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3 18:42: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自主探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心理和思想認知的特點,對周圍的一切生活現象都充滿了好奇,凡事總愛問個“為什么”,并用“可能”、“也許”等提出自己的設想?!盀槭裁础币殉闪怂麄兊膶@?,殊不知在這簡單的三個字中,蘊藏的卻是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探索真知的欲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因勢利導,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切入,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循循善誘的語言,提出能引爆學生質疑探究的問題,形成一個問題場或一個思維環境,誘發學生積極思考,喚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讓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在質疑中不斷得到提升。如教學小學數學“角”這節內容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老師的精心設疑,巧妙提問中自主探究,親身經歷從直觀圖形到抽象概念的探索過程。具體做法如下:首先,找角。(你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其次,摸角并感知角。(剛才同學們說三角板上有角。請拿出你們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個角,用手摸一摸,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的發現好嗎?)最后,抽象出角的圖形和概念。(學生談發現后,多媒體顯示:從屏幕中的鬧鐘、折扇、剪刀等實物圖中抽象出各種角,電腦閃爍出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就是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情緒高昂,思維活躍,積極參與,主動發現,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二、重視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評價是高效課堂的診斷所與加油站。課堂教學中展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改進、完善、激勵和提升。教師若能適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虛偽,不造作,真誠以待,及時的給以鼓勵,往往能夠觸動學生心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諸如:語言方面:“正確,好!請坐下?!薄斑@是一個有創新的見解,主要表現在……”體態和動作方面主要有:“微笑”,“耐心聽學生發言,并用點頭表示肯定”,為“學生鼓掌”等。這些激勵性的評價增進了師生感情,在鼓勵中促進了學生積極動腦,讓學生體驗到了知識構建的過程,享受到了獲取知識的快樂。
三、讓學生自我設計作業,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
1誦讀吟詠,感悟文本。誦讀吟詠是語文學習的一種手段。誦讀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之間的有效對話方式。充滿情感的誦讀,猶如一首動聽的歌曲,飄入耳中留于心田,永生難忘,放飛了想象。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睂W生在誦讀中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學會在誦讀中品味優美的文字,體味作者的心聲,感悟文本閃爍的思想。如:學習《游園不值》一課時,教師為了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游園未遂的原因,觀賞紅杏出墻的動人情景,課件出示動畫,配以優美的古箏曲子,詩人站在柴門輕輕地敲門,著急地來回踱步,可是那扇柴門久久未能打開。使人一抬頭看到院子里一枝紅杏伸出墻頭來,以動人的畫面吸引學生。此時教師讓學生隨著音樂誦讀,學生會在誦讀中感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前兩句詩,要讀得語速平緩,以柔聲為最美;后兩句語速要輕快、上揚,以洪亮又不失穩健的聲音為最妙。反復誦讀吟詠,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學生讀得搖頭晃腦、如醉如癡,暗示著有生命活力的東西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住的。吟詠誦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自主探究,升華情感。自主探究是小學語文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是學生理解文本的一種方法。教師必須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重視學生對文本理解的過程,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教師要很好地引領,抓住課文中關鍵性的詞語、句子或段落,有層次地進行剖析和點撥,幫助小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如:學習《丑小鴨》一課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品詞想象,很好地體會丑小鴨“被欺負”的情景,教師給學生布置自學任務:自由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描寫丑小鴨被欺負的詞語,然后小組討論丑小鴨當時的心情如何?小組匯報。學生說:“咬、啄、討厭是描寫丑小鴨被欺負的?!币粋€學生補充:“孤單、鉆出、離開也是描寫丑小鴨被欺負的詞語。”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教師及時表揚他們很會找關鍵詞:“丑小鴨的哥哥姐姐們也咬它,公雞也啄它,養鴨姑娘也討厭她,這時為什么呢?請大家看圖。”學生說圖意,溝通文本與作者之間的情感。課件出示第5自然段畫面:“一群美麗的白天鵝在空中翩翩起舞,丑小鴨看到了,它會怎么想?它想:如果我也是一只美麗的白天鵝,那該多漂亮?。 蔽闹杏谩坝煮@奇,又羨慕”這些詞語表達了丑小鴨的羨慕之情。用羨慕的語氣讀這一段,學生搖頭晃腦、如醉如癡,盡興品讀。
二、結語
關鍵詞:企業;自主創新;模式與路徑
一、企業自主創新的必要性
