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教育與教學研究

教育與教學研究精品(七篇)

時間:2022-09-16 11:47: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與教學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育與教學研究

篇(1)

新課程提出,生物教學應達成“喜愛大自然,珍惜生命,理解人與自然一起發展的意義,進一步養成良好的衛生與生活習慣,確定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的情感目標。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學的永遠主旋律,怎樣讓生物課堂滲透生命教育,已經成為目前生物教學研究的熱點。本文就生命教育、生物教學永遠的主旋律進行探究。

關鍵詞:

生命教育;生物教學;主旋律

生命的和諧、健康是一直以來社會發展所追求的目標和境界,隨著時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教育界開始進行基礎課程教育改革,并在改革中提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創新發展能力的學生。生物課程是與生命教育最契合的學科,在高中生物中滲透生命教育,可以構建中學生珍愛生命、致力于實現生命意義的價值觀。下面我將從細胞增殖、生物進化、生態穩定三方面闡述在教學中的一些實踐。

1細胞增殖,認識生命來之不易

“教育的目的應該向人傳遞生命的氣息”泰戈爾如是說。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選取了大量的生命素材,是進行生命教育的絕佳選擇。所謂生命是一種生存狀態,人要以生命意義而存在,認識生命就要從生命起源而談,生物體是有微小的細胞經過一系列增殖、分化而來的,體會生命由細胞到組織器官到個體的艱難,才能認識生命的來之不易。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細胞的增殖》,細胞分裂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點內容,掌握這一動態過程才能領會生命發展壯大的方式和意義,在抽象思維能力的逐步形成中認識生命的偉大。我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為:

(1)利用多媒體展示一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的動畫過程,引出一個成年人由一個受精卵的成長歷程,需要細胞體積的增大又要靠細胞數量的增多,即細胞增值的問題。

(2)以高等植物細胞為例,通過Flas重點演示有絲分裂的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兩個過程,掌握有絲分裂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后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對保持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遺傳穩定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3)表格對比動物細胞有絲分裂與植物細胞的異同,以及涉及的細胞器的不同。

(4)組織學生開展實驗,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將知識學習由多媒體演示轉向實地操作。細胞增殖只能實現細胞數量上的增加,而多細胞的生物體從小長大,還有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分化。細胞增殖已經是相對復雜的一個過程,加以細胞分化才能實現完整的生物體,強化生命體的來之不易,最后可以設計學生發表對生命形成歷程的感想。

2生物進化,敬畏生命頑強不息

地球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存在生命體的星球,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進化又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在這期間甚至伴隨多次生物大滅絕的現象,幾經周折依然繁衍生息,所以依然存在的所有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將漫長的生物進化歷史長卷在學生面前展開,讓其感悟到人以勝者的身份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生存下來,是多么自豪的事情。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進化論的主要內容》,多種多樣的物種存在形式一直以來就是備受爭論的話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使得生物進化理論不斷發展,他用自然選擇的學說證實了生物多樣性是不斷進化的結果,并對進化原因做出了合理的解釋。我在這一刻的教學設計為:

(1)認識種群、物種、基因頻率等基礎概念。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個體間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后代;物種可以是分布在不同區域內的;基因頻率的改變是變異的結果。

(2)了解在進化過程中的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幾種情況的作用。突變出現新基因,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料;地理隔離由于環境變化形成生殖隔離進而產生新的物種;自然選擇是指在生存斗爭中,適應環境的生存下來,淘汰不能適應環境的。

(3)組織學生開展對不同物種間共同進化形成物種多樣性的討論活動,使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深入人心。由此可見,生物進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任何一個物種都存在被淘汰的風險,人類在這一漫長的生存斗爭中不斷發展,在艱難的演變過程中突破自然環境的限制,并成為最高級的消費者,擁有復雜的生命形式,擁有極高的智慧,這正應證了生命的偉大,我們應該時刻心存敬畏之心。

3生態穩定,感受生命和諧美麗

生物學的研究范圍是整個生物圈,生命教育還要引導學生了解生物的多樣性,尊重大自然的規律性。在教學中,要逐步改變中學生心中地球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誤心理,滲透以生態環境的穩定來實現的生物圈可持續發展這樣正確而長久的生存之道,喚醒學生感受生命和諧相處之美妙的細膩心理。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結構復雜,是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相互作用形成的整體,為了讓學生從其中感悟生命和諧,我的教學設計為:

(1)讓學生根據課前準備的水池生物種類調查表,討論找出水池中的哪些食物屬于生態系統,進而得到生態系統的概念。

(2)利用多媒體展示以池塘為例的生態系統圖解,分析水池生態系統中個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為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學習奠定基礎。

(3)設計題為“我最重要”的辯論賽,學生分四組分別扮演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分解者、消費者四種成分,從不同角度闡述各自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最終得出四種成分缺一不可的結論。此時向學生傳達生態系統的穩定需要四種成分的合作,不涉及誰最重要一說,人作為生物圈中最高級的消費者也要與低級的生命體和諧相處,才能促進自然發展。

