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7 09:31: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青年教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就注重一些資料的積累,如:優秀教學活動光盤;獲獎教育活動教案;外出聽課筆記;園內教師公開課記錄。在園內組織的青年教師匯報課中,我努力開發出一個個適合本園特點和資源優勢的高質量的教學案例,并提升為符合《綱要》精神的教育策略,不斷實現具體教育活動和行為與《綱要》的對接,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雖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我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和教育實踐的駕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做好參與前的準備
青年教師要通過幼兒園的教研活動以及全市的開放課、比賽課這些途徑來實現自己的專業化成長,因此必須認真對待和積極參與。做到參與活動前有充分的準備。
1.首先要明確要研究的問題。幼兒園的教研活動一般都有一個活動計劃。參與教研活動之前對要研究的問題一定有所了解:這是哪一類的問題,自己在教育實踐中有沒有遇到過,能不能分析,能解釋其中的哪一點,還有那些疑慮。對這一切都要作到心中有數。活動前,我先明確自己的教育方向:音樂領域。如何有計劃、有目的、有新意的設計本次活動,我仔細進行了分析,并確定了活動過程:(1)聽聽玩玩引出古箏;(2)傾聽樂曲感受意境;(3)分段欣賞理解樂曲;(4)傾聽樂曲講述故事;(5)理解樂曲表現樂曲。
2.尋求理論支持。不論對要研究的問題還是在教育活動的設計、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要先學會尋求理論支持。學習相關理論后,要嘗試分析問題,并在實踐中進行活動設計,及時總結成功的經驗;如果教學實踐不成功,也要找出問題所在,捋一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并及時地把問題記錄下來,再去尋找理論,再實踐。活動環節設計完成后,我進行了第一次試教。在試教中,我發現孩子們對古箏的聲音及旋律非常感興趣。可是由于平時接觸的比較少,在分段欣賞這一環節中,所有的孩子都不能清晰分析出古箏曲的意境。在表現樂曲這一環節中,孩子們的動作也比較單調。于是我反反復復地學習、分析、實踐,讓孩子們在平時多接觸各種不同的樂器,讓他們靜下心來欣賞。作為教師的我,及時捕捉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有價值的行為,多寫觀察記錄,多思考。在一系列的調整中,自身的研究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得到了較大的鍛煉和提高。
3.整理記錄。對于經過反復實踐還是解決不了的問題,我認真進行整理、記錄,等待園內有經驗教師的共同商討、切磋。記錄時,仔細斟酌自己的言辭,對所提的問題是什么,疑惑在哪里,表述清楚,這樣便于大家討論。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文字處理能力。
三、積極參與教研活動
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是用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個人的困惑,教師們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每個人的發言,看似在幫助他人,其實也是對自身教育觀念和行為的一次提高。在教研活動中,不同思想觀點的相互碰撞,常常會產生新的思想火花,有時還會迸發出奇妙的靈感。這對教師開拓思路、轉變觀念很有幫助。作為青年教師一定要抓住這樣的機會,積極、有效地參與其中。
1.認真參加教研組活動。教研組是幫助教師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每位教師的積極參與,活動中通過同伴互助合作、互相學習、互相支持、共同總結才能共同提高,因此有效的教研組活動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參與
2.主動投入教研活動。活動之中大家的談話還沒有解開自己的疑惑,就要適時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并積極參與討論。其實在平時的工作實踐中,我們也經常看到教師們在觀摩、分析、研討甚至在閑聊中獲得一個又一個金點子,得到一個又一個啟示。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就是給教師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引導教師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與同行商討在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教研活動研討會上,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主動與老師們交談,向大家請教,同事之間面對面地討論辨析,你一言我一語使問題越辯越明。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談出來,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對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有價值的內隱思想外化和明朗。這樣參與研究的每個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優勢互補、形成合力,通過真誠地對話與交流,集體的互動,每個人都能從多角度多層面看問題。再說個人智慧相對于集體智慧而言終究是狹隘的。因此,任何一位幼兒教師無論自己多么勤奮,倘若缺乏與同事的交流切磋,缺乏專家的指導,都不可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有效發展。
3.積極投身教育實踐。作為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教育活動設計、實踐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花兒朵朵》活動中,大家幫我討論出一種新的思路:帶領幼兒欣賞古箏曲、感受古箏曲。欣賞環節,我布置好花園的場景,采用自己彈奏的方式,讓幼兒“身臨其境”,感受樂曲的意境。在分段欣賞時,我設計了邊欣賞樂曲邊出示圖譜的方式,讓幼兒更為形象的理解樂曲。表現樂曲時,我讓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并給予適當的鼓勵。我想:這樣的教育活動設計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結果,執教的教師要付諸實踐。擺脫舊的教育模式的影響,把大家研究的新成果與孩子們的興趣和實際經驗結合在一起,來促進孩子們的發展。而且特別要注意觀察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的反應,看看這種設計哪些地方有利于促進孩子的發展,還有哪些地方有待調整和改進。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磨課,我從自己的實踐中再反思、再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們發展需要的教育方案,也只有這樣自己的教育教學的設計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提升。
四、活動后的思考
(一)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選取研究對象,在山西省某農科高校發放調查問卷總計200份,收回176份,其中有效問卷174份,回收率達到87%.