1、加強自主創新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迫切要求。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是區域創新體系和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和根本,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對提升產業技術水平、促進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有自身特定的國情和戰略需求。實踐反復證明,在一定條件下,技術可以引進,但技術創新能力永遠不可能通過引進獲得。當前,我國產業技術體系要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并使之轉化為自主的知識資產,同時,在某些戰略性產業和關系國家安全的特殊行業實現技術自主,就必須建立自主開發的平臺,進行自主創新的實踐。
2、加強自主創新是我國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務??萍紕撔履芰σ殉蔀閲H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在當今全球環境下,隨著關稅壁壘的逐漸降低乃至取消,發達國家更多地依靠知識產權、貿易技術壁壘和反傾銷等新的手段控制市場。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等方面的弱勢地位有可能成為影響參與國際競爭的重大不確定因素。研究表明,“入世”后跨國公司對華投資和技術轉移將出現三種變化趨勢:一是國外資本在華投資更傾向于控股或設立獨資企業;二是逐步從資本壟斷轉向技術壟斷,高技術引進將會出現新的困難;三是在全球生產能力過剩的情況下,市場成為遠比技術、資本以及自然要素更為稀缺的資源,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將導致國內企業尤其是高技術產業發展更加困難。近年來,外國投資者越來越不愿意合資而要獨資,或者控股,目的是把核心技術留住。因此,必須把自主創新作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務,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加強自主創新的突破口。
二、企業自主創新的模式
從一個企業的整個發展歷程看,自主創新是企業追求的目標,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和實現目標之后,企業一般在自主創新思想指導下,實施組合創新,即實行自主型組合創新模式,組合創新的結果,使企業的技術資源和技術優勢表現為集中與分散、內部化與外部化的對立統一。這既是企業自主創新路徑的現實選擇,也是發展中國家從技術引進邁向自主創新的重要戰略選擇。關于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之間的組合創新,有四種不同的模式:一是高層次混合創新。這種方式是以自主研究開發為主,以此為基礎研究技術體系的基本結構,引進所需要的技術要素,實現全新的技術創新;二是高層次二次創新。這種模式是一種典型的先引進、通過消化吸收再進行二次創新的模式;三是自主型混合創新。這種方式類同于方式一,不同之處是其引進源不是國外的高水平的技術,而是從國內的研究機構和大專院校引進科技成果;四是自主型二次創新。這種方式類同于方式二,所不同的是其引進源是國內的技術和工藝,引進技術的水平相對較低,因此所需的引進費用較少。從企業自主創新的理念來看,組合創新模式實質上是兩種模式:第一種是以自主研發為基礎,通過技術引進或者國內技術合作實現自主創新;第二種是以技術引進或國內技術合作為基礎,通過消化吸收,實現自主創新。這種分類方式為我們研究企業自主創新的路徑提供了組合性的思路。
三、企業實施自主創新的主要措施
自主創新戰略具有許多優點,但也存在高投入和高風險,為了成功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取得預期效果,企業應該采取有效措施,揚長避短,有效控制和防范風險,最大限度地發揮自主創新戰略的優勢。
1、科學地選擇自主創新的方向。企業自主創新一般是指企業主營業務中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因此,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企業,應該根據企業內外部條件,科學地制定和實施企業的發展戰略,確定自己的主營業務,并圍繞主業,依托產品創新平臺,實施自主研發。對于大的集團公司,可以選擇集團公司研發中心和承擔其主營業務的核心子公司作為載體,組織整個集團公司的力量支持其實現自主創新。對于一般性技術或配套性的技術可以采取其他創新模式。
2、充分地保護和開發利用自主創新成果。自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的持續競爭力,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企業對其自主研發成果要及時申報專利,充分運用專利制度保護自主知識產權,防止創新成果被復制和模仿。研發成果的產出只是自主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并不表明企業自主創新已經實現,自主創新是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依靠市場來判別,因此自主研發成果產出后,企業應該組織力量,加強研究開發、制造、銷售等職能之間的界面管理,加大投入,促進研發成果的市場化,及時將創新產品推向市場。同時,要及時地依托技術和產品平臺,開發和形成“產品族”,滿足不同市場客戶的需要,提高市場占有率,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對于一些確實不宜轉化的研發成果,可以采取技術轉讓或作價入股與其他投資主體興辦外部企業方式向外部轉移,以增加技術收入,防止成果流失或被無形損耗。
3、著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指在企業主導下,支持其技術創新戰略實現的產品創新能力、工藝創新能力等能力的集合,是自主創新過程中投入的各種要素及其組合體現出的整體功能。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本質是企業特有的知識和資源。企業核心技術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它通常建立在經驗性知識的長期積累之上,通過組織內部不斷的學習而得到提高。因此,企業在自主創新過程中,不僅要追求技術的突破和產品的市場實現,更重要的是加強自主創新過程中的組織學習,形成新的知識系統和技術平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要實行自主型組合創新模式,在內部研發基礎上,注重技術合作和技術引進過程中的學習,將學習到的知識與原有知識有效整合,豐富知識庫,提高知識平臺;二要積極參與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延伸研究開發鏈,形成專有技術開發的技術基礎平臺,在共性技術基礎上開發出專有技術,保持可持續的自主創新優勢;三要形成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兩個要素:第一,現有的知識基礎,它決定了技術學習的基礎和技術的努力方向;第二,努力的程度,它決定了知識學習的效果,特別是隱性知識的學習效果。知識基礎是企業長期積累形成的知識存量,改變知識基礎又取決于創新過程中的知識學習,因此努力的程度對于形成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激勵機制,如實施產權激勵、創新收益分成等辦法調動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凝聚和吸引高水平的科技人員實施自主創新。