(4)7根據之前所學,用剪貼圖的方式模擬草原生態系統作為練習,分辨出草原中生態系統的四種成分。生命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意識到人作為生物界的物種之一,必須與其他生命和諧相處才能創造生物圈的美麗和完整,從而培養學生關愛自然界一切生物體的觀念,善待生命維護生態穩定。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具體課程中納入生命教育,從細胞、生物、生態層層遞進向學生傳授生命知識,可以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識,是生物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后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以學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讓生命教育的主旋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更為響亮。

作者:王克明 單位: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露水河鎮撫松五中

參考文獻

篇(2)

一、以學生為主體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現代教學論不僅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還認為教學過程中只有使學生真正成為主體,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是自發形成的,也不是天生帶來的,而是教師深入了學生,研究他們學習的規律性,進行啟發誘導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都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和學生在這個目標的落實過程中應是“志同道合”者,教師的教學符合學生學習規律,不僅使學生能掌握知識,而且能駕馭知識,利用學到的知識作為獲取新知識的手段和工具。素質教育要求在生物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的重要性,還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既要使學生樂意學,還要使學生主動學,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二、發展和完善個性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質是先天與后天的結合產物,它的形成與發展,教育起著主導作用。通過教育活動可以使人的先天素質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也就是說先天潛在的素質只有通過科學的教育才能得到合理的開發。傳統的生物教學以“一刀切”的形式,向學生灌輸知識。所以,要加強素質教育就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與完善。一個班有幾十名學生,他們的能力不同,氣質不同,性格不同。作為教師如何培養引導這幾十名個性不同的學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讓他們都能全面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應根據研究出來的個性信息,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既打好基礎,又發揮優勢,發展、完善個性特征。這是生物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它應貫穿于生物教學的全過程。

三、重視學法指導是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

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同時進行著“雙邊活動”,教師的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教學生會學知識,即指導他們的學法。學生一旦掌握了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就能擺脫盲目被動,效率低下的現狀。生物教學尤其要重視學法指導。首先,是悟理。生物學和生產生活尤其是科技發展密切相關,是一門實驗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學科,教學中要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帶到社會實踐中去,使學生樹立“大生物”學習觀。其次是悟法。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把自己使用的方法直觀地呈現于學生面前,使學生對教師的教法有所感知,有所領悟。其次,是練法。學生在悟法基礎上,根據教師的指導,主動去學習、實踐各種方法,自發、主動地去探索和發現知識。生物學的知識點既多且雜,既有理解,又有運用,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中做,做中學”。

四、發展學生智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素質教育在生物教學中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總量迅速增長的時代,尤其需要發展學生的智能。例如,在介紹“發酵技術實踐“這個內容時,可讓學生從生活實踐入手,談談果酒的發酵和豆腐的發酵,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發酵技術制作葡萄酒。既使生物學知識活學活用,還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五、非智力因素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關鍵

篇(3)

關鍵詞:教育均衡發展;五年級數學;教學研究

教育均衡發展提出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實行因材施教、平等教育,使學生獲得的教育效果相對均衡,接受教育的條件相對均衡,享受教育的資源相對均衡。在具體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也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把數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促進學生均衡發展。具體做法如下:

一、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獲得的教育效果上達到相對均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當學生的心理處于壓抑、不滿,失去信心時將直接阻礙、削弱甚至中斷智力活動,破壞學習的向心力,學生對學習就會無興趣。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學習數學的強大動力。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興趣得以持久,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呢?

(一)理解學生、關心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共同在同一起跑線上達到成功。

理解是建立師生情感的紐帶和橋梁。理解學生,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來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分真情。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他們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他們安慰和支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與他們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師的一片真誠和苦心,在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長處,發揮自己的潛能,逐漸消除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增強自我調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斷完善自我,對自己的成功充滿信心。這樣不同的學生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成功。

(二)“成功”與“愉快”,讓每一位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的產生和保持有賴于成功。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取得成功后會帶來無比快樂和自豪的感覺,產生成就感,繼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驅使他們向著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邁進,形成穩定的持續的興趣。所以我總是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和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按問題的坡度都能夠“跳一跳,摸得著”的方法,保持讓每一位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例如,在五年級數學下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的課堂教學中,我設計這樣的練習:讓差生計算直接得出結果的題,如44頁練習七的1、2題;中等生做有一定梯度的題,如3、4題;優秀生探索有一定難度創新題型,如7、8題。這樣讓優秀生自己去探索發現、以滿足他們希望深入挖掘知識的心理需求,但必須確保絕大多數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重點對潛能生進行輔導。練習分層設計,作業分層要求。潛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題,絕大多數學生能在完成基本題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綜合題,一小部分智力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去思考較難的題,大家都有嘗到成功的喜悅。

(三)創設問題情境,設置懸念,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求知。

蘇霍姆林斯基說:“驚訝感情――是尋找知識的強大源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在學生面前展現出他們暫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議的新事物,新觀點,新材料,展現得越多,學生的驚訝程度越鮮明,求知興趣就越濃厚。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應當創設一種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的數學情境,提出問題,構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場;提供有啟發意義的材料,為學生琢磨數學思想提供必要的時間;重視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提出個人見解、切磋交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