(二)研究工具
本次調查采用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農科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調查。該量表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編制于1975年,包括10個因素(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強迫、恐怖、偏執、敵對、精神病性和其他),共90個題目。被試結合自身實際,將每個題目進行對照,選擇符合程度從1到5不等的選項。該量表經過多年的臨床應用,在國內已經建立常模[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研究步驟
第一,選取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并回收。第二,整理調查問卷,剔除數據有缺漏的無效問卷,并將有效問卷錄入數據庫。第三,使用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頻數分析結果
1.總分及總均分
農科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總分的平均值為147.75,標準差為44.96,總均分的均值為1.64,標準差為0.50。按照總均分的分布情況來看,73.6%的青年教師處于正常的心理健康水平,有26.4%的青年教師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21.8%出現輕到中度的心理問題,4.6%則出現中到重度的心理問題.2.各因子分農科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各因子分布的總體趨勢和總均分的分布趨勢一致,但其分散程度上又存在不同(見圖1)。從結果看,強迫和人際關系敏感這兩種因子的分布相對分散,出現問題的人員比例均超過30%,其中表現出輕度以上人際關系敏感問題的為32%,表現出輕度以上強迫癥狀的則達到48.9%。其他有問題的因子比例按降序排列依次為抑郁28%,軀體化24.7%,敵對24%,焦慮21.7%,偏執17.7%,精神病性14.3%和恐怖13.2%。在這九個因子中,被檢測出存在中度到嚴重心理問題的前三個因子是強迫10.9%,抑郁6.9%和焦慮5.7%。
(二)差異分析結果
1.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及專業差異
農科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別、年齡、學歷和專業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樣本在婚姻狀況中的“其他(離異或喪偶)”類別人數僅為1,無法代表該類別的總體情況,因此研究僅就已婚和未婚兩種類別進行差異比較,結果發現兩者也不存在顯著差異。
2.工作崗位差異
農科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在軀體化、強迫、偏執、敵對、總均分和總分這六個項目上隨著工作崗位的不同而呈現明顯的差異。其中,強迫和敵對兩個項目在0.01水平上差異顯著,軀體化、偏執、總均分和總分則是在0.05的水平上差異顯著。進一步檢驗發現教師崗和管理崗的青年教師在以上六個項目均有明顯的差異,且管理崗位教師的得分明顯偏高,而教輔崗和教師、管理崗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則沒有明顯的差別.
3.職稱狀況差異
不同職稱的青年教師在抑郁和敵對兩個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0.05的水平),但在其他項目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具體差異分數為:抑郁因子的F值為3.289,P值為0.040,敵對因子的F值為3.229,P值為0.042。中級職稱的教師在抑郁和敵對兩個因子上得分明顯比副高級的得分多,而初級和副高級僅在抑郁這個因子上存在明顯差別,且初級大于副高級的得分。
(三)常模比較結果
研究將各維度因子分與1986年的全國常模和2006年的大樣本分別進行差異比較,發現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在調查樣本與1986年常模之間沒有出現差別,但卻與2006年的大樣本出現了顯著差異,而其他的因子及總分在兩次比較時均出現了顯著的差別,且顯著性水平達到了0.01。
三、結果的討論
(一)頻數分析結果的討論
1.總分及總均分的結果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在農科高校的青年教師群體中大多數人(73.6%)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仍有26.4%的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需要進行疏導和調整。這一研究結果與張才安(2012)對湖南省多所高校青年教師的研究結果(超過1/3的青年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基本一致。這說明農科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與普通高校教師一樣不容樂觀。根據了解,高校教師不僅承擔著日常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擔負著科研和職稱晉升的壓力。82.65%的高校教師平均每天工作超過8個小時,有時甚至會持續到晚上12點,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往往會感覺疲累,日積月累就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2.各因子分的結果討論
當前農科高校青年教師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大多集中在強迫和人際關系敏感等方面,而中到重度心理問題的表癥則更多的是強迫、抑郁和焦慮。這與張才安的研究結果(更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焦慮、人際關系敏感和抑郁三個方面)基本一致[4]29,但又略有差異。研究發現農科高校青年教師在強迫問題上有突出表現,例如,超過50%的人表現出“忘性大”、“擔心自己的衣飾整齊及儀態的端正”,而將近40%的人都會“感到難以完成任務”,或者“做事必須反復檢查”。這種突出表現說明在農科高校中將近1/2的青年教師可能具有過于追求完美、謹小慎微等不良個性,也可能正承擔著較大的工作壓力,感受到長期的思想緊張和身心疲勞。眾所周知,農科高校的學科覆蓋門類較少、各學科之間的實力發展并不均衡,其享有的關注和資源也有所差別。在這種情況下,學科之間甚至學科內部都會存在激烈的競爭。青年教師們往往為追求卓越的表現而嚴格要求自己,最終出現強迫癥狀以及抑郁、焦慮和人際關系敏感等其他心理問題。