4、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當今世界,企業與企業競爭的背后是國家之間力量的較量。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是“弱勢群體”,其競爭對手跨國公司的力量非常強大;同時,一些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往往還借助國家力量,通過提高技術標準、知識產權保護、限制技術輸出、反傾銷、反補貼等技術、貿易方面的政策措施扼殺和阻止發展中國家自主創新產品進入和占領國際市場,防止高技術輸出。因此,發展中國家企業在自身不斷努力的同時,應該積極爭取國家在符合WTO規則的前提下,在產業共性技術、財稅、金融、貿易、政府采購、人才和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時,國家應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為企業自主創新創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市場、科學技術、創新文化以及外交環境,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力、創新能力和創新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郭曉川.合作技術創新[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一、引導學生加強課前預習
歷史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其思想內涵廣泛滲透到其他各門課程中。在新課改的精神要求下,歷史教學越來越要求歷史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真正將課改精神貫徹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去。新課改標準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給予學生更廣闊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搞好課前預習,不僅僅是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改變以往教師“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開展自主探究時,學生自己提出探究的問題,確定探究的對象,設計探究的程序,收集所許信息,檢查自身學習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后得出結論。在自主探究時,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給學生提供所需的資料及提示相關信息,起著活動的活動的輔助者和組織者的作用。由此可見,自主探究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好地發揮創造性的機會,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也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
二、善于激發學生興趣,發掘學生潛能
1.激趣指導。興趣是學生學習是否成功的關鍵。那么,如何使一堂課上的生動有趣更有價值,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a、科學搭配,合理分組。這既使他們認識到相互協調、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又能培養學生合作、社交等各種能力。b、教師參與,適時調控。在教學中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生共同研討,是實施“合作學習”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角色轉換,重心下移,與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和學習的引導者,在具體分析問題時,教師參與其中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分析、交流。c、在傳統教學形式中教師是“主角”,而少數學習被動的學生只能當“觀眾”,致使部分學生心理承受力小,感覺不到老師的重視,產生消極思想,破罐子破摔,成績越來越差,甚至與老師產生敵對情緒,不斷地滋事生非擾亂正常的教學活動。這些現象是學校和社會都不愿看到的,因此,教師應采取多種形式,有計劃的組織他們在課堂上舉行演講、討論等,為他們提供鍛煉和表現的機會,從而使學生興趣得到極大提高并積極地投入到師生互動合作探究中去。
2.講究聽課技巧,注意聽課方法。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是舉疑解難的過程。在聽課的方法與習慣養成上,由于每個歷史教師課堂教學的特色各異,歷史教師在剛開始接受新班級授課時,和學生都有一個了解、融通、適應到默契的過程。
了解與融通。關鍵是感情上要溝通。學生了解老師講課的個性,老師更應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古人有言:“親其師,信其道”,其實,這句話再也沒有比歷史教學中表現得更充分更直接了。適應與默契。首先老師要適應學生,適應學生的基礎,適應學生的特點,關鍵要適應學生以往養成的一些好習慣;其次老師要放開架子讓學生適應自己。適應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個學生不同的神情,老師能體察出對知識的掌握運用程度;老師的每一種神情、動作,學生都能體會出所傳遞的知識信息。當然,良好默契的歷史學習氛圍的養成,是歷史教學活動的難點,也是閃光點,它要求教師:教風民主、知識全面、思維敏捷、駕馭課堂嫻熟自如,調控得心應手。要的是通過復雜的電影故事情節讓學生們學習用辯證的觀點來觀察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三、豐富學習形式,積極舉辦第二課堂
關鍵詞:地理;研究性學習;作用
一、設計者作用
1、設計疑問,激趣。由于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為主體,主要是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索的,整個學習過程都需要學生全身心投入,如果缺乏對本學科知識的興趣,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也不可能知難而進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習的內容、層次、進度而設計問題,要激發學生的研究學習的情趣。