例如,我在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首先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導入新課,激起了同學們的興趣,當同學們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出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3厘米,面積是18平方厘米,平行四邊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面積也是18平方厘米時,因為長方形面積=長×寬,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與底和高有關系呢?如果有的話又有什么關系呢?大家猜一猜。這樣,教師成功的造成了學生大膽猜想、并急于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情境,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了共同的探究,共同進步,共同成功。

(四)利用“數學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共同成功。

數學美不同于自然美、藝術美。數學美主要表現為內在美、邏輯美、理智美。數學美是隱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內容。要領悟數學美,必須通過“抽象枯燥”的符號、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內部的數學思想,任何智能活動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數學美是對數學對象融入情感的產物。數學美育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掌握數學內容,培養數學創造能力及體會數學的價值進而取得數學的成功都有積極的意義。

從學生學習中的反映,諸如“數學好玩”、“能使人動腦子”、“數學有無窮的奧秘”等來分析,他們已初步感受到數學美。但一般說來,這些都是無意識的。因此,需要教師利用教材的數學美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去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應揭示問題的新穎或形態的優美,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在分析問題時,應使學生感受到思維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們自覺地去掌握;在小結時,應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和諧、統一、簡潔的美。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而且可以使他們感受數學成功的美妙。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數學中逐漸進行“數學美”的滲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啟迪他們的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讓學生共同感受數學的成功之處。

二、實行課堂小組討論教學,使學生接受教育的條件相對均衡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行小組討論教學,不但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實踐證明,合理有效的討論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樂于接受教育。學生通過討論、爭辯、思索,掌握的知識會更深刻、更準確,對問題的思考會更全面,對結論的表達會更系統、條理,對數學的教育更容易接受。由于學生在準備討論時,沒有現成的思路可循,必須獨立思考、歸納、分析、表達,所以討論時,往往容易走題、漫無目的、雜亂無章。針對討論的這一特點,筆者認為要想充分發揮討論的功能和作用,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先對討論進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一)教師對討論目標的定位,既要避免過于抽象,又要難易適度。

組織討論時,要明確什么是重點、要解決哪些難點,要掌握哪些知識、提高哪些能力等等。總之,教師必須胸有成竹。只有明確了討論的目標,才能設計出好的論題、選擇正確的討論方法;才能從實際出發,兼顧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控制討論過程;才能做到既能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又收到啟發誘導、舉一反三的效果;反之,不僅會降低討論的質量和效果,甚至會窒息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泯滅他們思維的火花。

(二)啟發與誘導相結合,從提出問題到討論問題的全過程,教師的作用大多是適時調控、巧妙誘導。

一方面要使討論題富于啟發性,才能激起學生探討的興趣;另一方面,當討論展開以后,教師要仔細傾聽學生的各種見解,及時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誘”和“導”。防止學生提出的問題之間聯系不緊、跨度過大、脫離了學生認識問題的規律,不利于討論的進行和問題的解決。教師要靈活引導學生圍繞討論的主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逐漸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更高的層次,逼近核心問題,發現有價值的東西。

(三)在課堂討論中,要使每個學生能夠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教師必須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討論氛圍。一方面教師應盡量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流露出對學生評價意見的贊賞或反對,盡可能做到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另一方面,教師要及時對學生中的一些自相矛盾的結論、錯誤的推論、膚淺的論點進行分析、引導,并予以更正。但是一定要采取合適的方式,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避免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每個學生接受教育的條件相對均衡。

三、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享受教育資源方面相對均衡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應聯系實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享受教育資源方面相對均衡。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環境。例如,學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后,讓學生幫助算一算本住宅樓每戶應付的電費;學了“利息”的知識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銀行”存儲的錢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學了百分比的知識后,我和學生做了一個游戲,方法是:在一個布袋里放6個同樣的小球,分別標上1~6六個數字,老師和學生輪流每次從袋中摸出2個小球,如果球上兩數相加和為偶數,學生贏,加起來和為奇數,教師贏。比賽結果教師贏的次數多,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把各種情況一一列出,得知,和為偶數的有6種情況,和為奇數的有9種情況,老師贏的可能性占60%,學生贏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師贏的次數多。最后還指出,街頭巷尾的有些賭博活動,“坐莊”者使的就是這種騙術,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二)加強數學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享受教育資源方面相對均衡。

要把課堂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往往被錯綜復雜的生活現實所難住。這就要加強實踐操作,培養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要學生測量計算操場邊的水杉樹高。水杉高參天,如何測量?多數同學搖頭,少數幾個竊竊私語,提出爬上去量,但是兩手抱樹怎么量?有人提議拿繩子,先用繩子量樹,下樹后再量繩子。

篇(4)