(二)差異分析結果的討論
1.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及專業差異結果討論
在本次調查中,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性別與婚姻狀況方面的差異分析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不同[3]307,[4]31,[11]212,在年齡方面的差異分析結果也與張虎祥(2008)的結果不同。以往的研究者在這些變量上都調查出不同程度的差異,但本次調查卻并未有所表現。這一結果可能是因為研究選取樣本的數量較少、分布比例不均。在本次調查中,女性被試遠遠多于男性被試,年齡31~35歲的人數大于另外兩個年齡段的人數總和,已婚人士也遠遠多于未婚者。這一分布情況雖然能直接反應被調查農科高校青年教師的人員構成,但同時也可能對數據結果產生影響。另外,農科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存在專業與學歷方面的差異。這有可能是因為學歷、專業等因素對農科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產生了綜合性的影響。在調查樣本中,44.4%的博士學歷教師集中在農科類專業(如農學、動物科學專業等)中,剩余的分散在其他專業里。雖然高學歷者承擔著較重的工作壓力,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但他們同樣享有自身的專業優勢(如豐厚的財力支持、先進的技術設備以及優秀的人力資源),兩個因素綜合作用下,高學歷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與低學歷者便沒有了差別。
2.工作崗位差異結果討論
在高校中,教師崗位和管理崗位有截然不同的工作職責,農科高校亦然。調查涉及的管理人員以分管學生工作的輔導員為主。這個崗位需要每天處理大量的、與學生相關的事宜,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除此之外,其他的管理人員也需要處理日常的瑣碎事務,甚至還要應對某些突發事件。相比較而言,專任教師的工作就比較自由和分散,而且有更大的自主性和自覺性。這種工作內容和工作性質上的差別導致管理崗位的青年教師在部分因子上得分明顯偏高,表現出身體各部分的不適、做事反復檢查與確認、經常煩惱、想摔東西,甚至責怪他人制造麻煩等癥狀。對此,農科高校應當積極關注管理人員的心理狀況,采取適當的措施為他們排除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職稱狀況差異結果討論
在農科高校中,副高級職稱的青年教師在抑郁和敵對兩個因子方面優于初、中級職稱教師,這個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截止到2012年,在全國普通高校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中副高級別的占據14.75%,中級的占52.79%,初級的為23.15%。按照這個人員比例,能夠在40歲以內取得副高級別的職稱(職務)的教師已經走在了同齡人的前列,心理壓力較小。這一類人不會過多感受到“孤獨”、“苦悶”、“擔憂”和“前途沒有希望”,更加不會“容易煩惱和激動”、“不能控制地大發脾氣”,甚至產生“想打人或傷害他人的沖動”。相比較而言,初、中級職別的青年教師則要承擔更多的壓力、在這些心理問題上表現得也更加明顯。因此,這就需要有關部門適當多關注初、中級職別的教師,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地疏解。
(三)常模比較結果的討論
SCL-90量表于1984年引入中國、1986年建立國內的首個正常人常模。此后近30年的心理健康研究中,部分研究者曾經做過一些合并常模或者新的全國常模,這些常模或者來自往年的文獻資料,或者來自某個特殊地域、特殊群體,有較強的針對性,卻不具備足夠的代表性,很少被后續的研究所采納。到2006年,有研究者從全國21個省市抽取1890人的大樣本進行調查并得到了相關數據,發現當時的樣本與20年前有明顯的差異,表現為強迫、恐怖、軀體化、精神病性以及總分等方面顯著增高,焦慮、人際敏感卻顯著降低。這說明全國人民的心理健康狀況已經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但是本次研究發現,無論與哪個年代的常模相比,農科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普遍增高,對應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普遍下降。這個結果又一次驗證農科高校內部的競爭正變得日益激烈,許多青年教師在教學評估、項目申報、成果發表、職稱晉升等工作壓力和結婚生子、養家糊口等生活壓力的雙重擠壓下正變得身心俱疲。社會各界以及高校管理者應當深切意識到這一點,并且及時做好應對準備,設置或引進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來疏導、排解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問題,調整其心理健康狀態,使其恢復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上來。另一方面,高校的心理健康研究者們也應當盡快編制一份關于高校教師的標準化常模,以更加客觀的數字作為農科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評估的科學依據。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第一,多數農科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少數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是強迫、抑郁、焦慮和人際關系敏感。第二,農科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別、年齡、學歷、專業及婚姻狀況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管理崗位的教師在軀體化、強迫、偏執和敵對四個因子上顯著高于專任教師;中級職別教師在抑郁、敵對兩個方面得分顯著高于副高級職別,初級職別教師在敵對因子上得分顯著高于副高級。第三,農科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表征明顯:除人際關系敏感外的其他因子分及總分均比1986年全國常模有顯著增加;全部因子分及總分比2006年大樣本顯著增高。
(二)建議