2、創設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圍。由于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于教師站在講臺上講,學生怕老師提問,在心里設置了心理防線,在這樣的課堂氣氛和心理氛圍中是無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因此教師要走進學生,融洽與學生的關系,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消除學生的心理負擔,采用不用舉手,不用提名,自動回答問題的形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已的觀點。
3、設計探究的情境,模擬研究的過程。研究性學習是由學生在一定情境中發現問題、選擇課題、設計方案的,通過主體的探索、研究求得問題解決,從而體驗和了解科學的探索過程,形成自主探究、創新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創新能力,增長知識,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的活動過程。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積累知識的方法是研究性學習關注的三個目標,而不在于學生真正地發現什么,創造什么。因此教師要設計有利于探究的情境,讓學生以科學家情態,去經歷科學的發現過程。
二、組織者作用
1、教師是教學活動形式的組織者。班級授課制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組織好課堂教學形式。要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去親身感受知識的來龍去脈,到生活實踐中了現問題,調查研究。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根據研究的內容,依照學習者的性別、性格特點,組織好合作學習、合作研究的形式,注意培養學生協作精神。
2、教師是各類學術研究活動的組織者。在實施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有關的方法指導,解決實際問題所需的知識,教師不一定勝任,必要的時候要邀請、組織專家學者舉行學術講座、專家論壇等活動。組織好學生的學習經驗交流會、學習成果評價會、開題、結題報告會等學術研究活動。
3、教師是課程資源開發活動的組織者。研究性學習形式是多樣的,活動的資源也是多渠道的,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就需要多方面搜集活動資源,這種活動可以是:在校內要查閱資料、上網探索、動手實驗,在校外,要到工廠、社區、家庭調查,這些活動的場所都需要教師精心組織安排好,這些資源的開發需要教師進行預先的資源特點方面的介紹。以防止因組織不當而浪費時間,影響研究性學習的效果。
三、指導者的作用
1、指導學生確定適合的研究課題。學生確定什么研究課題是地理研究性學習全過程關鍵的第一步,課題的可行性是保障研究性學習有效開展的基本條件。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研究成果的質量。教師應注意引導并與學生一起參與課題確定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組織參與課題的集體討論,教師既要堅持學生自主性的原則,又要引導學生走出情感的誤區,師生共同研究討論,并根據不同學生生活的具體環境和家庭條件以及興趣要求,確定最佳課題。
關鍵詞: 地理教學 自主探究能力 培養方法
倡導學生自主探究,是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自主探究學習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一系列的開放的探究式學習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法。自主探究要求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愿望、自主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能力,以達到自主學習的有效性。推行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能有效增強地理教學的效果。為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方法指導,激發興趣。
方法是學習的金鑰匙,因此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時應重視方法指導。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探究。教師的教學方式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是教的出發點,要求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必然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式。例如,自主探究學習的每個步驟都可以設計成多種形式的活動。如收集資料,可以通過觀測、實驗和調查來收集;也可以通過查閱文獻和上網來收集。
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內學習的同時,還應積極開展課外學習,包括野外實習觀察、鄉土地理研究、專題講座、地理墻報和地理教具制作等?!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時,應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然后圍繞問題,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地理的多樣性與實用性,將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現象以實驗的形式進行推理演繹。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發問,自己思考,自己查閱,最后自己解決問題。這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會讓學生的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又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提升地理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最后,在自主探究活動的實施中,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切忌做主講者,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不要簡單地給出答案,而應該提供思考問題的線索,由學生自己討論解決。教師對課堂活動要進行適當調控和引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讓大家更樂于參與這樣的探究學習活動。學生自主探究是“學中有探,探中有學”,一般問題均可以在邊學邊探中自行解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可集中在這一階段解決。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采用“兵教兵”的合作方式,即讓同桌或同班同學發揮各自的學習優勢,就相關疑難問題,相互啟發,相互探討,相互交流。這種“兵教兵”的合作探究能讓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分析透徹,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活動,切不可搞成一問一答的簡單形式,要讓學生與學生進行對話、答辯、討論,教師只需在關鍵處加以指導或點撥即可。
