,其他組記錄發言小組的意見要點。

子任務5:在聽取幾組發言完畢后,讓小組再次討論是否更改方案,給出決案和變更(或不變更)的理由。

環環相扣的任務為學習者提供多種語言交際的機會,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他們可以接觸、感受、體驗語言。這種過程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語言的過程,打破了“語言是老師教會的”的方式。任務與習得的關系可以描述為“當學習者所要完成的任務使他們當前的語言能力發揮至極點時,習得也擴展到最佳狀態”(龔亞夫,羅少茜,2003)。

4.教學手段多樣化。

現代化的、集聲光電于一體的多媒體手段可以通過視覺刺激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堂設計時,盡可能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實施教學,以求取得好的效果。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教學媒介,恰當的教具、教學材料,豐富靈活的課堂活動形式等,都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5.有效的課堂控制。

(1)教師的角色

教師首要是任務的設計和組織,教師需要在課前針對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確定最合理的課堂計劃,確保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在學生討論、匯報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輔助的作用。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教師要將課中涉及的生詞和知識點進行總結,重點問題的回答要形成文本。對發音、時態、選詞等語言形式進行講解、操練,有利于學生內化已學,減少三一口語考試中在語言形式方面的失誤。對話題內容的總結,有助于學生對某一領域形成系統的知識,在測試中能夠對考官的評論或見解做出反應,使對話得以深入展開。每隔一個階段,教師要向學生提供詳細的評價、反饋和咨詢,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自身英語學習中的問題所在,自己的水平與三一口語要求的差距,幫助考生迅速彌補不足,提高備考的效率。

(2)座位安排技巧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強化教學效果,可以改變學生坐固定座位的傳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合理安排學生的座位,允許學生變換座位進行交流;也可以讓同學們更換搭檔,一是適應與不同人進行交流,二是增加大家交流的新鮮感,避免老搭檔之間太熟悉帶來的交流惰性和局限性。

四、結語

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教育和商業機構對三一口語考試認可和推崇。作為大專院校,我們必須認識這一科學、系統、公正的英語口語等級考試形式,讓其充分發揮其口語考試的“推動”和“診斷性”功能,對英語教學起到良好的催進和反饋作用。我們需要在教學上進行改革和探索,幫助考試提高備考效率。一是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機。二是采用恰當的教學模式。不僅注重語言形式,而且強調語言功能,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溝通交際。三是巧妙設計教學任務,進行任務教學,讓學生通過任務“在做中學”、“在用中學。成功完成任務的時候,就是學生獲取了知識和技能的時刻。四是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全方位刺激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五是教師要有效地控制課堂,確立自己的角色和應該發揮的作用等。通過這些手段,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培訓,增強其學習效果,為學生節約寶貴的備考時間,增強應考信心,提高考生的通過率。

參考文獻:

[1]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紹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張慶宗.英語口語中動機歸因對高校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9(3).

[4]張洪兵,張雅萍,等.試論北京“三一英語口語等級考試”的設計理念、依據及其特征[J].理論與實踐,201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高清视频www夜色资源| 女邻居丰满的奶水在线观看 |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av天天看|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成在线人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国产激情艳情在线看视频| 最近新免费韩国视频资源| 黑人上司好猛我好爽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丁香婷婷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久久一本人碰碰人碰|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中国孕妇变态孕交xxxx|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专区|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国产色在线 | 日韩|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www片香蕉内射在线88av8| 性做久久久久久| 伦人伦xxxx国语对白| 亚洲人成网77777色在线播放| xxxx交换夫妇com|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手机看片国产av无码|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亚洲av首页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a视频大全|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