由于時間和空間的原因,以及自然環境的限制有些實驗無法在課堂中完成,運用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課件能把難以完成的演示實驗通過生動的圖像,清晰的文字和優美的聲音展現給學生,而且傳輸信息量大、速度快、質量高。例如:分子的擴散現象,氣體,液體的都比較明顯,而固體分子的擴散短時間內無法體現效果,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科研工作者做的一些實驗視頻和照片,這樣圖文并茂,交互性強,學生學習輕松愉快,很容易突出實驗教學的重點,利用錄像可以有效地控制變化的速度,從而便于學生觀察和思考。還可以用事先錄制好的實驗過程來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先錄制好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注意事項、誤差分析和整個實驗過程的示范操作。實驗前,先讓學生觀看錄像,可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實驗的要領和規范操作,保證了實驗的順利完成。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模擬實驗,提高課堂效率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說明自然界的一些物理現象、規律,當然必須充分通過課堂物理實驗來說明。但是有些實驗危險性比較大,如果操作不當就會有危險,釀成嚴重后果。還有些實驗課堂上根本無法完成。例如學習家庭安全用電一節,通過計算機來模擬“跨步電壓觸電”“電路過熱引發火災”等實驗,既安全,又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模擬實驗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在學習電路聯接時,通過多媒體,學生可以任意組裝,若不正確可隨時重裝,其他同學還可以為其找出錯誤的原因,與其進行交流、討論。這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篇(5)

摘 要:本文分析了計算機程序設計在通識教育與計算機基礎教育中的差異,說明了在通識教育中開設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重要性,討論了該課程在通識教育中的特點與定位,說明了我們在該課程中采用的教學策略和手段、并給出了教學效果,最后提出了今后要繼續研究的有關教學問題。

關鍵詞:通識教育;程序設計;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 為什么在通識教育中設置程序設計課程?

通識教育的倡導者認為,大學教育不能局限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還應注重“全人”的培養,即對學生素養、品格、價值觀的培養,希望個人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而不局限于個人選擇的專業。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信息技術的革命,使社會發展步入了信息時代,在大學的通識教育中增加有關計算機技術基礎知識與能力的課程,有助于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特別是其中文科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思維方式具有鮮明的獨特性:系統論、抽象性和自動化。軟件專家溫伯格認為,這種思維先于專門的學科知識的存在而存在――有時繞過專門的學科知識,有時又把專門的學科知識綜合起來;把這種思維和教育方法稱為一般系統論的方法。其次,程序設計的最終結果是讓計算機按照程序執行,去解決一類問題,而不是某個具體問題,這與數學的抽象性類似。這種思維是讓機器自動地完成任務,卻又允許人進行干預,即所謂的人機交互式的問題解決模式。而且,不同的計算機語言會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但是,基于程序設計的思維原理是普遍的。系統化的思維與計算機編程思維與之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

像其他大學一樣,我校已經開設了計算機基礎教育,也包含了Visual FoxPro的程序設計課程。在通識教育中開設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與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育沒有沖突,而是一種補充。根據教育部高教司的建議和要求,目前國內大學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分成三個層次: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和計算機應用基礎,在第二層次中包含計算機程序語言進行編程建模。因此,我們在全校的通識教育中開設了“Java程序設計基礎”的課程。此課程屬于選修課,在教學內容、形式、手段、考核等方面與必修課不同,同時給了學生更多的選學余地。事實上,自從我們在全校開設這門通識教育課程三年以來,每學期限制的120個名額遠遠不夠!

2 課程的特點與定位

作為通識教育,“Java程序設計基礎”具有如下特點: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面大、量廣、專業種類繁多、對計算機的興趣、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各異,基礎知識參次不齊,而且是低年紀的學生,缺乏必要的自學能力;學時有限,比教育部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提出的最低學時還少3個學時。

學生的期望不同,大致包括:

學習計算機編程:了解程序設計是什么。

學習一種程序語言:Java程序設計語言是什么。

學習新的編程技術: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是什么:

學習更多的計算機語言:Java語言與C、C++或者Visual Basic的區別。

當然,也包括通過該課掙得學分。

作為通識教育課,“Java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目的不是或者不僅僅是培養計算機程序設計員,該課程的定位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一門普及課、入門課,希望通過學習計算機的核心知識與技術,

讓學生理解計算機軟件,進而深入地了解計算機系統的工作原理和方式;

學習程序設計的思維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提高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興趣,促進更多的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應用計算機來解決實際問題。

因此,著力培養學生對計算機及其編程的興趣和理解,成了“Java程序設計基礎”的根本目標。

計算機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基礎知識和工具,85%以上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未來在從政、經商、在某個專業領域(如電力、汽車、物流、軍工、藝術)從事技術或服務工作,都可能使用計算機系統,也許會有人因為工作需要而自己動手修改或創造新的計算機軟件工具或系統。這在計算機的發展史中比比皆是。例如,統計軟件包SPSS最初是由斯坦福大學的政治學研究生Norman Nie開發的,國內廣泛使用的財務軟件用友是由在財務領域工作的王文京領導研制的,數學軟件Mathematica是由數學家領導研制開發的,雅虎搜索引擎最初出現是楊致遠與費洛為了把在網絡上尋找的資料類別整理好而編制成的軟件。最初這些簡單的應用軟件經過發展、進而形成了新的商機和技術,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計算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3 教學的策略與手段