(一)周課時量大,教學任務重。高職高專青年教師基本上擔任兩門以上的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周課時量都在12節以上,一部分青年教師每周課時量達到18節以上,周課時量大,備課壓力也大。剛畢業的青年教師還必須擔任學生班主任或輔導員工作,部分青年教師要參與課外輔導、帶學生見習或實習等。因此,備課、授課和課外輔導占用了青年教師的大部分時間。
(二)學術科研缺乏時間和機會。由于教學任務繁重,青年教師參與科研的時間和精力也就嚴重不足。申報自己感興趣的課題,不僅需要與資歷和經驗掛鉤,而且競爭非常激烈,成功概率小。尤其是沒有碩士以上學位的青年教師,申報課題時只能掛靠在其他職稱高、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課題上(打打下手),甚至是研究與自己的學科專業毫不相關的課題,獨立獲取科研發展的機會太少。而職稱晉升又必須與教師的科研成果掛鉤,因此青年教師為了晉升幾乎都盲目地。這種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傾向,明顯與科研要求的嚴謹態度背道而馳。而盡管如此,絕大多數青年教師都認為做課題寫論文比上課重要,因為職稱評定基本上只與科研掛鉤,與上課質量關系不大。
(三)學歷偏高,職稱與工資收入偏低。近年,由于受就業壓力的影響,高職高專新進青年教師都要求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按照江西省人社廳的要求,新進有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其專業技術職稱須從助教任起,因此其工資水平也可能處于學校教師崗位的底層,只能靠增加周課時量來提高收入。繁重的教學工作卻不能換來等值的經濟報酬,如果學校不加重視,不給予精神鼓勵,那么青年教師很難有心理上的穩定感。因此,有11.3%的青年教師急于謀求兼職,以增加個人經濟收入,而這勢必影響他們完成本職教學工作和科研任務。
(四)經濟基礎普遍薄弱。青年教師尤其是近年引進的碩士研究生,不僅從就讀大學到攻讀碩士學位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費用,而且剛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存在很大的人際關系壓力和經濟壓力。部分青年教師是從中小學教學崗位考取碩士研究生而來的,一切得重新開始,家庭和經濟壓力很明顯不是個小問題。至于前些年上崗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他們除了搞好本職教學工作外,還得為自己的職稱晉升和學歷提升而忙碌分神。而面對地方物價攀升、房價上漲,如果他們尚未解決婚姻,不能擁有自己的一處房產,那就更是“白天愁上班,晚上愁對象”,十分苦惱。
(五)心理壓力大,自認為社會地位低。“高校青年教師實際成為一線工作的主力,但所得無法與資歷、職稱、行政職務高者相比。科研、教學和經濟壓力被他們視為‘三座大山’。”這在全國是普遍現象,在欠發達地區的高職高專院校更是如此。青年教師在教學任務繁重的同時,職稱評定和科研任務又是他們最大的壓力源。在贛州市,有超過90%的高職高專青年教師認為自己處于社會中下層,甚至認為自己處于“底層”,而認為自己處于“中上層”或“上層”的卻不到10%。無論從知識水平還是從職業類型來說,青年教師都應該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因為他們工作穩定,擁有高學歷、住房公積金和醫療保險,寒暑假還照常領取基本工資收入,本應屬于中產階級群體;然而他們認為自己處于社會中下層,與他們的工資收入和經濟壓力不無關系。因此,多數青年教師希望參與學校行政工作,那樣可以減少課時量,而且有可能獲得仕途發展,從而提高自己的待遇和地位。
二、高職高專青年教師成長障礙的原因
(一)學校及相關部門存在問題。一方面,教師課務重,周課時量大,反映了學校的師資配置與在校學生數量的搭配不合理。教師的課時量往往是與在校學生人數成正比而與任課教師人數成反比的,如果在校學生多、任課教師少,教師的課務明顯會繁重。而市屬高職高專在校教職員工的人均年績效收入在報批時有限制,在教職員工的工資總量有上限的前提下,雖然在校人數增加了、任課教師的課務加重了,但其個人的工資收入不能得到應有的提高,這就顯得不合理了。雖然青年教師是授課一線教師的主體,他們課時量大,但因為職稱低,他們單節課的課時費也自然是最低的,而他們又主要靠領取課時費來獲取勞動收入,如果課時量大他們反而不能享受“多勞多得”,那么其工作積極性也將難以保持。另一方面,許多高職高專院校,行政化傾向嚴重,職稱評審的衡量標準嚴重向科研成果傾斜,教學成果也就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沒有相關的衡量標準,這樣的考核評價機制存在嚴重的制度缺陷。青年教師學歷高卻職稱低,他們為了提高自己的職稱和崗位津貼,也就自然隨機應變地迎合了這樣的評價機制,往往表現為學術浮躁,急功近利,任務式地完成教學計劃。經過一番努力,青年教師似乎沒有什么損失,反倒是加快了職稱晉升和收入提高的步伐,最終受害的卻是處于弱勢群體的眾多莘莘學子。這一切不僅阻礙了青年教師的成長成才,還嚴重影響了高職高專院校的健康發展。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人才,而學校培養人才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不注重教學的學校不是一所合格的學校,其后果的嚴重性是長遠而不可預測的。
(二)社會存在問題。由廉思領銜的研究團隊在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廣州5個城市,對5138名青年教師進行了調查,完成了《工蜂———中國高校青年教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認為,這個人群的自我認知在“下行”,因為“整個社會的價值系統變了,權力和金錢取代知識與道德成為評價核心指標,這是令高校‘工蜂’族感到壓抑的重要背景。知識分子的整體地位下降,‘工蜂’族地位更加被邊緣化。"畢業前雄心壯志,而畢業后受就業形勢所迫,部分青年教師因職業理想錯位,開始懷疑自己所從事的教師職業的價值;面對社會新的價值系統,不能順利進行“自我調控”和“角色轉換”,開始有失落的心理。“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已在眾多高職高專青年教師內心扎根。當自我實現的需要與現實相沖突尤其是在面對多種沖突無法理順時,他們就會出現焦慮和抑郁,教學熱情不高,工作效率降低,對前途感到迷茫和彷徨,嚴重者甚至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這是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下,多種復雜的因素導致高職高專青年教師的認知產生了偏移。