二、自主活動,精心探究。
這一教學環節使活動進入到具體的實施階段,教師除了給予必要的指導和組織之外,一定要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組織,自主活動,深入研究。給學生充分展示個性的機會,從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活動的開放性,形式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綜合探究的能力。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地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幾十個有差異的學生的思維。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學地理”,動腦“想地理”,使他們感知獲得知識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自主探究的目的,不僅在于獲得地理知識,更重要的在于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科學探究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例如:在調查黃河的污染及治理情況時,組織學生多次走訪,了解黃河沿岸工廠及生活污水排放的情況,親自取樣檢測河水水質,并請有關專家指導,同時大量查閱有關資料,并做大量記錄。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組織,自主活動,遇到的問題,大部分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在活動中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總結了失敗的教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自主探究學習的活動,可通過以下步驟實施:(1)選題。對于學生來說,自主探究學習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剛開始,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可先給學生提供一些課題,也可啟發學生就某個知識點提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2)指導。對選中課題的學生進行指導。例如:怎樣記錄,如何搜集資料,如何整理、分析資料,怎樣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等等。(3)活動。每個課題組大致由十人組成,由一個小組長帶領,根據小組成員能力、特長進行具體分工。如:負責搞觀測、調查、訪問的,負責整理、分析資料的,負責執筆形成小論文或調查報告的,負責把活動過程制作成課件的,小組長必須對每一次活動進行詳細記錄,最后裝訂成冊。(4)成果匯報。每個課題組參加本班研究性學習成果匯報會,在會上,課題組還要接受教師的提問,最后由教師對該課題的研究過程及成果進行評價并進行獎勵。
三、評價反饋,總結升華。
評價反饋的目的是:學會提煉規律,學會總結升華。要善于對地理問題進行歸類分析,細心揣摩答題思路,認真掃除思維障礙,精心總結解題規律,從而得出每一類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切實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和提高。
自主探究學習的成果可以調查報告、模型、論文等形式呈現,所以學習評價只有基于多種觀點、多種形式,才有可能使評價更趨完善。盡管在自主探究學習中所涉及的事物和知識絕大多數是已知的,但學生還要通過自主探究學習獲得新知識。所以他們要去觀測、要去制作、要去調查、要去訪問、要自己尋找并發現結論,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豐富知識、積累經驗、提高智慧、增長才干,這樣的學習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因此,對自主探究學習的評估不僅是對最終結果進行評價,也是對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進行評價,應該綜合考慮“認識策略”、“綜合水平”等因素。這一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討論、總結活動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寫出活動總結報告。讓學生針對活動中取得的材料進行對比分析,做到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多角度地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在活動中的良好表現,對取得的成果給予積極的肯定,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對活動的經驗成果結合書本知識進行理性分析,升華到新的知識層面去認識,內化成自己的觀點和能力。
新課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要求教師在發揮自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鍛煉并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除了書面練習的形式外,教師還應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美好的大自然和廣闊的社會,把課堂上解決不了的疑問帶出課堂,鼓勵學生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注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形成以探究式學習和實踐活動為主的學習方式,既能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組合作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初探[J].基礎教育參考,2009(2).