3.1 教學策略

教什么、如何教就成為通識教育的關鍵問題。針對該課程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們經過實踐、總結了本課程教學的策略:了解概念,理解思想,“不拘小節”,“不求甚解”。

“理解概念”是任何學科的基礎,每門課程都有自己獨特的概念。我們在講述Java程序設計的概念時,重點在突出差異、采用比較的方式講授。如把數學中的實數與計算機中的浮點類型數進行比較,并分別從計算機存儲與安全檢查兩個方面簡述為什么要區分出單精度浮點和雙精度浮點類型的實數。

寫出好的計算機程序,除了要掌握程序設計語言本身以外,還要求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運用數據結構、算法設計以及軟件工程的基本知識和技術,最主要是要掌握程序設計的過程,讓學生理解程序設計的思維模式和工作過程。這些知識都屬于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不可能在通識教育的程序課程中充分展開,我們只需講解與程序設計相關的要點。

例如,變量名在數學與計算機中都表示未定的值,但是在計算機中還表示值在內部存儲地址的抽象,這樣就順便補充了計算機組成的核心――存儲。在軟件工程方面,需要學生掌握的的基本思想是:程序是機器執行的,但更多的時候是讓人閱讀的!因此,寫出符合規范的、讓人容易看懂的程序更重要。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程序設計風格和習慣,如規范的變量名、必要的代碼注釋、清晰的程序結構等。

經典程序設計的思想是“算法+數據結構”。算法設計是編程的核心,程序是用計算機語言實現的設計思想,數據結構與算法設計環環相扣,是不可分離的程序的兩個方面。變量類型、數據結構和控制結構是馮諾伊曼式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模式和組成。封裝、抽象、復用發展成現代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核心。在講授這些抽象思想和原理時,我們盡量采用理論結合實際、案例引導、直觀教學。

我們把程序的閱讀與執行結合起來,讓學生直觀地學習靜態的程序如何動態地執行、產生結果。由于一開始就閱讀實際的程序,有很多知識可能還沒有學到、甚至在課程中就不出現,使得學生“一知半解”,不能完全理解,對有些問題或知識可以“不拘小節”、“不求甚解”,這樣有助于在短時間內讓學生了解程序設計過程和程序結構,掌握編程的基本要領。這種方式類似于在外語學習中所采用的猜測法:在閱讀中出現的生詞不要急于查字典,可以通過上下文來猜測,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培養語感、文化直接用外語的思維模式。程序語言類似于外語,編程者需要逐步培養用程序化的思維方式、常用的表達模式和慣用語,而不必計較一些不懂的函數、表達、語句、或者類,特別是不要在編程工具可以解決的以及需要經驗積累的細微末節上花費寶貴的時間。

3.2 教學手段

在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方面,我們重點采取了下面的手段。

1) 基礎知識不求全。因為,在一個學期的課程中不可能讓學生把一門程序設計語言掌握到實用的程度。與其泛泛的介紹Java標準版的所有內容,還不如通過Java語言深入理解程序設計的精髓。因而,我們選擇與語言無關的、所有編程的基礎知識,如變量、表達式、邏輯運算、控制語句、類與對象以及GUI。知識的取舍取決于學生未來可能的應用。例如有關數的運算,我們只講十進制的數,不講各種數進制之間的轉換,不講二進制及其運算(盡管這是計算機的基礎),也不講位運算;對面向對象部分,不講內部類和匿名類,等等。

2) 潛移默化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程序化、系統化的思維模式,讓學生抽象的、類問題的解決模式(而不是個體問題)。通過實踐使學生掌握程序設計的過程,包括如何分析問題、如何用計算機語言描述問題的解決過程――即編程,如何分析并解決程序中出現的錯誤(調試程序),如何在不同的環境下運行程序。

3) 培養自學能力。計算機技術、尤其是軟件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沒有一本語言的教材能夠與語言同步。現在的計算機發展為深入學習編程語言及其技術提供了廣泛的手段,學生應該掌握自學能力。我們通過演示,讓學生自己動手編程、分析代碼、得到結果;直接上網查找資料,使得學生自己可以查找包括wiki、Blog、用戶組、廠家在內的資料,了解語言的發展,更新知識,同時培養獨立研究的能力。

4) 使用工具、動態學習。計算機是實踐的技術、應用的技術,唯有動手才能掌握技術和技能;很多細節不需要花費時間(也沒有時間),要充分利用工具來解決非核心的問題。例如括號不配對、變量未賦值就使用,程序美化排版,甚至需要引入的類庫等;將有限的時間集中到概念的解釋和計算機工具的使用,例如通過例子解釋為什么變量使用前要先賦值,面向對象的屬性有缺省值,然后如何利用編譯器來發現變量未賦值引用的錯誤。