(三)青年教師自身存在問題。新上崗的高職高專青年教師,要面對陌生的環境、全新的生活方式、繁重的工作任務以及沉重的生活壓力。他們自身主觀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職業思想和價值觀念發生了偏移。在現時代,年輕人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付出往往講究回報。而青年教師在教學崗位上如果一味追求勞動報酬,則難免失去教師本具有的教育奉獻精神,或者缺乏傳統的吃苦耐勞精神,甚至失去教育教學的耐心。第二,專業知識、教學技能和科研能力不扎實或不夠均衡。高職高專院校往往重視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教學,少數青年教師自身的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不扎實,因此不能很好地勝任學科教學;多數青年教師則不具備應有的科研能力,不能及時地了解學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也就不能為教學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也有少數青年教師其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不扎實又缺乏應有的科研能力,兩者都亟待提高。第三,心理品質不夠健康或不夠積極。雖然高職高專院校的青年教師其學習成長一般比較順利,但是在面對教學、科研、職稱、待遇、婚姻和家庭等一系列問題時卻年輕氣盛,容易表現出滿腹牢騷,甚至自暴自棄,缺乏堅強的毅力和應有的耐心去克服這些問題。尤其是當自己付出的努力和所得到的回報不成比例時,青年教師往往容易產生失落感。目前,社會對高職高專院校的認可度還不夠,尤其是欠發達地區還保留著嚴重輕視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認為自己的小孩得上一流的大學才有出息,因此認為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不是真正的大學教師。面對社會主觀偏見的困惑,青年教師心理容易產生落差,對自我價值認識不清,使自己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這樣,他們面對的問題就重復疊加或者心存僥幸心理而簡單處理了事,造成惡性循環,更對自己產生不必要的心理困擾。
三、欠發達地區高職高專青年教師培養策略
(一)青年教師自我提高。青年教師要實現健康良好的成長,重要的是要調控好自己的情緒,時刻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把握好自我內在心理環境這一主觀因素。
1.塑造良好的教師道德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為人師表,都是通過示范的方式傳授給學生的。教師的思想和言行是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榜樣,因此教師自身道德、學識和人格形象的力量不可估量,高職高專青年教師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具有優秀的思想品德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教學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高職高專青年教師還應具有吃苦耐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需要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和課外輔導等各個環節上體現耐心,做到一絲不茍,以無私的奉獻精神為學生傳道、授業與解惑。
2.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教學技能和科研能力。高職高專院校開設的專業和學科更著重培養學生實踐技能或操作能力,因此青年教師從走上教學崗位之日起就應堅持繼續學習,真正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要做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高職高專青年教師還應該同時具備教學與科研的能力和水平。科研為教學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指導,通過參與科研,青年教師可以了解學科前沿的最新突破,學習探究學科前沿的最新命題;反過來,教學又能為科研提供廣闊的實踐基地,通過參與教學,青年教師能夠及時發現科研上的問題,喚起研究的靈感。
3.提高自我調節能力,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面對教學、科研、職稱和收入等一系列問題,需要高職高專青年教師有更堅定的決心和更堅強的毅力去逐一克服,而不能只是一味地滿腹牢騷。在日常生活中,青年教師應努力擴大自己的活動范圍,增加自己的生活接觸面,盡可能多與外界溝通,這樣有利于緩解工作和現實生活中的壓力。而面對社會上質疑高職高專教師地位的主觀偏見,青年教師應避免出現好高騖遠或攀比名利的心態。人生難免有許多轉折點,而教師猶如一盞蠟燭,如果踏踏實實,則能于所到之處照亮一方。高職高專青年教師養成了積極、樂觀的心態,方能全面認識自己的人生價值,確保自己健康正常地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
(二)高職高專院校自己培養。外部環境等因素不是青年教師能夠改變的,地方高職高專院校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激勵青年教師成長。
1.重視崗前教育培訓,加強教師道德建設。為了全面提高青年教師的政治和業務素質,在高職高專院校新進教師崗前培訓中,主要培訓內容為教育教學法規、高等教育學和高等教育心理學(這尤其可以彌補那些因職業理想錯位而在教育崗位的部分青年教師的先天不足),同時輔之高等職業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方法教育。學校應組織青年教師認真學習教師道德和教師職業規范等知識。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德是教師之魂,高職高專院校應緊緊圍繞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要求,制訂師德教育具體實施辦法,使青年教師在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學識態度上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2.營造和諧的教師文化,創建人性的工作環境。校園文化的好壞影響在校學生,而教師文化的好壞則影響到學校教師的工作心情、教學效果和生活態度。因此,營造和諧的教師文化,建立公平合理的競爭機制,有利于調動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要在評聘職稱和職務晉升上打破傳統的論資排輩思想觀念的束縛。學校可以嘗試改變陳舊的聘用制度,采取低職高聘的用人方式,定期使各方面考核評價滿足高一級職稱任職條件的優秀青年教師受到高一級聘用,并在學校行政管理中及時發現真正出類拔萃、德才兼備的青年教師,提拔他們到學校行政隊伍中參與學校管理工作。