[2]許賀.新課程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學習[J].現代教育科研論壇,2009,6.
研究性學習是素質教育和新課標倡導的新的科學的教學理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學。教師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才能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自主、合作、對話、探究等教學理念強調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針對高中語文知識進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對話,還強調研究性學習要回歸生活、注重實踐。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學生學習語文需要一定的生活情境和語言環境,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開展貼近生活的研究性學習教學,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實踐中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2.樹立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標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師教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應樹立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語文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學習能力。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語文學習活動,對學習語文產生濃厚興趣,還可以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文資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能力。此外,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最終提升了自身語文素養乃至綜合素質。
3.完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
完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可使高中語文教學事半功倍。具體做法如下:
(1)張開想象的翅膀,與文本對話,領悟文本內涵
語文課文的作者的文化底蘊、人生閱歷、生活的時代背景等都和學生有著巨大差距,有時甚至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作品及其作者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經歷,做到知其人、論其世。這樣通過與作家、作品的對話,充分發揮學生對文本的再造想象和自身的理解能力,對文本進行研究性學習,探究文本、解讀課文或閱讀材料,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和已有的語文知識去尋求對文學作品的研究性解讀。
(2)語文源于生活,引導學生回歸生活進行創造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貴在創新,而語文和創造都離不開生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語文的研究性學習教學放在學生的生活背景下,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其創新能力。語文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生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中應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積累的語文知識,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情感體驗融入語文課文的學習中,對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命運以及文中的生活場景進行創造性解讀,在與文本及作者對話、產生共鳴、同悟人生的基礎上有自己的感悟與見解。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使學生的理解文本的能力、感悟生活的能力、聯想與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3)撰寫研究性小論文,拓展研究方向和方法
①撰寫研究性小論文是學生在討論之后把自己的見解撰寫成文。高中學生有能力寫出具有一定質量的小論文。小論文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說理透徹,注重語言表達技巧,最好有一定文采。因此,在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語文知識,鍛煉語言交際能力和表達論述能力,以提高其探究學習能力和語文寫作水平。②在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拓展研究方向和方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等,擬定一些具有探討性和可行性的專題方向供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拓展研究方法,在布置專題作業時,要對每一個專題做詳細說明,比如對專題的內容、目的、價值、研究過程中需要運用的知識和需要查找的資料等做出初步的解題釋疑,以使學生選擇專題時能目標明確,還要指導學生學會搜集整理信息資料、調查研究及撰寫論文的研究性學習方法?!、壅Z文知識梳理規律化。梳理復習語文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并記憶的過程,但在此過程中也不乏語文學習的研究性。如學生在梳理中國古典詩詞知識時,對詩詞的理解和鑒賞是語文詩詞閱讀的重要目標。為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類研究,找出中國詩詞的基本分類及其規律,然后對其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找出其中規律,形成知識體系,以便舉一反三、對語文知識進行遷移運用,提高語文研究性學習效率。(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秾W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4.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