針對學生的不同基礎和需求,我們還采取了如下的措施:對不同的學生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允許部分學生以難度較大的練習代替少量的缺席;針對學生課后時間有限以及編程是動手實踐的活動,我們的課堂教學采用了理論+上機實踐,課時分配位1:1,其中實踐的內容包括學生自己閱讀程序加上動手編寫程序。理論上我們分配的課堂與課后的學時位2:1,實際上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課后花費不足一個小時就能完成作業,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去深入學習課程內容。考核以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為主,考核也遵循“不拘小節”的策略,主要考查學生對程序的結構、語句的選擇等設計思想的掌握,而忽略語言的細節,如變量名是否正確。

4 實踐與挑戰

在我們已經連續開設5個學期的通識教育課程“Java程序設計基礎”中,教學策略和手段經過不斷改進,逐步得到了學生的認可。表1列出了最近3個學期該課程的部分統計數字。每期的120個名額都報滿,參加學習的學生分布全校理、工、文、藝、管、醫的各個學部。學生的合格率也在逐年提高;其中音樂、藝術和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不合格的比例較高。選該課的一年級的學生幾乎都在80%,而在第二學期的比第一學期的學生要多。

下面是一些需要我們繼續研究、并通過實踐來檢驗解決方案是否可行的典型問題和挑戰,也希望與同行共同探討:

教學程度。通識教育中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教學內容到什么程度合適?是否要再開設一個提高班,以滿足部分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更高追求?

分班教學。理工科學生在計算機的基礎和理解力方面明顯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要強,是否有必要進行分班教學、因材施教?如何平衡學校、學院、學生以及教師的各種關系?

教材問題。難有教材滿足我們的教學思想和內容,我們給學生只列舉了主要參考書和網址。這種西方通行的教學方式在我校實施起來有難處:學生不愿花錢買參考書、圖書館沒有足夠的教材、大一學生的自學能力尚需培養。沒有教材如何使得學生學好一門課?

語言與編程:程序語言是算法設計的體現,不同的語言適合不同的編程風格與應用領域。是選擇流行的、應用廣的編程語言還是選擇體現計算機思想、適合教學的編程語言?

共性問題。如何處理通識教育與計算機基礎教育中程序設計技術的關系(如學分可否互換)?是否應該對通識教育課的設定課程通過率(四分之一的不及格率是否過高)?

參考文獻

篇(6)

摘 要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學生在武術課程中所學習的內容技術已無法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高職院校武術教育體系急需改革。本文針對高職院校武術教育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武術教育應積極與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的思想,并嘗試性提出改革方法與路徑,以此拋磚引玉,引起高職武術教育中對生命安全內容的重視。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武術教育 生命安全 互融教學

武術教育作為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文化承載力全方位服務著高職學生的健康養生、倫理道德、防身自衛等價值目標。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高職武術教育在內容設置和教法方面過于傳統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學生需求,正如武術名家邱丕相先生所指:“我們的武術普修課內容設置上存在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幾十年一成不變的老三樣(初級拳、初級劍和簡化太極拳);已遠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形勢,需要改革[1]。”將武術教學與學生生命安全知識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是武術教育發展的新方向,是根據高職學生實際需求和特點提出來的新課題。

一、生命安全知識融入高職武術教學中的必然性

生命安全知識是每個人值得終身學習的內容,主要通過對危害自身生命和財產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衛知識的學習,達到保護自身生命和財產安全的目的。武術教育的宗旨不僅強調健身養生,也同樣重視防身自衛,這與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標高度統一,也為武術教育與學生生命安全互融性教學實踐提供了可行性,生命安全內容的融入將成為未來武術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

(一)高職學生文化需求的必然性

高職學生較本科學生在其學生特點和需求方面具有差異性,主要表現為缺乏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對所需知識的渴望度較低、行動力較差、心理承壓能力和自我修養方面較弱、情緒自控和包容能力不足等,此種性格特點導致現代高職學生在安全意識、生命安全常識等方面知識匱乏,且在很多院校出現了學生猝死、學生自殺、學生受傷或棘手事件不能及時處置等。針對現代高職學生對生命安全知識日益增長的需求,將生命安全與中國武術教育相融合成為武術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

(二)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必然性

校園是學生學習的快樂家園,也是學生生命安全的港灣,校園安全離不開學生安全,要想達到校園的真正安全還需要從學生自身安全意識上下功夫。校園安全文化建設離不開生命安全教育的輔助,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很少有單獨教授生命安全知識的專門課程,因此生命安全知識的普及與傳播零落在了相關科目之中,武術教育與生命安全教育在核心價值的體現上具有交集,成為校園安全文化宣傳的重要載體,武術教育中融入生命安全知識對深化建設平安校園有著必然的意義。

(三)武術內涵體系改革的必然性

高職武術教育的核心除了健身養生價值外,還有防身防衛的功能,即通過合理的行為手段免受外界威脅傷害。然而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同學們對武術知識的渴望有了新的變化,傳統健身養生和搏擊價值觀念已經遠不能滿足同學們日益增長的需求,他們更加注重實用價值,不僅能在武術學習中獲取健身和搏擊技法,而且渴望學習掌握更加實用的生命安全知識和技能,如心肺復蘇技術、偶遇歹徒擺脫、災難逃險、止血包扎等等,針對日益增長的新需求,武術教學內容不能繼續保持傳統的針對基本功和武術技術的教學模式,而是需要緊跟時代的新改革,生命安全知識的融入無疑豐富了武術體系內容,也為武術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血液,為打破傳統武術教學模式提供了啟示。