3.完善學校收入分配制度。高職高專院校應當努力完善學校的收入分配制度,教師工資收入應當由比重較低的基本工資加上比重較高的課時費組成,在制定教學工作量和職稱評聘標準時建立向青年教師適度傾斜的績效工資考核制度,這樣有利于加強收入分配的激勵功能,使處于一線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享受“多勞多得”的公平待遇。在采集意見、討論制度時應盡量給予青年教師參與的機會,這樣有助于提高他們對制度的認可和接受程度。
4.努力解決和改善學校住房條件。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最低層次必須實現的是生存方面的需要。作為一名主要靠課時費獲得收入來維持生計的大學青年教師,當面對物價上漲、房價飆升、囊中羞澀時,買房安居將是他們的首要難題。俗話說“安居才能樂業”,而住房困難或購置昂貴的房產后成為負擔沉重的房奴,使青年教師在生活和心理上都難于承受。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青年教師成長,高職高專院校可結合青年教師的工作與生活實際,在校內建設周轉房或單身房,努力為他們創造住房條件,這其實也是為校園學生安全管理創造有利的條件。
5.努力開展教學比賽,完善教學評估機制。為了提高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高職高專院校可以積極開展青年教師公開課教學比賽,努力夯實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功。學校應重視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和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通過建立合理健全的教學評估機制,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方案,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工作業績進行公平公正的評估。對部分青年骨干教師的突出成效進行獎勵,以鼓勵他們不斷超越自我,同時在全校組織觀摩,借助實際工作中榜樣的力量對其他青年教師加以激勵,以傳遞正能量。
6.采用導師制,創設濃厚的教學科研環境。高職高專院校可以為剛畢業的青年教師選擇優秀的老教師作為其導師,并使之制度化,這是很值得推廣的一種青年教師培養方法。導師身體力行的模范帶頭作用可以帶動青年教師養成良好的教師道德行為;導師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能夠優化青年教師的知識結構;導師的自身教學和科研業績,是青年教師學習的目標或榜樣;導師在學生管理方面的獨到見解也可以作為青年教師不可多得的間接經驗。導師和青年教師之間也相互學習,可共同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改善和提高。
近日,看了《中國音樂教育》2004年第二期上李君老師的《要加強“說課”教學》一文,頗有感觸。本人作為一名最基層的音樂教師,談一點膚淺的看法:
應該說“說課”是在課程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最早是在語文、數學學科中興起的。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出現,各級各類的教學競賽可謂是遍地開花:“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青年教師會教競賽”、“青年教師論文評比”、“青年教師教案比賽”,最后還要來個“青年教師說課比賽”。“說課”似乎成了一種“時尚”的做法,總是少不了它,而且在會教的整個比賽中占一定比例的分值。因此,“說課”對于語文、數學學科來說,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事了。
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不愿落后于其他學科,因此,在基層音樂學科教學中,也開展與其他學科相似的各種競賽,當然也少不了“說課”這一內容。盡管許多青年教師從來沒說過課,也不會說什么課,但是,要參加“競賽”必須得學會“說課”。于是,老師們只得找來有經驗的語文、數學老師討教說課經驗。用語文、數學的一套說課方法、順序,硬套我們的音樂教學。其實,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情感的東西不是靠說出來的,它要借助一定的環境影響,渲染一種氣氛,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一種東西,再通過老師的演唱、演奏,以老師的情去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心靈得到震撼,情感就會自然地流露。這就是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不同點。音樂教學就是要用“情”去感染人、打動人。課堂上學生真實感情的流露在“說課”中是無法“說”到的,更是無法去想的。
【關鍵詞】青年教師的特點;問題;成長規劃
一、研究背景
跨入21世紀,信息時代的來臨,經濟全球化趨勢,高科技迅猛開發與運用,物質財富的空前增長。在社會變革和發展趨勢的作用下,英語教育的重要性變得無可比擬。社會,公眾對英語教育的期望、對英語教師的教育的教學素質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們愈來愈理性地認識到:英語教育的推進的成敗關鍵在教師,而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直接影響到未來教育改革的成敗。隨著小學英語教學開展的逐年深入,小學英語教育作為英語教育的基礎部分顯得尤為重要。小學英語學科開設的時間并不長,這個學科匯集了眾多的青年教師,促進這部分青年教師的專業可持續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積極推進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的關鍵一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且急需開展的課題。
二、英語學科青年教師存在的問題
1.理論與實踐 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的轉化的瓶頸難以突破。教師對已學的教學理論無法自如地運用到教學教育工作中去,有的教學實踐工作又無足夠的教學理論支撐。對自己教育教學中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自己的思考很難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形成書面的總結,推動自己的發展。
2.能教與善教 大部分青年教師都能輕松地完成自己的教學教育工作,也都下意識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如何使自己的教學特色鮮明化,有效化,形成一個個性化,創造性的教學模式。如何使這些教學模式值得推敲,值得借鑒,擴大成果,形成影響。在參與的各項課堂教學競賽和觀摩教學中,要讓教師不僅關注展示的那節課,還要關注課堂前、中、后的各個環節的設計和記錄,做好課后的問題解決和反思重建的工作,保證上的每一節課能真正的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而不是追求短暫的榮譽和贊美。
3.科研與發展 青年教師都參與了課題組,但缺乏主動性,沒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別人參加了自己也參加。缺乏對課題的深入思考,無法領會課題的教學指導作用,無法將課題所研究的成果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在參與的各級課題研究中,如何真正發揮課題組這一研究平臺,真正提高青年教師的理論水平,成為教學實踐中的“理論專家”。
4.時間與精力 大部分青年教師都有發展的緊迫感,但不知如何尋求機遇,把握最佳機會,謀求最佳發展,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每個青年教師心中都有自己的目標,也積極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但青年教師由于種種原因,日常工作的忙碌,家庭孩子的負擔,無成績成果的收獲。就形成了自己職業的倦怠,便安于現狀,盲目前行。
三、對英語學科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建議
校級層面的工作 創造發展氛圍
學校牽頭制定青年教師發展和培訓規劃、校本培訓計劃、課題申報研究等。建立“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專題網頁,提供青年教師相互學習、相互討論的平臺。組織青年教師上傳教材研究小結、教材教學案例、教材教學隨筆心得等。每學年都精選出部分青年教師優秀的教育教學論文、案例編印 “優秀青年教師論文、案例集”,供英語教師學習。
建立教師 “專業成長袋”,不斷完善評價機制。由學校統一管理,定期檢查。把每一位教師教育、教學實績復印件存檔,并作好專門的記載,以便學校能及時掌握每一位教師的成長情況,有利于更好地做好骨干教師的培養、指導工作。學期年級組考核,學年學校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評優、評先、評聘職稱的重要依據。并于每學期末評選“優秀青年教師”。利用櫥窗、校園網等宣傳推廣優秀青年教師個人發展的心得和成長路徑。
個人層面的工作 制定合理規劃
我們提出了如下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即“自我認識和反思 ——理論的學習和準備——實踐和行動研究——總結和專業提升”。這種模式與已往的模式(學校要求——學校組織學習——教師實踐——總結)相比,更具有主動性、針對性、研究性,是青年教師成長的一種理想模式。為了這一模式的順利實施與完成,制定了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規劃予以保障。而對如何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目前的研究與實踐比較少。我們采取了三年專業發展規劃、五年專業發展規劃等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扎實有效的規劃目標。在三年、五年的專業發展規劃中包括了以下的一些建議:
在三年專業發展規劃中
(1)讀書是教師成長的基石。教師只有靜下心來博覽群書,吸納先進文化精髓,潛心學習前輩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繼承與創新并重,自己的文化素養才能不斷得到提高。關于讀書有一句名言“不動筆墨不讀書”。把抄書、摘錄、背誦作為增長知識、提升自己素質能力的重要手段。
(2)“名師教學”是教師成長的捷徑。“教師的成長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可供教師依靠的巨人是誰呢?是“名師”。教師要不斷“學”名師,可通過觀看特級教師的教學視頻,整理聽課記錄,記錄教學中的“閃光點”,值得學習的地方,如何借鑒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
(3)寫作是教師成長的必要條件。寫作是教師用文字表達自己思想的一種途徑。寫作能使你的心思更為縝密,精神更為集中,思維更為敏捷。寫作和讀書是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只有寫才能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知不足才能加倍地讀。教師可以從一些隨筆、反思性的小文章入手,不必長篇大論,引經據典,只要有感而發就行了。
(4)定目標,要成績。在做大量扎實的理論學習準備的基礎上,可給自己定一些實質性的目標。如,學歷的進修,職稱的評定,論文的發表,更多公開教學的機會……。
在五年專業發展規劃中
(1)研究型 學習了大量的理論知識,能夠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實現理論與實踐中的相互轉化,能夠形成自己有理論支撐的實踐的成果模式,有自己的個人經驗總結集,隨筆反思集等。
(2)智慧型 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的藝術,不盲從;課堂的駕馭能力,得心應手;能夠合理處理自己發展與工作生活中的沖突,達到相互和諧。
1、“三學”即“課前導學”包括:導學、自學、問學。2、“三教”即“互動導教”包括:互教、班教、導教。3、“三練”即堂中導練包括:自練、互練、導練。這一教法的提出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三學、三教、三練”的春風吹皺了傳統課堂這一池春水。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無疑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為了順利開展這一活動,科研處為全體教師提供了“高效課堂”的學習材料,并組織老師到金溪二中、吉水三中等兄弟學校學習,制訂了如下制度:1、“高效課堂”學習行為準則;2、小組合作學習評價制度;3中學“高效課堂”評價機制;4、科研處“高效課堂”每周科任老師對各小組評分統計表一系列等細致詳實的前期準備工作。10月底安排組織了本校高效課堂展示活動,對全校教師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課改班級老師寫出了階段性反思與小結,涌現了一批課改先鋒,如徐文華、金銳起、范金長、吳啟凡、陳裕文、劉曉永、鄧壽彬、李建中、劉星火、彭縣城、朱宇飛、余永順、程桂華等,他們以實際行動引領了我校的課改,起到了標桿似的作用。