二、高職武術教育與學生生命安全內容的選擇性融合

俄羅斯的《生命安全基礎》認為生命安全教育是人類在其活動領域中,預防自然和人為危險,預防各種有害因素的理論和實踐的一種科學知識體系[2]。生命安全的內容涉及廣泛,并非所有內容都完全納入武術教育范疇,應進行重點選擇性的與武術教育相融合。

(一)生命安全思維在武術教育中的可融入性

思維意識是人對客觀世界的反應和認識,對人體行為有著支配作用。生命安全思維的核心無疑是將保護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的思想,這與通過武術教育達到防身防衛的目的性高度統一。高職學生未來大部分將成為社會基層的服務者,在社會生活中難免遇到威脅自身生命和財產的棘手事件,生命安全思維將成為化險為夷的首要保障。

(二)生命安全代表性技術在武術教育中的可融入性

自中國武術進入校園以來一直以強身健體和表演娛樂的傳統價值為導向,而真正的實際社會應用價值卻十分有限。高職校園武術教育不能固守傳統,要積極根據同學們日益增長的社會文化需求不斷改革,針對武術教育實際融入相適應的生命安全技能,如外傷消腫、骨折固定、搬運、指壓止血或包扎止血、掐按人中穴預防休克、心肺復蘇防止假死亡等知識學習等,能有效的避免受傷部位的進一步發展或受傷人群的死亡,從而起到保護生命和恢復健康的作用。這一內涵改革將大大豐富武術教育內涵文化且強化武術教育的現代社會實踐價值。

(三)心理健康安全在武術教育中的可融入性

心理健康安全是生命安全體系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高職院校學生在心理健康問題方面主要有心理承壓能力較弱、個人情緒不穩定、情感易抑郁、自私缺乏社會責任等特點,武術教育中針對特有的心理特點進行合理內容的教學實踐將有助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武術教育在心理健康問題解決方面有著自己特有的價值,如武術競賽的參與能大大增強學生心理承壓能力;武術的內外兼修,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自我修養,有效抑制不良情緒的發展;武術重視“未曾學藝,先學禮”的優良道德,能很好的解決現代學生自私自利、缺乏社會責任的不良品質等。

三、高職武術教育與學生生命安全相互滲透的實施路徑

(一)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武術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

生命安全教育與武術教育的目標都是建立在“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理念之上,在目標設計方面兩者高度統一;在具體的教學設計方面,將相應的生命安全知識恰當的融入武術教育體系和具體的教學實踐環節,如:武術教學的每學期學時中可安排一定學時數的生命安全知識和技術學習課,也可在武術課堂實踐方面,通過防身防衛或生命安全案例導入生命安全的主線思維,在武術課堂技術教學中融入生命安全技術實踐等,這不僅能打破武術教學的傳統教學體系,而且能深化武術教學的實際意義。

(二)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武術第二、三課堂學習

在武術教學實踐中融入生命安全知識與技術雖在課程改革方面具有特色,但其效果的更大發揮離不開學生的第二課堂參與和第三課堂實踐。武術教育第二課堂主要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在校內自主組織開展的各類武術技術學習、競賽等活動;第三課堂是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學生進行的校外交流實踐和自主線上學習等。通過第二、三課堂與第一課堂的有機融合和相互促進,能更好的強化武術教育中的生命安全技術,使學生更加熟練掌握實用技能,從而全面突出武術教育的實際價值。

四、結語

高職院校武術教育融入生命安全知識和技能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不僅是高職武術教育發展的新方向,而且是增強高職學生生命安全的有效舉措。武術教育與生命安全教育在“以人為本”健康、安全的目標上極度統一,也為二者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可能,雖然我國近些年已有很多生命安全方面的研究,但與其它學科的融合方面實在不足,這與發達國家生命安全教育存在著較大差距,筆者期望通過對高職院校武術教育與學生生命安全融合性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引起廣大武術工作者對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從而豐富高職院校武術教育內涵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邱丕相,馬文國.武術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當代意義[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3):1-4.

[2] 唐宏貴.俄羅斯“生命安全教育”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啟示[J].體育學刊.2004(11):69-71.

[3] 王子樸,孫學明,李曉天.中、俄、日、韓學校體育生命安全教育比較[J].山東體育科技.2013(10):15-20.

[4] 李清,季建成,鄔燕紅.結合生命安全教育的體育教學改革與實踐――以中國計量學院教學改革為例[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5):69-75.