學生的變化明顯,思維更活躍了,對于文本個性化的解讀更多了,學生在課堂上能團結、積極、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能自信、大方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課后能輕松愉快地預習。學生們說,新的教學方法讓他們減輕負擔,得到自由展示,發揮了各自的才華與潛能,且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在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辦出學校特色已成為學校基礎教育改革的中心,也是教育督導的一項重要指標。為此,應主動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落實“鑄師魂、倡師德、練內功、樹形象”教師素質工程活動,努力營造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良好氛圍。
一、找準路徑,穩抓穩打,凸現辦學特色
學校要辦出特色,應針對實際實行揚長教育,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特點與能力特長,讓學生學得主動。
一是以揚長教育促進德育、美育及勞動教育的發展。
可通過唱好校園歌曲、過好藝術節、開好運動會、辦好書畫展、建好藝術長廊、搞好特色競賽等活動,引導學生發現美、愛護美、創造美,促進學生的個性特長快速發展。
二是以揚長教育促進智育的發展。
要積極尋找最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最優方式和最佳途徑,形成獨特的辦學思想、辦學內容、辦學策略,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教育觀念上,確立“合格加特長”的人才觀;在辦學理念上,確立“規范加特色”的辦學效益觀;在辦學思路上,確立以藝術教育為特征的辦學模式。以學生的特長教育為突破口,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基礎上,創辦藝術、體育俱樂部,逐步形成并全方位構建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辦學模式。這樣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而且能培養他們的興趣和特長,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取得良好的辦學效益。
三是以培養“合格加特長”的創新人才為目的,使“教學有特點,辦學有特色”。
要改革教材和教學內容,按照“文化合格、學有特長”的要求,制定學校藝術特色的教學大綱,如在音樂班設置音樂理論、舞蹈、聲樂、視唱練耳、音樂欣賞等教學內容,在美術班設置美術概論、素描、色彩、工藝美術設計、電腦繪圖等教學內容。要改革課程結構,在教學中做到三個“并重”:文化課與專業課并重,普通教材與專業教材并重,既完成必修的文化課程內容,又完成藝術特色教育的教學內容;理論與實踐并重,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鍛煉學生的能力。要改革課程教學組織形式,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堅持課程教學有分有合、有大有小,文化課集中授課,專業課“小課”教學。
四是以環境教育促進特色教育的發展。
學校還應加強與藝術教育相適應的校園環境和教育設施的建設,如多媒體廳、電子閱覽室、圖書館、舞蹈房、繪畫室、體操館等,并設置與此相配套的教學設備,整修校園場地,綠化校園環境,進一步突出環境育人、藝術育人。
二、組織培訓,加強學習,大造教師特色
先生曾經說過,有特色的教師是學校的寶貴財富。可以說,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質、發展教師特長是創建辦學特色的根本所在。
學校要針對年輕教師多的特點,重視年輕教師和骨干教師的培養。職責要明確,至少要安排業務副校長負責,由教研室、教務處、德育處等部門共同協作,制定長遠的師訓計劃,分階段有重點地開展青年教師和各類教師的培訓工作。一方面可鼓勵教師進修學習,提高學歷;另一方面可通過集體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舉辦知識講座、學習班,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和業務理論學習。要定期組織校內業務培訓,進行新課程標準、體育、衛生、健康、普通話以及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
學校還要讓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體現自身價值。可以通過舉行師徒結對、學科練兵、教學基本功比武、骨干教師教學藝術展示、新老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年輕教師能迅速熟悉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及時適應學校教學工作的要求。同時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使青年教師開闊眼界、拓展思路,通過學習與交流,力促教師素質提高,增強教師的事業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夯實基礎,整合課題,形成研究特色
一個學校要辦出自己的特色,必須有自己的“特色理論”,用以指導其辦學行為。而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理論”,就必須加強教育科學研究。
科無研不立,教無研不活。學校應堅持以科研為先導,以研促教,確立“科研興校、科研興學”辦學思路,積極營造濃郁的學科研究氛圍。要設立專職教研員,組建教研室,建立教育科研組織管理體系,制定發展規劃;要開展研究性學習,實施分層教學、雙語教學、活動課教學等課題的研究,定期召開教科研工作會、論文年會。可以通過舉行“教科研展示月”、“骨干教師教學公開月”、辦校刊、出版《優秀教師論文集》等活動,及時總結學校教學管理的經驗與不足,提升教科研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