篇(7)

關鍵詞: 初中政治 感恩教育 責任教育

目前,青少年中自私冷漠、沒有集體意識、缺乏責任感的人大有人在,這從逐年增高的青少年犯罪率可見一斑。這些現象直接反映了目前我國青少年存在感恩與責任意識的嚴重缺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可能來自家庭因素,也可能來自社會因素,作為教育主陣地,學校肩負一定的責任與義務。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對這種現實,應如何發揮初中政治課程本身突出的德育功能,關注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設,強化學生感恩與責任意識,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課題。本文基于感恩、責任視角,對如何以初中政治思想課程為載體,對學生有效實施感恩、責任教育進行了全面探析。

一、以教材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認知教育

教育,始終應該是連接學生生活與知識的最好媒介,這不但是教育的實質內容,更是新時期初中政治思想教學的重要理念。脫離理論的實踐是“空中樓閣”,脫離實踐的理論是“紙上談兵”,只有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雙統一才能夠正確對學生施以德育教育。因此,以教材為載體,從認知層面對學生展開感恩與責任培養,既是基礎,又是基本。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在知識中得到真實體驗,通過這種體驗獲得成長與發展。學生的感恩與責任意識首先是從體會、領悟、了解中得來的,究竟何為“感恩”?什么是“責任”?如何“知恩圖報”?如何“擔當責任”?在初中政治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教師培養學生感恩與責任意識的豐富素材,教師需要對這些素材進行有機整合,有效開展“感恩與責任”教學活動。如講到“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時,教會學生給予,讓學生了解到給予不但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境界,給予既是一種快樂又是一種義務。體會到這一點后,學生可以認真回想: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家庭給予了你什么?朋友給予了你什么?學校給予了你什么?社會又給予了你什么?反之,你給予了父母、朋友、社會和學校什么?真正的快樂是什么?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很多人都體會到:家庭與社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條件和精神享受,我們卻好像什么都沒做……這樣思考,學生對感恩與責任有了明確認識,為自己未來的發展制定了明確目標。

二、以生活經驗為“線索”,對學生進行現實教育

在初中政治思想教材中,一些政治觀點和思想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僅靠書本知識根本無法觸動學生的“靈魂”。現實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培養學生的感恩和責任意識,要以現實生活為情感導向,從生活實際出發,從日常點滴做起,讓學生的內心重新回歸生活、回歸現實,讓他們將感恩之心和責任意識帶到日常生活中,變無形為有形,變思想為行動。要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線索”,讓他們認真感悟生活中隨處可見、隨時發生的事件,學會在現實中提高認識,提煉精華,充實思想。因此,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師應注重知識與現實相結合,要積極為他們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如在講“做理智的消費者”時,讓他們先想一想,下列哪些不好的消費習慣自己也有?一味追求名牌;沉迷網絡游戲;注重物質享受,等等。并對這些消費行為及時進行歸類分析,讓學生體會到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不良嗜好,是因為受攀比心理和從眾心理影響而形成了錯誤的消費觀。引入“父母拒買手機,中學生欲引爆液化氣”的網絡新聞,讓學生思考從這條新聞上你們想到了什么?延伸到感恩與責任意識:“當你們進行消費時,想沒想到這些錢是從哪里來的?怎么來的?你們是否真的認識到了父母對自己的付出?面對這種無私付出,你們有何感想?自己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道路?”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理解了他們對自己的期望,意識到了自己應有所收獲,也應該有所回報,不僅要回報父母,更要回報社會,努力成為有用的人。

三、以組織活動為途徑,對學生進行實踐教育

感恩是存在于人們內心的一種情感感受,而責任則是人們的具體行動。當學生從認知層面了解到感恩與責任的深刻涵義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實施,是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積極組織開展各種以實踐為主的教育活動,引導他們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對培養學生感恩與責任意識有積極的推動作用[1]。講到“熱愛集體融入社會”時,如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個人在集體中的責任與義務?如何讓學生理解團隊精神,了解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僅靠書本講解顯然是不夠的,可以為學生組織一些具有實踐教育意義的社會活動,讓他們參與其中,真實領會。如組織他們參加“志愿者”活動,感受融入社會中自己應該做什么,怎么做;組織他們進行“拔河比賽”,讓他們思考在競賽中要想贏得勝利在靠什么力量?帶他們觀看“樂隊演奏”,想一想要想奏出和諧樂章重要的是什么?在每一次活動中,學生都能夠獲得不同程度的認識,他們充分意識到感恩與責任絕對不僅僅是一種口號,而應該是根植于心靈上、思想上的情感和義務。

在傳統的道德教育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家庭、學校、社會弱化了對學生進行“感恩與責任意識”的教育,以致感恩和責任沒有成為中學生的一種自愿、自覺行為。然而,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與推進,為中學生道德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也為培養學生感恩與責任意識搭建了一個更廣闊的教育平臺。新時期,政治教師應以此為契機,以初中思想政治課程為有效載體,加強對學生感恩和責任意識的培養,為祖國未來再育新人,再創佳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把腿扒开让我添|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 强辱丰满的人妻hd高清| 水蜜桃成视频人在线看| 2021久久国自产拍精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男人和女人做爽爽视频 |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av|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软件| 亚洲第一se情网站| 无码视频免费一区二三区|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丝袜 中出 制服 人妻 美腿| 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不卡| 国产精品理论片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一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 久久午夜羞羞影院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男吃奶玩乳尖高潮视频| 成全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动漫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最新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大地资源免费视频观看| 四川骚妇无套内射舔了更爽|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